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心与厚望     
我是在80年代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世界科学》杂志的,从此,我对它可谓“爱不释手”,订阅《世界科学》已12年,这期间,读《世界科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月初,我如果看不到新一期的《世界科学》,好像失去什么重要之物那样不自在。记得去年4月份的《胜界科学》被邮递员遗失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试着《世界科学》编辑部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希望能卖我一本。我很快地就收到了我所要的刊物,并附有编辑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我对《世界科学》的厚爱和支持,免费赠送我这本《世界科学》。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在生物技术、计算科学和空间科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中国未来是否会超越西方国家呢?1992年的夏天,在中国东北部城市长春的吉林大学,我认识了彭笑刚,他当时是化学系的一名研究生。他告诉我,他的梦想是有机会在美国顶尖实验室工作。笑刚显然聪明又勤奋——据我所知,中国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皆是如此。我祝他好运,同时不由得想,他已准备迎接一个巨大的挑战。四年后,作为《自然》杂志的编辑,我编辑出版了一篇  相似文献   

3.
中外科技桥梁正当我应美国科学院院士阿亚拉(F.J.Ayala)教授之邀赴美工作之际,收到《自然杂志》编辑部为创刊10周年纪念专辑而发的约稿函。很多外国朋友都知道有一种“中国的Nature杂志”,并且交口称赞,足见《自然杂志》影响之广。十年来,《自然杂志》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通过《自然杂志》两次预言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  相似文献   

4.
<正>我急切地、几近贪婪地期待着每周《自然》和《科学》这类杂志的到来,并且马上翻阅物理科学——不是生物和医学——的文章,而后者或许是我应该先读的。物理科学让我在孩提时代第一次体会到了魅力。在最近的一期《自然》杂志上,有一篇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写的令人兴奋的文章,介绍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04,49(21):2203-2203
本书系丛书《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之自然历史卷.书中围绕西北水资源自然背景这一主题,以干旱环境的自然演化为主线,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论述了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演化.全书着重探讨了西北干旱环境格局特点及其形  相似文献   

6.
去年去北京出差,闲暇之余,我去逛了一下琉璃厂的特价书店,偶见一本朴素无华、价格便宜的科普书——《夏日漫步山间》,是美国著名自然学家、环保主义者约翰·缪尔写的内华达山脉考察旅行日记。这本书就像夏日山间默默开放的一朵小花,散发着一股质朴气息,毫不造作,宁静自然。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相似文献   

7.
正第二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于10月22~2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这是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公益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救育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以"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揭秘自然、呵护自然"为永恒主题,并确定"人与自然"为本届的特定主题。本届保护周共推出九大主题特色活动,分别为:名人讲坛、"我与自然"青少年主题活动、"我的自然百宝箱"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类世”时代,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进化生物学家门诺·斯奇尔舒赞在他的《达尔文来到城镇:城市丛林如何推动进化》一书中,探讨了城市对动植物的影响、动植物如何适应城市生活,以及这种影响如何迅速深入动植物基因中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最近十多年来,《自然杂志》编辑部组织到了很多优秀科普文章.或由大家写就、视野开阔,或对科技热点进行深度解析,或观点独到令人耳目—新。今天看来,这样的文章也是弥足珍贵的。这些文章散落于各期杂志,不易为读者所注意。因此我刊将部分精品文章编选成册,以便读者鸟瞰式地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进展。这套《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首先推出《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全解读(2D05—2015)》两种,今后可黻照不同主题选编相关文章出版其他科普图书。科普撷英丛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与人》2009,(6):F0002-F0002
自1979年10月以来,《自然与科技》杂志已经走过了三十载风风雨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相互期待。也在激动和快乐中持续了三十年。从幼年的《博物》到青年的《自然与人》,再到而立之年的《自然与科技》,一路上有过耕作的艰辛,也有过丰收的喜悦。幸运的是,杂志始终都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朋友的忠诚陪伴和热心扶持!  相似文献   

11.
牟季娥与《世界科学》至今,我未与年季娥见过面,但她却多次给编辑部来信,并对本刊提出改进意见.据她自我介绍,她是一位退休教师。197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发现了《世界科学》(那时本刊尚未交邮局发行),并结下不了之缘.她自那以后一直订阅本刊。一位退...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1983年春天,正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现弱玻色子之际,我荣幸地访问了中国,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杭州,我和中国同事们开展了一系列以碰撞物理为主题的学术活动,这一段时期的感受可以用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句“人杰地灵”概括之。现应中国《自然杂志》之约,谨将我在中国期间所作的报告写成此文,献给中国朋友。什么是今天的碰撞物理?一个适当的定义是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改造DNA片段。创造出了多种基因工程植物或动物.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掌握生命的机会。“搭建生命积木的合成生物学”一文作者、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长期致力于改造生命体。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就这一领域的未来前景,《自然》杂志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4.
<正>六月,初夏的季节,炎热的气息包围着城市的每个角落,是否有一片清幽的所在掩于墨绿如染的新荷之下?是否有一处心灵的花园送淡淡馨香人你我鼻息?本期《科学之友》将会带您走进不一样的六月。智慧城市智能生活智慧城市,其实就是"互联网+智慧"在城市进程中的具体演绎,是集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为一体的都市新概念,如今它已在多个城市逐步落地实行,  相似文献   

15.
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建立的模型显示,现有闪电理论中的电场不能大到足以产生雷电,有关产生闪电的传统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我爱大自然中的每一种生物,尤其是昆虫。它们以纷繁的种类和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着我,它们能让我深切地感悟自然的奥妙。现在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正在读的书.它叫《昆虫传奇》。这是一本讲述昆虫世界精彩故事的科普读物,它以其平实的文字,清新唯美的画面和轻松幽默的叙述让我着迷。  相似文献   

17.
《TIME》(时代)周刊和《LIFE》(生活)画报以及用它们名字组成的《时代-生活丛书》在美国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而且传遍全球。它们是了解美国的钥匙,也是瞭望世界的窗口。在访美期间我有机会翻阅了大量它们的过期刊物和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确切感觉到这些书刊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20世纪的见证和缩影。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我是贵刊的新读者,看过几期《知识就是力量》后,发现这本刊物不仅有较高的品位和格调,而且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好的指导性,不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读者广泛的知识和有益的启迪。从此以后,《知识就是力量》成了我的心爱之物。每次出差时,总忘不了带上一本《知识就是力量》,有了她陪伴我,旅途的孤独和寂寞全没了。而且,经常被邻座的旅客借阅。有时候几个人同时争着看。于是,我萌发了这样的念头:当一名《知识就是力量》的义务宣传员。即利用出差的机会,多带上几本《知识就是力量》,无论是乘飞机、坐火车…  相似文献   

19.
胡昭阳 《世界科学》2011,(11):41-41
多年以来,军方一直是科学研究最大的资助者之一。《自然》杂志日前组稿对军事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观察,包括了从五角大楼有关军事科学研究的政策,到近来兴起的对军人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等多项主题。同时,《自然》还为本专题撰写了评论。  相似文献   

20.
经典分类学的时代契合——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家庆 《科学》2007,59(5):49-52
自1735年《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出版始,自然科学有了经典的分类学。该书作者林奈(C.von Linné)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法则。《自然系统》的内容涉及植物、动物、矿物,历经270多年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