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在银河系中,无论是相互间能进行质量转换的X射线双星还是聚集在分子云中的有机分子,到处存在着一些特性和起源都不很清楚的天体。其中,有一个令我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那就是地球是如何在45亿(±5000万年)前形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除了其...  相似文献   

2.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3,(10):20-21
2012年12月22日——曾经的世界末日,最后被证实只不过是人们对玛雅人历法的一种误解而已。但作为一颗天体,地球终究逃不过毁灭的命运,那么地球究竟何时会寿终正寝呢?人类文明到底还能延续多少年?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8,(6):12
研究人员认为,约45亿年前有一颗体积与火星相差无几的天体撞击地球,并导致地球轨道上出现无数的撞击碎片,当时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石质的空间环境,并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相似文献   

4.
现今地球上色彩绚丽,形态万千的各种生物,它们最古老的祖先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起源的,又是何是出现的?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的澄江动物群,为解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提供了详实,生动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宇宙的尽头距离我们有多远?现有资料表明,宇宙有137亿光年的宽度。那么,在无垠的宇宙中,除了地球外还有什么地方存在生命吗?恒星诞生或死亡的现场是怎样的?如果就近观看碰撞的星系或类星体,其景象是怎样的?宇宙尽头又是怎样的?的确,宇宙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现在人类通过哈勃望远镜、天文卫星和地面巨型望远镜的观测等手段,不仅捕捉到了过去不能详细观测的天体的清晰图像,还查明了一些动态现象的细节等等,从而逐渐揭示出关于宇宙的新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这些知识,从地球出发,一直旅行到宇宙边界。  相似文献   

6.
近地天体及其撞击地球的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科学》2006,58(1):29-33
近地天体(Near Earth Object,NEO)是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或接近的小行星或彗星。由于大行星的引力摄动,近地天体的轨道易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着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潜在危险,特别是鉴于1994年休梅克-利维9(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的警示,近地天体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目前,国际上正在广泛开展几个搜寻和监测近地天体的宏大计划.很多令人惊奇的消息和图像常出现于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与发展的新走向《地球科学进展》杂志编委、副研究员张志强地球科学,不管是固体地球科学,还是流体地球科学,其根本任务是认识地球,研究地球和其它天体的起源、结构和演化,探索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效...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参考极及其运动》一文分别讨论和描述了刚体地球、形变地球和液核地球的参考极在空固坐标系和地固坐标系的自由运动和受迫振动。研究地球参考极及其运动,这些工作在天文坐标系的建立、天体方位和时间的测定、天体起源和演化的研究、空间科学以及探索地球物理机制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角镜     
哈勃麦空互通使发涵担通天体多国科学家最近利用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个距地球260光年的天体,它比此前已知最远天体还远了将近1倍。目前,天文学界尚未能确定这一天体的性质。专家指出,这一发现对现有解释宇宙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参加“斯隆数字天空探索”计划的研究人员是根据红移规律推断这一天体距离的。红移是指从地球观测到的天体电磁波话线向红端,即向波长较长一端的推移现象。它由天体退行速度产生,天体越远,红移量越大。此前,天文学界观测到天体的最高红移值为668,相当于距地球约14cd光年。此次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  相似文献   

10.
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中,有一颗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太阳。太阳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天体之一,更同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可以说,太阳既是人类的朋友,同时也是人类的敌人。本刊特分两期介绍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本期介绍太阳为什么是人类的朋友。空气我们呼吸的是什么?谁给植物接花粉?谁赶着云彩四处漂荡?谁在水面掀起波浪?空气,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空气是地球上的生命必不可少的,而太阳就是驱动空气的力量。风——空气的流动,是由太阳引起的。太阳加热海洋,海洋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热空气会向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  相似文献   

11.
欧阳自远 《科学》2007,59(2):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要脱贫致富,西部要大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在地球上的事情都做不完,为什么还要去探测月球?探测月球究竟有什么意义?中国该如何去探测月球?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出严肃而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地震的形成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从天体物理学上看,太阳系其他天体产生的引力可作用于地球,即天文潮汐,相较于其他行星而言,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较大,有研究表明大地震与天体引潮力的变化存在关系。从表面上看,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转向心力、地幔热液对流作用下发生了运动,但实质上板块运动与天体引潮力、太阳黑子活动等事件存在关联——在这些外部因素的诱导下,引发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导致地震的发生。对地球产生作用最大的天体引潮力来自月球和太阳,两者处于同一数量级上,月球引潮力大约是太阳引潮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简直就像一桩盘根错节的曲折谋杀案,尽管科学家对此事件的调查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它却依然疑窦丛生。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次因小天体撞击地球而引发的事件,但撞击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类地天体上的陨击坑及陨击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陆玲 《科学》2006,58(6):40-43
1994年休梅克-利维9(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引起了人们关注地球被陨击的问题。虽然地球上已识别的陨击坑不多,但月球、水星、火星等类地天体上普遍存在的大量陨击坑使我们认识到,陨击作用是类地天体的主要地质过程,陨击事件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个名为“太空卫士”的观测项目.正在对太空中游荡着的危险岩石天体展开详尽的扫描。该项目的主持人大卫·莫里森说.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小行星数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尽管已经发现这些小行星暂时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在太空中隐藏着的大量危险天体正瞄向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16.
一天体演化学的研究近年来在苏联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天体演化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科学部门的工作者也希望天体演化学的各种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为要解决地质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果缺乏关于地球和太阳以及它们的组成元素的起源的确切观念,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苏联科学院对于天体演化学的研究十分重视,由1951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一次天体演化学讨论会,而且在物理学数学部下面成立一个天体演化学委员  相似文献   

17.
胡中为 《科学》2006,58(2):6-9
新视野号飞船(New Horizon Spacecraft,也译作新地平线号飞船)于2006年1月19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预计2015年7月飞近冥王星探访,接着对柯伊伯带天体(Kuiper belt object,KBO)进行历时五年的探访。由于这些天体离地球很遥远,即使要发现它们都很困难,因此至今对它们仍不很了解。新视野号飞船远航开拓太空探测的新前沿,将揭示太阳系深空天体的秘密,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8.
火星生命     
吴青 《大自然探索》2022,(11):28-33
<正>地球是宇宙中迄今为止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火星与地球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火星生命?火星上是否存在或存在过生命?生命的演化需要什么条件?一项新的火星探索任务致力于寻找——红色星球——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一直在引发人类的遐想。探测器发回地球的图像表明,火星表面非常荒凉。但与地球一样,火星也有沙漠、峡谷和山脉,只是火星的沙漠中没有仙人掌,其他地方也不见生命迹象。那么,火星上难道从来没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与人》2012,(2):8-8
火星是否适宜居住?有多适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长期激辩的焦点。和地球上南极洲干裂的山谷和燥热的阿塔卡马沙漠相比,火星稀薄的大气无法抵御太阳紫外线的入侵,  相似文献   

20.
保卫地球——近地天体的巡视与防御陨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0,32(3):166-171
地球处于危险的宇宙环境中。运行到地球附近的"近地天体(NEO)"潜在着撞击地球的危险。实际上,地球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受到这些天体的轰击,月球和水星的斑痕累累陨击坑就是最好的佐证,只是地球经历严重演化而抹去了老的陨击遗迹,仅见到170多个较近期的陨击构造。幸运的是,现阶段的陨击大多是规模小的,危害不太大。然而,陨击是很难预料的,一旦发生较大的撞击,就会造成比大地震还严重得多的危害。1994年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轰动世界,启迪人们更加关注地球被撞击的危险问题。实际上,也不乏地球近期遭遇陨击的例子:1908年的通古斯爆炸事件;1976年的吉林陨石雨;2008年的小行星2008TC3陨落在苏丹。2010年初,美国科学院公布《保卫地球:近地天体巡天和缓解危险策略最终报告》,笔者将结合有关资料作简要介绍,让公众了解真实的科学知识和对策,以免被歪曲的影视情节所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