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北美、欧洲、以色列和日本等技术转移工作起步较早地区的几种典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梳理了包括高校、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专业机构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法,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介绍了目前天津市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天津市国际技术转移,吸引海外高新科技成果在津转移转化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日本技术转移机构(TLO)模式在高校知识产权转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在目前研究者对其介绍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了解其现状和背景,对其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对比分析其理念、原则和结构与重大专项的匹配性。进一步提出了国家重大专项知识产权(IPR)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方案和知识产权转移工作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18日到2月27日,上海市教委组团考察了美国的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bernardino)、梅森大学(Geoge Mason University)和加拿大的约克大学(York Unjversjty),对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了考察。安大略省优秀科技成果中心、梅森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和梅森企业中心三个不同层面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给了考察团很大的启发,加拿大的情况与当前中国的国情更为相似,对我国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深刻反思“失落的1 0年”之际,寻找出一条走出经济低谷的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兴国基本战略.《大学等技术转让促进法》的颁布、新型国家级科技转化机构的创建,预示出此次创新之路始于转化,终于应用.实践证明,日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效果显著,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因科技体制不顺造成转化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叶晨 《科技咨询导报》2011,(23):247-247
本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阐明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在发展模式上探索全民营股份制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抓住目前的发展机遇,更快更好的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激励兼容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模式的可行性;并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拜杜法案以来,美国高校所建立的激励兼容的收益共享分配机制;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我国高校建立激励兼容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目标并存的复杂过程。为全面掌握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核心因素,通过对上海204家企业、中介、高校院所、政府机构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构建了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供需两端问题,面向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政策变量虽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但管理模式与手段尚未同步跟进;同时,企业需求端的吸收能力有待提升,下一步公共政策供给应聚焦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等角度,阐述了科技与金融结合激发企业发挥转化主体作用,激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同时,探究了厦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束缚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改善外部体制环境、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上海市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和行动部署,形成与国家法律政策相匹配的地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2017年4月20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条例着眼于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动力问题。2017年6月20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发布,行动方案着眼于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问题。为落实行动方案,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国际化技术转移服务渠道布局以及功能集聚区打造等方面,启动财政资金投入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是依托高校建设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它是联系高校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为企业提供综合的服务;推动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有利于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  相似文献   

12.
 为加深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问题的理解并最终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技术交易数据的定量对比分析,阐述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低的原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并结合中国部分地区针对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发展现状和成效。最后从改进评价体系、提升专利质量、培育专业人才和借鉴国际经验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加深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问题的理解并最终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技术交易数据的定量对比分析,阐述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低的原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并结合中国部分地区针对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发展现状和成效。最后从改进评价体系、提升专利质量、培育专业人才和借鉴国际经验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专利转化机构是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机构在机构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专利转化机构职能的实现。高校专利转化工作应成立专门的专利转化机构,强化高校专利机构的组织建设,建立专业化的专利转化队伍,储备具有多学科背景、复合型知识的专利转化人才,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专利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三层C/S模式的基本概念,重点讨论了Socket连接下的三层C/S模式在Delphi中的编程技术,解决了企事业单位中的数据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和运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科技发展的要求,“985”、“211”工程的投入,使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应对,使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高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寻找能够适合测试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实际运行经验,在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以及如何为教学、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加大及高校科技水平不断的提升,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概括和总结出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成果转让、产学研结合、自办实体、委托开发等.运用技术转移理论,针对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稿为研究主线,分析了两所名校的百年校庆国家领导人讲话的政策内涵以及政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完善大学的财政拨款机制,实现大学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大学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完善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大学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尊重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等。  相似文献   

19.
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各国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各具特色,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点.本文梳理分析了国外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发现美国科研机构在政府政策指引和统筹协调下,与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承担着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德法大部分的科研机构通过与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也有少数科研机构通过与大学合并重构成新的研究型大学进行人才培养;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沙特等国家在传统大学体系外,通过联合研究所或者新建跨学科研究院来创建新型的研究生院大学,开启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借鉴国外科研机构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模式,结合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新时代应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承担更多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是进行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的发展 ,跨国公司技术扩散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本文在基于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技术扩散的路径选择模式及溢出效应分析的前提下 ,针对技术扩散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构建跨国经营中技术扩散风险评价体系。并以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扩散的战略思路为例 ,探讨基于技术扩散的风险防范策略 ,以及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