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陈吉余教授最近建议在长江河口缔造一个500公里2的新地,来缓解上海市土地、港口、水资源紧缺之困境,为上海市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极其重要的宏伟设想.  相似文献   

2.
一、长江流域开发与治理长江,是举世瞩目、全国关心的历史性战略规划,其着眼点不仅要从整个流域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而且要从中国的大局和全球大系统的总体效益考虑,按系统科学的规律办事,为子孙后代奠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万世基业。谈到万世,其实也并不长。黄河已有五十五万年的历史,而长江的历史远比黄河悠久。地质学家根据长江古河床中发现的老第三纪的含螺化石,推算出长江的形成已有六千万年之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昌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沈大军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及其以南流域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  相似文献   

4.
湖泊干涸、渔船搁浅的干旱景象才结束,转眼却是洪水四溢、一片汪洋的洪涝灾害。这便是2011年春夏之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旱涝急转。往年,长江中下游在入夏之前进入雨季,流域内地表水量增加,缓慢进入汛期。而在2011年,直到5月末流域内仍未见大范围降雨,长时间干旱导致鄱阳湖、洞庭湖、洪湖等主要湖泊大面积干涸,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等省纷纷缺水告急;进入6月后又风云突变,流域内连续出现4次强降水,多个城市内涝严重、交通受倒”。这种旱涝转变速度与强度远超过正常水平的极端气候事件,不能不令专业工作者们认真思索:它究竟由哪些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5.
台湾弱震年与江淮洪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80年来台湾地震和大陆汛期降水分布的分析,得出台湾弱震年对应着江淮流域多雨,长江的大涝年均出现在弱震年.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人》2012,(4):64-64
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位于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内,是宝山区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区校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由宝山区政府投资建设,华东师范大学总体设计,总投资2亿元。科技馆项目由宝山区建交委负责建设,宝山区科委负责开馆后的运营管理。项目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18日正式开馆运营。  相似文献   

7.
实地取得的第一手材料最有说服力 从金沙江和雅砻江等流域实地考察归来,杨勇多次投书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长江生态环境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撰文提出,长江每年水土流失的泥沙量达16亿多吨,输出长江三峡的泥沙量约6.5亿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复杂,人民生活贫困……应当引起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苏北沿南-三仓地区的古河谷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从先  万明浩  陈庆强 《科学通报》1996,41(23):2168-2170
苏北滨外海域存在大型辐射沙洲,其面积达20000km~2,区内洲槽相间,单个沙洲长达数十公里,甚至逾百公里,宽10~15km。由于辐射沙洲的分布格局形似指状河口坝,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以河口坝作为初始形态发育而成的。但同时存在另一种意见,认为辐聚辐散的潮流产生了辐射沙洲体系。谅港辐射沙洲的形成过程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前一种意见,弶港地区应为长江的主要入海口,陆上必然存在可与长江这样的大河相匹配的古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中心受上海市水务局的委托,会同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长江河口系统监测和综合研究"院士咨询会.鉴于上海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及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目前长江口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态势,上海可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屈翠辉 《科学通报》1984,29(17):1063-1063
河流悬浮物来自集水区的风化壳和土壤,是流域风化、成土及地表侵蚀过程的产物,研究它们的成份对了解流域的风化过程和区域地质都有意义。 黄河、长江、珠江是我国直接入海的三条最大河流,流域面积之和占我国直接入海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的88%,研究它们代表站的悬浮物的成分,即可对我国外流河流有一个概括的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现代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及沉积通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青海湖表层沉积物137Cs活度及通量时空分布,建立了湖泊沉积速率空间分布模式.青海湖河口/岸边区域沉积物137Cs通量高,但平均137Cs活度低;湖中心区域137Cs通量低但平均活度高.河口/岸边区域沉积速率高,沉积物陆源组分(如SiO2,Fe2O3,Ti等)的含量及通量高.湖中心区域沉积速率低,化学/生物沉积组分(如次生碳酸盐)含量高.因此,决定青海湖沉积速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流域陆源物质的堆积速率.根据本文获得的不同湖区沉积速率计算了青海湖平均质量堆积速率(0.0337g·cm-2·a-1),并用Ca质量平衡方法检验了该平均值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估算了青海湖沉积通量及流域泥沙输入和大气粉尘对湖泊沉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古代长江江水何时变为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江水清浊主要决定于江水悬移质泥沙的含沙量.从近50年来长江干流和一些主要支流与湖泊的长序列泥沙检测资料表明,长江的江水己经混浊.本文根据北魏以来史书有关长江江水和湖水清浊的记载,探讨古代长江江水何时变为混浊.研究表明从北魏至唐代晚期长江干流与清江、湘江、汉水、赣江等支流的江水以及洞庭湖与鄱阳湖的湖水均为清澈透明.至北宋晚期,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干流荆江段的江水,以及南宋早期长江干流的江水均变为混浊.南宋以后长江一些主要支流的江水也变为混浊.长江干流江水变为混浊的主要原因是从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长江流域战乱的频繁,南宋偏安江南,大批汉族居民南迁,促使长江大规模开发.长江流域地区的农业开发,山区采用了毁林开荒,刀耕火种;沿江沿湖平原采用筑堤围垸,使流域和河道侵蚀增强,河水含沙量增加,导致长江干流水变为混浊.南宋以后长江仍承继南宋的开发方式,使长江一些主要支流的江水也变为混浊.  相似文献   

13.
殷勇 《科学》2010,62(1)
随着长江隧桥于2009年10月31日顺利通车,崇明岛与上海浦东新区和长兴岛连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崇明岛与外界交通不便的状况,人们又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崇明岛.崇明岛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内有长江流域广阔腹地,外有通海之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一般而言应得到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问题,指出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应以人为主体对象,在流域、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开展动态评价;提出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不仅要考虑功能安全,而且要考虑结构安全,在评价方法上,要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综合和及早地反映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在此基础上,以云南纵向岭谷区为例,建立了包括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和压力与状态响应指标在内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纵向岭谷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有着大面积严重缺水的贫水国家。按照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发展跨流域调水工程,将南方的水调向北方干旱地区,将是实现我国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1引言论证中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西、中、东三线向北方调水,三条线各有不同的受水...  相似文献   

16.
保护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6403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流域人口4亿多。它的年均入海水量为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河流第三位。它的中下游是中国最重要的工农业产区和经济区。然而长江的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它的最大威胁来自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2日,一场壮观的日全食将上演,中国将成为2132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东道主国家。日全食带绵延几百千米宽,它将覆盖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在日全食时,天空将出现3-7分钟完全黑暗的情景,且越往东日全食时间越长。除了白昼变得如同黑夜一般外,市民还能看见日冕、色球层等与太阳有关的奇异景观。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水体混合过程中溶解态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中良  刘丛强 《科学通报》2000,45(12):1322-1326
采用液-液萃取与反萃取分离富集方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长江河口南支盐度0.15 ̄19mg/g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REE)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与世界其他河口相比,长江口溶解态REE的河水端员浓度相对偏低,仅为11.963(Y) ̄0.098(Lu)ng/kg。溶解态REE在长江口低盐度区(0.15 ̄1mg/g)明显析出,但其析出率相对偏低,仅为47%(La) ̄25%(Lu)左右。由于长江口水  相似文献   

19.
陈沈良  陈吉余 《科学》2003,55(6):36-38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为180万公里2,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8.8%.长江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流域人口4.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左右,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5%.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通报》1978,23(5):310-310
为了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效率,为古三角洲的研究提供对比模式和识别标志,1973年以来,我们对长江三角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认识,现简要报道于下。 长江源远流长,水量丰富,是我国第一大河。晚冰期低海面时,它出宁镇山脉后,继续东流,横穿现代东海大陆架,直至大陆架边缘人海.晚冰期后,随着世界海面的上升,河口逐渐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