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响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1955年~2000年甘肃省河西走廊14个测站的春季沙尘暴日数,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研究表明:上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区海温,上年(3~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和强度是预测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信号,初步制作了沙尘暴形成的概念模型和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 ,确定了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三次大发展时期 ,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 ,它们均对应近 2ka以来的气候干冷阶段 .认为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且水资源利用率超过 4 0 %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3.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了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三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 ka以来的气候干冷阶段.认为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且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的过程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了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三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 ka以来的气候干冷阶段.认为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且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乔志和 《松辽学刊》2008,29(2):54-56
通过对东亚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季节分布规律,多年分布规律和地质历史时期及人类历史时期的出现规律的研究,发现东亚地区扬沙沙尘暴以冬春型为主,在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就频繁出现,50年来,扬沙和沙尘暴在波动中减少,2000年开始在东亚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率增强.东亚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次、强度和分布的南界受冬季风强度控制,冬春冷干的气候组合是沙尘暴高发的有利条件,气候的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的交替出现是东亚冬季风强度周期性变化的表现,厄尔尼诺年冬季风强度小,反厄尔尼诺年冬季风强度大,未来几年气候进入厄尔尼诺年,从这个角度分析,未来几年里扬沙和沙尘暴频发的态势不会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河西走廊6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7年逐月气温资料的时空特性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20世纪60年代气温较低,变化平缓,20世纪70年代略有上升,1986年进入明显升温阶段,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扩大,气温急剧上升。空间分布由西向东,从北向南增温幅度逐步增大,升温线性倾向为IPCC第五次报告的2倍,且有持续升温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一、郑州市的空气环境郑州市气候干燥,风沙大,且近20年来工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入冬以后及初春季节,气候干燥,大风扬沙天气频发,同时受北方沙尘暴的影响,经常出现较大的风沙,空气中灰尘浓度过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揭示河西走廊管道穿河段冲刷深度模型中各参数及参数间相互作用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而为模型参数取值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利用基于方差分解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Sobol′方法,对模型中各参数的一阶系数、总阶系数及其差值进行计算,然后定量分析了各参数及参数间相互作用对预测结果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平均水深是影响河西走廊管道穿河段冲刷深度模型预测结果的重要参数;最大水深、过水净宽、设计流量和单宽流量集中系数依次是影响模型预测结果的较重要参数;参数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模型预测结果的主要方式;在河西走廊管道穿河实际工程中应重视平均水深、最大水深、过水净宽、设计流量、单宽流量集中系数5个参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9.
白银市春季沙尘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年-2000年历史资料对甘肃省白银市沙尘暴的发生规律、产生机理以及影响天气系统进行研究,应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法对白银市的沙尘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银市沙尘暴的产生与大风、气温距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的消长变化直接制约相关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和演变趋势.绿洲是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土资源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绿洲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套适合于河西走廊绿洲水土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供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天然地震层析成象技术,反演了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基于横断北祁连、民乐盆地、龙首山及阿拉善地块南缘的速度结构剖面分析发现,在上地壳内,阿拉善地块以低速体"铲状"形式插入河西走廊之下.围绕这一深部地质结构现象、成因及相关依据进行了简单的辨析、论证.初步认为,龙首山既是逆冲断裂构造带或巨型推覆体,也是柴达木-祁连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碰撞造山"的结果,至少在河西走廊中部是青藏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分界带.  相似文献   

12.
依据甘肃省75个气象观测站1955年~2006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区域性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河西走廊北部最多,陇中和陇东的北部较多,其余地方较少;各季区域性沙尘暴次数随时间的变化呈减少趋势;春季区域性沙尘暴次数与冬季大风日数、强降温次数、寒潮次数为显著正相关,与冬季气温、降水量为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沙尘暴趋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冬季晴热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 2002年 1月上旬,甘肃省气温持续偏高的大尺度环流特征,1月10日出现在河西五地市的罕见晴热天气的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造成气温持续偏高和破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是:在稳定的环流形势下,伊朗高原的暖气团北上东移,暖平流输送辐散下沉气流增温.  相似文献   

14.
河西地区春播早熟禾播种密度对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西地区进行草坪建植试验,播种量范围在10-25g/m^2内,其结果播种量越大,单株密度越大,总覆盖度越大,成坪速度快,但植株细弱,分蘖数减少,次年返青率低;播种量低则单株密度小,覆盖度小,成坪速度缓慢,但植株发育强壮,分蘖数增加,次年返青率高。试验证明在河西地区春播种早熟建植草坪以15g/m^2的播量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2 2 4 7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等的关系,回顾性地统计分析了本院1982-1999年224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检查资料。结果显示:2247例镜检有明确病因者1984例,占88.30%。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PU),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胃癌(GCa),食管胃底静脉曲线(EGV)和十二指肠炎(出血糜烂型)。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PU,AGML和十二指肠炎以20-60岁年龄段的中青年人好发,而GCa和EGV以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PU和GCa秋冬两季检出率比春夏高,其余病因四季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春季对春迁的白鹤群进行的研究表明:林甸县芦苇沼泽是白鹤春季迁徒的主要停歇地.最早抵达的日期是4月8日;5月8-12日是鹤群抵得苇塘的高峰,总共记录到806只白鹤,是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它们最后离去的日期是5月13-16日,停歇期总计38天.从停歇地向北迁飞的白鹤选择西伯利亚冷锋后的南风和西南风天气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