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分布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西藏东南部拥有极丰富而特异的地貌类型、生态类型、生物种群和森林植被类型。藏东南林区有大面积古老,健康而完好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其中亚高山暗针叶林是分布广、面积大、稳定性强、生物生产量高的森林群系。 二,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是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最南、最高的林区之一。由于地带三向性的分异,亚高山暗针叶林有明显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带。在各区,带中,森林群系,建群种,林型及其生长状况都有明显的差异。 三,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水平分布可分为三亚区:(1)三江流域峡谷、山原块状暗针叶林亚区;(2)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山峡谷湿润暗针叶林亚区;(3)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沟谷暗针叶林亚区。 在分布区的海拔2700—4300米的垂直带内,分布有云杉林群系、冷杉林群系和圆柏林群系。各群系的分布带内,随水热状况的变化组成有规律的林型垂直分布带谱。 四、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长特点为;立木高大,生长持续期长,林分蓄积量高。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湿润区,云杉林分的蓄积最高达每公顷3500余立方米,平均胸径111厘米,平均高67米。立木最大胸径162厘米,最大树高72米。 五、不同海拔高度与坡向的暗针叶林林分生长差异显著。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湿润区,云杉的最适分布带在海拔2700—2800米,冷杉的最适分布带在海拔3600—3700米。北坡的林分生长远优于南坡。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我国重要林区林地利用效率变化差异及对其生态经济的影响,为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森林资源变动角度,结合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等4个属性,利用1989—201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林区和省级两个尺度上量化分析我国南方林区和西南林区的林地利用效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南方林区碳储量增加1.17 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91%、2.07%、0.40%和4.38%;西南林区碳储量增加0.95 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79%、0.07%、-0.05%和1.81%。各省(市、区)森林蓄积量均增加,其中上海、江苏、贵州和西藏林区面积相对贡献最高,而福建和海南林区面积及蓄积密度(即单位面积蓄积)增长速度不均衡将影响后期发展,云南和西藏蓄积密度下降导致蓄积量增长缓慢。各省森林均发挥碳汇作用,南方林区固碳能力优势突出,上海和江苏最为显著,西南林区三省(自治区)林区碳汇均处于缓慢发展水平。【结论】为提高林地利用效率,西南林区应继续提升退耕还林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和年限;对于林龄结构不合理的天然林,应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人为促进更新过熟林以提高其更新能力。南方林区应积极发展造林再造林项目和重点地区速生林工程,发挥人工林生长迅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碳汇能力稳定上升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既要承担国家生态建设战略部署、维护生态安全重任,又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林业增效、职工增收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分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及两者的自我发展水平和相互影响情况,为研究森工国有林区实施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协调发展提供一种相对客观的动态评价方法。【方法】遵循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演变过程及科学性、代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机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建立灰色动态评价模型分析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①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目标。除2000、2001年以外,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有序度均高于经济子系统有序度,表明生态建设占据主导。而2000年与2001年的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大于生态子系统有序度,虽然表面上说明经济发展占据主导,但本质是生态建设效果的滞后性所致。②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的有序度整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生态建设效果趋显,森林资源得到逐步恢复和稳定增长,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而同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变化整体呈近似“U”形变化趋势,2003—2006年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处于“U”形趋势底部,2006年之后有序度恢复上升态势,尤其是2011年以后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显著上升,各年有序度水平都超过了0.5。③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勉强协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不同发展类型阶段,总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逐渐趋于良好耦合协调发展的轨迹。2008年及以前耦合协调度属于过渡阶段,尤其2003—2007年期间,近乎处于“U”形趋势底部的经济子系统有序度与同期的生态子系统波动上升的有序度形成了较大的离差,导致这一时间段出现了过渡阶段中的濒临失调发展类型; 2009年及以后属于协调发展阶段。④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都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但都较弱。这是由于施业区内经济生产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造成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压力仍然巨大,以及森林资源生长的长周期性使得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数据增长缓慢,致使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依然较弱。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发展中出现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发展路径日渐清晰、改革不断深入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着制约和影响林区持续发展的短板问题: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业局收入减少,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林区专业技术人才断档,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较低; 黑森绿色食品、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生态产业、非木产业等转型替代产业发展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较低、拉动力不强等依然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依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致使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疲软。⑤生态子系统对经济子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后者对前者有抑制作用。相对而言,生态子系统自我发展能力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的持续支持下强于经济子系统的自我转型发展能力;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效果显著走强的趋势对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整体上经济转型起步迟缓、转型替代产业发展潜力尚未释放出来,从而对生态建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截至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在未来建设发展中,应统筹协调发展,通过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建设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及开发境外资源来推进森工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升级,缓解或解除经济发展对生态建设的抑制作用,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晃40年过去了。女科学家徐凤翔几乎走遍了祖国的主要林区,而40年的时光里,她又用了18年深入西藏,考察了西藏18个主要林区,行程达12万余里。她三进墨脱,六渡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和成果。徐凤翔何以对西藏高原的森林情有独钟呢?已年过6旬的她如今又在忙些什么呢?近日,记者走访了现任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所长及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的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三大林区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法及国家执行的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性,利用两期直接可比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obcover 2005和2009),采用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林区的森林破碎化、干扰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林区破碎化程度明显降低,而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破碎化加剧.三大林区的人为干扰程度下降,南方和西南林区的自然干扰明显增强.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与农业土地利用具备较高的空间关联度,但与城市类型关联不大.这些可观察到的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化紧密依赖于我国的林地所有权、地形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从描述大气运动的涡度方程出发,用参数展开法求得二维平面运动的波动解。指出在气流受到森林或林区山地的阻挡时,在林区中心线两侧,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水平气流切变,这种气流切变通过产生波动不稳定能量而造成了林区降水的特殊分布。当基本气流为西风气流时,平地林区中心线北侧降水量明显大于南侧;对于山地林区,这种因气流切变造成的波动不稳定能量使得偏北坡降水日数增多,甚至多于水气含量较充沛的偏南坡。用我国小兴安岭林区和长白山林区的降水资料分别作为平地和山地的代表,对上述理论结果作了验证,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福建南靖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靖县位于福建的东南部,属博平岭山脉南段,为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21.1℃,雨量充沛,草木茂密,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雨林。南靖以北的水尾林区,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富饶的农林资源,适于陆生动物的栖息与生长,动物资源丰富。为了调查福建两栖和爬行动物的资源,并分析其从属区系,我们于1965年6月—8月到南靖的南坑、船场和书洋等林区(东经117°15',北纬24°35',海拔500~1000米)调查,  相似文献   

8.
南靖县位于福建的东南部,属博平岭山脉南段,为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21.1℃,雨量充沛,草木茂密,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雨林。南靖以北的水尾林区,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富饶的农林资源,适于陆生动物的栖息与生长,动物资源丰富。为了调查福建两栖和爬行动物的资源,并分析其从属区系,我们于1965年6月—8月到南靖的南坑、船场和书洋等林区(东经117°15′,北纬24°35′,海拔500~1000米)调查,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祁连山建立的固定试验区长期(28a)定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不同研究流域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河川径流量季节性变化与森林覆盖率、集水区面积、冰雪补给量关系密切。冬季河川径流量主要为森林涵养水,随着森林面积增加而提高;夏秋季随着集水区面积和冰雪补给量增加径流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1982~1992年,对广西龙桥林区不同森林类型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水文要素及凋落物进行了定位对比观测研究。揭示了该区不同森林类型调节气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等生态效应。为该区的森林经营、效益评估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一、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组成结构多为单优结构和云杉、冷杉的同型复合结构。在分布带内,阴坡下段多云杉纯林,上段多冷杉纯林;阳坡下段多云,冷杉与高山栎混交林,上段多冷杉,云杉与大圆柏混交林,最上段多方枝柏纯林。 二、云杉林和冷杉林均为复层林。圆柏纯林多为单层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林下层片较完整,并有1—2个层片发育良好而稳定。阴坡的下段多有发育极好的苔藓层,上段多亚乔木状的杜鹃下木层;阳坡下段多由箭竹组成的下木层。草木层一般不发达,层外植物发育良好。 三、亚高山暗针叶林分立木的年龄跨幅大,主林层的立木在200—300年以上,林下立木多在100年左右。暗针叶林立木的生长持续期长,200—300年以上仍继续生长,而林下立木有潜在的生长优势。 四、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立木径级分布幅度宽,树高差异大。在立地条件好的林分中,立木胸径多在60—100厘米以上,树高40—50米以上,最高可达70余米。林分中高大立木的比例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是:湿润区>半湿润区,阴坡>阳坡,低海拔>高海拔(分布区内),云杉林>冷杉林>方枝柏林,藓类林型>灌木林型>箭竹林型>杜鹃林型>草本林型>高山栎林型。 五、鉴于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结构特点,建议采伐时一律实引择伐,严禁皆伐,采伐胸径在50厘米以上,年龄在150年以上立木。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探讨了森林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提出两个分类方案:(1)森林的群落分类法,以森林的群落学特征为依据;分类系统分五级,即森林型、森林群系组、森林群系、森林群丛组及森林群丛。(2)森林的综合分类法,分类系统为两级,即第一级以森林的主要用途为依据;第二级以群落建群种为依据。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综合分类法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区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林下灌木层分布较广泛的10个物种以植冠面积(Ac)、植冠体积(Vc)、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为自变量的器官生物量模型,并按照灌木形态的不同分别乔木型灌木(主干明显)、典型灌木(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构建混合物种模型,选出R2较大、SEE较小的模型作为最优模型,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及其在不同物种和器官中的分配。结果表明:单一物种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多为线性、二次或者三次方程,干、枝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D2H或者Vc,叶生物量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Ac或者Vc,根的多为D2H。混合物种模型的最优方程为幂函数或三次方程,最优模型的自变量除典型灌木枝模型为Vc外,其他各器官模型自变量都为D2H。计算得到的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 01359、3 95066和4 64936 kg/hm2,且乔木型灌木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大于典型灌木。  相似文献   

14.
福建将石地区森林植被类型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本文应用植物所在群落层片中的重要值来确定群落各层的优势种或优势种组的方法,把福建省邵武市将石地区的植被分成4个植被型、7个群系组、10个群系、16个群丛。其中除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外,还有以我国珍稀保护树种长叶榧为主所组成的长叶榧林,以及在我国通常仅分布于西南高山地区的硬叶栎类林。 文中对各群系、群丛的组成成份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并联系生境特点指出各植被类型的分布及所处立地质量。 最后,作者讨论了将石地区植被的科学与保护及风景价值,建议将本地区列为以长叶榧林、硬叶栎类林等特有生态系统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岩溶地区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草丛(HL)、灌丛(SL)、灌乔林(SAF)、次顶极乔林(SCAF)和顶极乔林(CAF)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关联分析,探究森林恢复能否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为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的恢复,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  相似文献   

16.
17.
<正>在对洮河林区云杉、冷杉林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现实林分的结构、生长、更新、演替等规律。采用三种计算方法,推算了云杉、冷杉林分的择伐周期,结合经济、自然条件,分析论证云杉、冷杉林分的择伐周期以25年为宜,并据此提出了适宜的择伐强度、择伐径级、择伐量等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河北杨林的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晋西北年生人工河北杨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按标准木法、样株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对乔木层、幼树下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作了测定。根据调查数据,建立的估测乔木层单森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为。(干)=73.6267(D~2H)~(0.7745),(枝)=113.5505+6.0267(D~2H),(叶)=-1536.6556+431.57711n(D~2H)和(根)=-2138.8441+721.9196ln(D~2H).结果表明: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6.540t/ha其中乔木层15.100t/ha,幼树下木层0.991t/ha,草本层0.449t/ha。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莽山的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湖南宜章县莽山林区位于湖南南端,与广东乳阳林区毗邻,地处北纬24°54′48″-25°03′,东经112°43′-113°00',总面积约2万公顷。山深林茂,人烟稀少,是我国东南部基本上属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及中山针阔混交林最大面积的保存地。常绿阔叶林(Laurisilva,下简称为常绿林)在全世界以中国面积最大,而中国东南部又以南岭山脉最盛。莽山石坑崆海拔1,922米,是南岭一高峰。森林苍郁,树种复杂,植被区系与生态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主要是根据1964、1965及1979年的调查总结而成。计采集植物标本1800余号,并对1万米~2样地乔木(胸径>3厘米)作每木测定,分层分级统计。森林样方为10 × 10米,每个工作单位取5-20个样方,计500-2000米~2。由于乔木组成复杂,故采用curtis的重要值指数(Importance Index Value-I.V.I,即相对密度De%+相对频度F%+相对显著度Do%=300 ~[1,14,15])来表示各种树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