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叶淳 《科技信息》2006,(2):110-111
掌握青少年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通过教师范唱与学生试唱的互动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气息的运用,以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相似文献   

2.
郑波 《奇闻怪事》2007,(3):83-84
20世纪末诞生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多方面地渗透到传统的音乐教学及音乐活动中,本文立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研究及应用,阐述了电脑音乐制作与音乐教学、课外文艺活动(以演出为主)的关系;电脑音乐制作在音乐教学中的直观化与音响化;电脑音乐制作在音响活动中的质量效率保证。  相似文献   

3.
颜广秋 《科技信息》2009,(24):238-239
范唱即示范演唱,是声乐训练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范唱是通过教师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演唱方法,结合歌唱发声技术动作演示和演唱表现展示的教学示范行为,向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演唱提示。通过范唱,供学生学习,起示范性作用。教师可以进行正、误两种类型的技能技巧方法演示,通过对比演示活动,让学生更直观的弄清、弄懂歌唱技术要领,也可以通过实际歌唱发声艺术效果的演示,实施作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展示,向学生直观地传授声乐演唱技艺。  相似文献   

4.
殷雄 《广东科技》2010,19(4):97-98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和优势。然而,音乐教学的创新是一种演变和渐进的过程,因此对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的创新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从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伴奏范奏和教学范唱等角度论述了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以期对以后的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线上教学期间,涌现出了许多的网站、公众号、App,优秀微课、音频、视频等新资源,很多教师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教师的许多行为都有视频、音频可以代替,这无疑削弱了教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如"范唱""范奏""范舞"这是一位音乐教师让其他老师无法代上音乐课的基本条件,首先在专业基本功方面我们一定不能因此犯了懒,我们应合理取舍、因材施教,让丰富的新资源帮助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成长。笔者从教师亲身示范的角度,从歌唱、欣赏、器乐、律动等方面阐述,让老师们在丰富的新资源面前开阔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视野更宽广、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6.
中学课文中有大量的诗词,还有一些戏目的片段,这些内容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音乐史和音乐常识,因此,要搞好这一类语文课的教学,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并准确地把这些知识引入语文教学。把音乐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创立音乐情境;二是教唱与欣赏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我不懂音乐,但喜欢听陕北民歌,对于专业的歌唱家如负恩凤、冯健雪、王向荣等都熟悉,也知道那些在“荞麦园”饭店里演唱的一帮业余的演员。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电话,说:你知道不,现在冒出来个女子,陕北民歌唱的非常好。我问叫什么名字,他说叫任思谕。这个任思谕我不知道。可过了不久,那个朋友带来个女孩来我家,一看那女孩长相是典型的陕北人的白白胖胖的漂亮,我说:这是任思谕吧?果然就是任思谕,她是三天后要在西安举办独唱音乐会,邀请我去听听。她竟然举办独唱音乐会,这让我很惊讶。那个下午我们几乎谈的都是陕北民歌,得知她从小就爱唱民歌,后来考了西安音乐学院,在学校时就特别出色,曾办过一次独唱会,毕业后又分配在另一所大学任音乐教师,再到北京高等音乐学府进修。可以说,她生来就是唱民歌的材料,或者说就是为民歌而生,几十年里为歌唱她舍去了很多很多,总是在发展自己的音乐天才,才走到今天的这一步。我是敬佩那些有才能的又能锲而不舍为这既定的目标奋斗的人,所以,  相似文献   

8.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有什么样的审美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是广大音乐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试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听唱法和视唱法 (一)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听唱法和视唱法 1.听唱法和视唱法的优点和缺点 听唱法是由教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歌曲的方法。即“口授耳传”的学歌方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唱歌,同时,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上面。它的缺点是:难以适应比较长的、复杂的歌曲的学习,尤其是合唱曲,更难以使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0.
日常音乐课里我们常会发现不少学生缺乏音乐素质(如音高感、节奏感、嗓音等)唱起歌来常常出现“五音不全”的情况,通常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要求学生轻声唱歌,不管是何种情绪的歌曲,采用降调处理。让一节课顺顺利利地度过,这相较于传统唱歌教学中扯着大白嗓喊叫似的唱歌方法来说,这似乎已经是一种进步了。但是以上这种唱歌方法都属应付式的教学,既压抑了孩子们的情绪,无视学生对歌曲的情绪和表现,又把原歌曲的灵魂给丢了.让本来激昂奋进的曲子变成压抑无力的,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相反倒把有一定歌唱能力的人拉下水也跟着“五音不全”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歌唱能力,我想,作为一个专职音乐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着手,以期达到比较完善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师范高校优质教师的“优质”首先表现为在专业上站在本学科发展的前列。为此师范高校优质教师要有对科研高目标的奋力追求,应以教学工作作为培养科研成果的肥田沃土,要在搞好教学工作这个根本点上下力气,并继承与发扬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蚯蚓精神”。师范高校优质教师的“优质”其次表现为能在教改上做出突出成绩。为此师范高校优质教师要在教学的航程上确定教研的方向,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并在教学手段上也站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秋《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尽快更新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着力提高对课程结构的整合能力、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语言是否简洁明了、生动传神、富有学科特点,直接关系到课堂纪律能否得到有效的调控、学习目标能否达成、教学效益是否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4.
钱丹 《科技知识动漫》2007,(11X):118-11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已深人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端现。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发现许多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非音乐活动,偏离了音乐,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回头审视,音乐课堂中“音乐”在哪里?我们的孩子学到“音乐”了吗?静下心来思考,我觉得目前我们的音乐课堂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写的越来越枯燥,越来越乏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哪怕是一丁点细节描写,自然就缺乏精彩,缺乏表现力。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应用细节描写昵?  相似文献   

16.
朱素梅 《科技资讯》2006,(18):146-146
音乐欣赏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大多是教师冗长乏味地讲解作品,播放音乐,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由于幼师学生音乐知识积累不多,因此在被动接受不熟悉的音乐作品时,难免会感到迷茫与厌倦,于是,欣赏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欣赏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提高幼师欣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以下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幼师音乐欣赏课。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师在声乐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高师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必备的声乐基础理论、正确的范唱、敏锐的耳朵、系统的声乐教学法和歌唱心理学,通晓定量的声乐作品和文献,正确的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8.
施栋梁 《科技信息》2011,(2):287-287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朱虹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230-231
一、心理学视域下的语文素质差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1]他认为教师只有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素质差异,在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素质分为先天素质、习得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这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也是影响学生情感、思想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开始接触到这门学科的教学,但是他们能从这个阶段收获多少知识,我觉得这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教师要分辨教学工作中的主次,保证学生收获知识,收获启迪,保证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