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瑛 《科学之友》2005,(5):72-73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这种大众化的电子设备,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由于病毒危害对人们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我们仿佛每天随身揣着一颗“手榴弹”。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病毒     
今年3月份,一个香港儿童受到一种时常出现在鸡身上的、罕见的流感菌株的传染,并患并发症死亡。由于首次在人类中出现这种传染,而且,目前对这种病毒尚未有抗体,因而,官方公共卫生部门向人们发出警告。这种新型病毒是一种流感人分子型以HSNI来命名。字母代表红血球凝聚素(  相似文献   

3.
吕宝忠 《自然杂志》2007,29(5):265-269
非常有名的病毒学家曾断言病毒是死物,你相信吗?本文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述评了病毒的起源、演化以及病毒与人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治疗癌症的各种方法,现在已有10多个研究小组正在尝试用病毒治疗肿瘤。他们培养对正常组织无害的病毒,或者改变致病性病毒的遗传特征,然后把它们投放到肿瘤内,期望这些病毒能够杀死癌细胞,同时又不损伤正常的组织。这里所说的病毒的作用机理,不同于那些把有关基因带入癌细胞、进而矫正癌细胞的遗传错误的病毒的作用,其秘密就在于,这类病毒只在癌组织内进行复制和传播,并随之杀死癌细胞。好比在癌组织内引起一种链式反应,最终蔓延到肿瘤的边缘,而不影响周围的正常组织。目前研究人员已发现6种这类…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你总是惦记手机里收到的新信息;玩了很久手机之后感觉十分空虚;一旦没带手机出门或是手机没信号、没电就会坐立不安……那么你可能正在不知不觉地被名为手机的"黑洞"吞食。手机里的世界丰富多彩,每个APP都能发出通知,提醒你查看最新动态。然而过多的通知会给使用者造成干扰,让你分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分心做不同的事情,只会让你的工作效率变得更糟。因为等你重新回来工作时,需要额外花些时间去熟悉之前正在进行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现在,我们却习惯这样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心海波澜不少科技产品是把双刃剑。比如手机,它给生活带来方便,却也给人们带来烦恼,尤其是智能手机。当人们随时随地享受"上网冲浪"的便捷和愉悦时,却也不知不觉间被它束缚住了。渐渐地,"手机综合症"出现在了现代疾病的花名册里,小凡就是感染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日,从因特网下载手机铃声和屏保软件的人们突然发现,下载软件后,他们的手机屏幕上所有图标都被固定了,手机一切操作系统失灵,再也无法发送或接收短信了,也不能打开手机内的电话簿或日历,手机病毒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在辽阔的地球上,生存着另一种人们一般看不到的微生物大家族,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然而,其中一些微生物的出现,却让世人迷惑难解,惊恐不已。三年前,南极科考人员在南极永久冻土带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致命病毒,目前在地球上尚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可以对这种病毒具有免疫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加剧,一旦这种病毒复苏扩散,地球上将没有哪种生物可以幸免于难。这是美国科学家于2003年1月发出的警告。据悉,地球温室效应导致南极冰川融化,以前人们担心的仅仅是海平面会上升,淹没许多陆地,但美国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根本不需要等…  相似文献   

9.
在如今这个资讯发达时代,不但通信越来越便利了,就连通信的方式也不断地变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息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宠。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种非常奇怪的保持联络的方式将走入我们的生活: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将信息放在空气中,也可从空气中读取别人留下的信息。空穴来声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走向讲台,正想与老师开个小玩笑时,你的手机突然发出轻微声响,然后你会听到一阵温柔的耳语:“今天老师的心情不好,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多亏有了放在讲台前方空气中那个不见的留言的帮助,你才没有愚蠢地去冒犯老师。这不仅仅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看好一款3G手机却不能得到手机卡的网络支持,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想换一个3G运营商,但同时必须连手机一起换掉,你将如何选择?随着3G时代的来临,许多用户在选购3G手机时发现,这样的尴尬正悄悄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看好一款3G手机却不能得到手机卡的网络支持,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想换一个3G运营商,但同时必须连手机一起换掉,你将如何选择?随着3G时代的来临,许多用户在选购3G手机时发现,这样的尴尬正悄悄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病毒的传播越来越猖獗.病毒防范技术通常出现在病毒爆发之后,所以计算机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分析了病毒的原理与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计算机病毒防范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这个月我要走运啦!"马轩一脸开心地向同学们炫耀着. "又哪里看来的歪门邪道?"同桌高宇不以为然. 马轩正色道:"真的,我昨天晚上在手机上做的心理测试,都说特别准!" 王帅凑过去:"马大师,也给我测测呗?" 打开手机,我们会发现网络上到处可见"测测你有几重人格""你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人"之类的心理测试,这些五花八门的测试总是吸引着好奇心强的我们,但它们真的可信吗?  相似文献   

14.
正还有一个多月就到春节了,家家都开始提前大扫除。提及大扫除,我们会想到洗衣服、拖地、清洁马桶等。鲜为人知的是,一些我们以为不太需要清洗的物品,如钥匙、钱包、手机、保温杯等其实脏得出人意料。你身边还有哪些容易被忽视又最该清洗的生活用品呢?今天小编就来帮你扒一扒藏在你身边的"细菌老窝"。床单上潜伏着脏东西当你上床睡觉时,可能不会去仔细想潜伏在床品角落和缝隙里都有些什么,这大概是一种无知的幸福。一项研究发现:床单上会有真菌孢子、细菌、动物皮屑、花粉、土壤、棉绒、床单材料的整理剂、着色材料和来自身体的各种排泄物(如汗、痰、阴  相似文献   

15.
3价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马铃薯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晓江 《科学通报》1994,39(21):1992-1992
马铃薯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可作蔬菜,其世界年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引起的病害是造成我国马铃薯退化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尤其是2种甚至3种病毒混合侵染带来的损失远大于各病毒单独侵染.国外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表达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能显著延缓该病毒病害症状的发展并减轻其危害程度.美国已获得同时表达PVX和PVY CP基因的双价转基因马铃薯,其中1个转基因株系对这两种病毒的混合侵染表现高抗.国际上还未见转3基因抗病毒马铃薯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与病毒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古埃及第 1 8王朝 (公元前 1 5 80 -1 3 5 0年 )传下的石碑中就描绘了小儿麻痹症患者所特有的瘦小的脚。而在公元前 1 1 5 7年死亡的拉姆塞斯 5世木乃伊的皮肤上 ,也可发现许多天花的“痘疱”。但是 ,人类知道病毒存在的事实是在 2 0世纪以后。最初是在 1 8世纪传染病流行时 ,推断可能有“造成传染的物质”。到 1 9世纪 ,微生物被确定为“造成传染的元凶 ,同时各种细菌也相继被发现。从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 ,人们知道还有“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 ,可以通过细菌通不过的过滤器” ,因此这种病原体被称…  相似文献   

17.
蝙蝠是超过100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中一些病毒对人类的伤害则是致命的,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病毒等,然而这些病毒却对蝙蝠没有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目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科学家认为,可以借鉴蝙蝠的这种能力研究出保护人类不受埃博拉等致命疾病伤害的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对澳大利亚黑狐蝠的基因和免疫系统进行检测,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研究人员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们很多人身处由各种传播媒介例如报纸、期刊、电视、手机、网络等所形成的媒体信息海洋之中,人们感觉到信息无处不在,好像唾手可得,但是又经常因为难以获得有用信息而苦恼。虽然Google、Yahoo和百度等优秀搜索工具应运而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快速检索相关信息的需要,但是新的需求又接踵而至,例如:如何能跨越不同媒体的界限,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它们可能是以文字、声音和视频等不同形态出现、却表达同一主题的内容。这种令人向往的技术境界正是目前国际信息技术领域竞争激烈的研究热点。很巧在复旦大学也有一个较大的研究团队在信息检…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人每天的工作或生活都无法离开电脑或手机,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当下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脑控和手机控。如果你是电脑或手机控,需要提醒你的是,在你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的时候,是否发现自己有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如果有,你很可能患上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大脑肥胖症,又称注意力匮乏症。  相似文献   

20.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极地冰帽之下可能冰冻着致命的史前病毒,如果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这些病毒被释放到大气中,就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的流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史前病毒。他们在格陵兰的浮块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作"西红柿花叶病"病毒。这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病毒。这一发现使他们相信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坟墓"中可能埋藏着其他的病毒,比如像古代的流感、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病毒,这些病毒也许已经被埋葬,也许有可能复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