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志根 《科学》2005,57(2):25-28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58分.在印度洋近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端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特大地震,数十分钟后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了南亚、东南亚十多个国家的沿海地区,夺走了20多万人的生命,这是近百年来地球上最严重的世纪大灾难之一。灾难过后人们再次醒悟,一个行之有效的全球性、区域性的海啸预警系统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2,(2):6-6
一项对比1999年、2004年和2011年大地震后海底地图的最新研究发现,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导致海底迁移了多达50米,比2011年5月的估计值——24米多出不只一倍。新研究还发现,海底在这次地震后可能升高了多达10米。这些巨大的移位很可能正是造成超级海啸的元凶,这场海啸夺走了超过15000人的性命,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件。  相似文献   

3.
是谁惹怒了印度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风 《科学之友》2005,(1):9-10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灾难片《后天》变成了现实……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离岸几千米处的海底.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引发里氏8.9级强烈地震.继而引发巨大的海啸引起连锁反应.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受到海啸重创.诡秘莫测的大自然显露出它的无比强悍和凶残……为受灾国家损失的十几万条生命扼豌痛惜的同时,一个问题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
新知短信     
世界第一防波堤垮坝之谜 在日本9级地震之前.位于灾区岩手县的釜石港曾有一道号称世界第一,高63米(含水上部分)长2千米的防波堤,加上堤外的水泥消波块.本来足以抵抗历史上最大的海啸。  相似文献   

5.
2010年新年伊始。两次大地震不期而至,灾情冲淡了人们对此前金融海啸的恐慌,这种天灾的惨烈程度远甚于后者。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27万死难者亡灵未散,2月27日的智利8.8级强震又夺走了成百近千的鲜活生命,如此短时间地连续大地震实属罕见。其间,海地地震时曾发出海啸预警,但后来很快解除了,而智利地震却没有这么幸运,海啸随着地震接踵而至。虽然其高度只不过2米左右,但造成的损失不小。  相似文献   

6.
向池塘投入一块石头,可以产生一系列同心圆的涟漪。海啸就类似于这些涟漪.只是产生海啸的不是石头而是具有更大能量的地理运动,如海底山体滑坡,海洋岛屿的塌陷、火山爆发、地震甚至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地球等都有可能引起海啸。  相似文献   

7.
郭华东  陈玉  冯强  蔺启忠  王菲 《科学通报》2011,56(12):895-901
北京时间2011 年3 月11 日13 时46 分, 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0 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迅速启动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及时对灾情进行评估. 本文首先基于灾前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了地震重灾区岩手、宫城、福岛三县的建筑物与农田信息, 然后通过与地震烈度分区的叠置分析, 评估了建筑物的受损情况. 同时, 通过建立基于地形与距离海岸线距离的海啸影响程度评估模型, 分析了重灾区沿海岸线建筑物与农田受海啸影响的损失结果. 评估结果部分采用灾后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宫城县由地震及其诱发海啸造成的损失最大, 全县76%左右的建筑遭受的地震烈度达6 度以上(日本烈度表示法),24%左右的建筑与12%左右的农田遭受海啸入侵, 其次损失为福岛、岩手两县. 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经济、社会等灾情分析与评估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海啸的成因与预警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顒 《自然杂志》2005,27(1):4-7
在特定的海岸地形地貌条件下,深海大地震会产生海啸灾害.本文介绍了海啸产生的原理、海啸的特点、海啸的能量和预警系统,讨论了最近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地震产生的严重海啸灾害的原因,指出只要不断完善海啸的预报预警系统,海啸灾害是可以大大减轻的.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超强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和高度关注,再次引起公众对核辐射的恐慌.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6日7时5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震中位于印度洋海床下40千米处。这次地震引起高达34米的海啸,使亚洲、非洲等12个国家受灾。到2005年1月底,报道的死亡人数达到28万,灾民达到200万。就在2004年圣诞节前,英国女童蒂利随着父母来到泰国普吉岛度假。12月26日早上,他们一家人在海水里玩耍。蒂利突然发现海水冒起水泡,就像啤酒表面一样。她立刻意识到:这是海啸的前兆!蒂利对爸爸妈妈说:“海啸就要到了!“”你怎么知道?“”在课堂上老师播放过夏威夷海啸的影片,我记住了那些场面。”她急切地劝父母和妹妹,以…  相似文献   

11.
默拉皮火山爆发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7.7级强震,地震同时引发海啸,造成超过400人死亡。10月26日,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距离地震震中1.3万千米的默拉皮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更好的预测海啸,利用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给出的震源机制及断层参数,对日本仙台地震海啸进行数值模拟,运用模拟结果对沿岸海啸灾害分布进行分析,以期给出更为合理的海啸预警方案.数值模型由震后表面变形模拟和基于二维浅水波方程的海啸传播程序两部分组成,模拟结果表现了海啸传播过程的特征,与岸边观测点对于海啸到达时间及波高的记录基本吻合.使用该模型在地震发生后对于海啸到达的地区及其波高进行预测,可以给出更准确的海啸预警,降低海啸对人类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和核电站危机,重创日本。本文介绍地震、海啸及核泄漏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地质学家早已了解到某些海洋地震会引发强烈的海啸,有些则不会。但是,最近危害极大的日本地震也告诉我们,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使毫无准备的人们避免被海啸侵袭。然而,由美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发生了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随即发生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受损,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导致严重核事故,由此引发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核事故是怎么发生的?会产生什么危害?可有办法防护?……记者日前从“核能的安全与利用”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为这些问题寻找到了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16.
周航 《科学通报》1957,2(Z1):95-95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从1952年开始了全国各地地震烈度的鉴定研究,1955年10月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着手编制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的工作。该图经地震学家、地质学家多次讨论、修改后现已编制完成。该图将全国划分为9度及9度以上、8度、7度、6度和5度等5个不同烈度的地震区。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了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严重打击了广大公众对核安全问题的信心,并对全球范围内核电产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袭击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更多人无家可归。但这一灾难性特大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9,(3):5-5
一项新研究表明,2300年前,美国纽约市所在地区曾遭遇过一次陨星撞击,并引发巨型海啸。一般而言,地震活动最容易引发海啸,例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就是南海底地震引发的。不过,陨星撞击地球也能引发杀人巨浪。在美国纽约地区,过去几百万年来都没有发生过猛烈的火山爆发,而最近在取自哈德逊河(连接纽约市和新泽西州)的沉积物中却发现了陨星撞击过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5,(2):25-25
日本也是地震海啸频发的多事之地。1933年5月2日,日本三陆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浪高达到30米。1993年7月1日发生的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虽然只有5米,但它以飞机飞行的速度扑向本州沿岸,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特别是1854年底到1855年初的一场连环地震海啸,使日本下田港遭到了毁灭性的洗劫,而正好巡航至此的俄国战舰“基阿娜”号上的俄国军人成了这一场浩劫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大地震之后,震区的核电站反应堆自动关闭。但是,福岛第一核电站是距离大海最近的一个核电站,遭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冲击最大。地震发生之后,为核反应堆的水泵紧急供电的设备遭到部分损毁。而海啸来袭之后,紧急供电设备遭到海水的侵蚀,损坏程度进一步加大,几乎全部停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