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南极大气与冰雪下垫面之间的动力和热力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大气层结构和局地天气气候,而且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演变也有重要作用。对南极冰-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与研究可以大大加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了解。为建立合理、可靠的全球冰-海-气耦合模式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2-13
针对南极环境与气候的显著变化以及在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本着维护我国在南极环境和资源的国家权益,通过在南极地区开展持续的科考活动,大量获取南极冰盖、海洋、大气、空间环境、地质观测数据和样本,从不同的学科和时间尺度上揭示南极关键过程的变化规律,提高我国在全球变化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最近发现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位于环绕南极洲的南太平洋,未遭受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颗粒影响。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学家在对南太平洋生物气溶胶的首次研究中,发现一处未被人类活动改变的大气区域。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向南航行至南极冰边缘的一艘研究船上,科学家对海洋边界层的空气进行了采  相似文献   

4.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中大气分项目着重研究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和边界层中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转化进行研究,开展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及其预警系统的研究,这是本世纪城市环境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研究揭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调控原理,并提出治理方案.城市大气边界层系统观测及城市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和污染物化学过程之间强非线性、强非均匀性及耦合理论预测模型研究,大气与水、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为实施北京"蓝天碧水"环境工程目标提供大气、水、土工程决策与规划,为北京地区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大气科学上说,从地面到距地面600~800米之间的大气,被称为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人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层,由于受地表起伏和湍流等因素影响,这个层里的气流运动非常复杂。1905年,奥地利气象学家埃克曼(Ekman)提出了边界层内气流运动的三力平衡模型:摩擦力+折向力+气压力=0,首次得到了边界层风速分布的解析解,通常称埃克曼气流。  相似文献   

6.
从大气科学上说,从地面到距地面600~800米之间的大气,被称为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人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层,由于受地表起伏和湍流等因素影响,这个层里的气流运动非常复杂。1905年,奥地利气象学家埃克曼(Ekman)提出了边界层内气流运动的三力平衡模型:摩擦力+折向力+气压力=0,首次得到了边界层风速分布的解析解,通常称埃克曼气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2006年12月24日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告成立。该中心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和共建。该中心是为适应国际天文发展的需要,保障我国在南极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7):11-11
由200多个湖泊组成的南极沃斯托克湖是最大的冰下湖泊群,它已被深埋于南极冰下4000米深处长达1400万年。俄罗斯一支科考队经过20年的钻探工作即将钻透冰层,届时水下机器人将抵达著名的南极冰下史前湖泊沃斯托克湖的水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2):31-31
大气化学成分观测主要有像底垂直观测、掩星观测和临边观测3种模式。相对而言,临边观测在保证一定地面覆盖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其垂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4):26-27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是慌测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手段,但目前静止轨道微波/毫米波探测器在国际上尚属空白。在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球同步轨道毫米波大气温度探测仪”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与应刖研究中心以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为需求背景,开展系统设计与样机研制,进行成像试验验证和性能演示。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稻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转化及传输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进展。通过对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多年观测实验,描述了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分析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土壤中的甲烷通过3个路径向大气排放,不同时期3个路径在甲烷传输中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利用数值模式估算出中国的稻田甲烷排放9.67-12.66Tg/a,全球稻田甲烷的总排放量约为35-  相似文献   

12.
正在南极发现企鹅尸体并不罕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谢周清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却将南极企鹅幼鸟的木乃伊"墓园"与两场百年前的大规模天气灾害联系起来,首次揭示了突变性气候异常引发企鹅幼鸟大规模死亡的生态灾难事件。现代生态学研究表明,在南极无冰区繁殖的阿德雷企  相似文献   

13.
环形溶蚀器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可以在采集大气颗粒物的同时去除酸/碱性气体,并避免在大气颗粒物采样过程中酸/碱性气体的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采样地点进行采样之前需要优化溶蚀器涂层溶液的浓度。在2008年7月25日至9月;30日利用美国URG公司多种污染物采样仪(UPG-3000K)在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综合观测站采集大气颗粒物的过程中设计并进行了关于优化涂渍溶液浓度的条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为保障大气中酸碱性气体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用来去除氨气影响的柠檬酸溶液的优化浓度为6%,而用于去除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影响的碳酸钠溶液的优化浓度为2%,与URG-3000K仪器说明书及美国环保局有关“反应性酸性及碱性气体与大气颗粒物酸度监测”的文件(EPA/625/R-96/010a)中所指定的柠檬酸溶液及碳酸钠溶液浓度值1%有所不同。本实验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利用环形溶蚀器大气颗粒物采样系统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进行采样前进行关于溶蚀器涂层溶液浓度确定实验研究的必要性,并为本次北京夏季有关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的采样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南极会有如此多的冰雪呢?这主要与其纬度位置有关。同是位于地球的两极,纬度高低相同,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和角度也一样,南极的冰却比北极的多。北极地区北冰洋占去了很大面积,约 1310万平方千米。水的热容量大, 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再慢慢地发散出来,所以冰比南极少,冰川的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将充分利用各种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针对不同尺度的模式,包括大涡模式、云分辨模式、单柱模式以及全耦合气候系统模式,借助对这些数据和模拟结果的深入和细致分析,加深对宏观云物理、云微物理、对流以及它们与边界层过程和气溶胶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设计和发展适用于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的先进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利用一系列的诊断工具来评估和进一步改进参数化方案,以降低模式中长期存在的重要模式偏差,推动我国大气环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识别东莞市颗粒物污染特征,于2004年12月12日-26日在东莞辖区设置5个观测点,采用TH-150CⅢ型大气采样仪及P&P2025S双通道自动采样仪进行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加强观测。对获得的样品进行了日均浓度、粒径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东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二次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加强观测期间,5个站点PM10日均质量浓度为0.045mg/m^3-0.443mg/m^3,位于西北部的望牛墩站点PM10质量浓度二级超标率相对最高,为100%,位于东南部的塘厦镇站点PM10质量浓度二级超标率相对最低,为46.7%。莞城市区站点PM2.5/PM10为53.4%-70.8%。粒子粒径谱分布特征显示该市可吸入颗粒物以粒径较小的积聚模态粒子为主。  相似文献   

17.
范尧 《科学大观园》2010,(12):73-73
<正>从上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其中不少科考站给人印象深刻影像。其一是:长22米、宽和高8.5米的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比利时)是南极科考站中的精致花朵:小巧、美丽、高效,只在夏季开放。新伊丽莎白公主站设立在南极圈内的毛德皇后地区,该区域地处南极大陆面向大西洋的部分,当地风力强劲,时速可达300公里。它是南极冰盖上第一座零碳设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设计人员还为这座科考站设计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24小  相似文献   

18.
正短短一会儿工夫,漫天飞舞的风雪遮盖了站区所有建筑物、车辆,一眼望出去是一片白色的世界。来之不易的淡水虽然地球上的淡水72%存在于南极,但基本上是以冰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淡水在南极还是极其宝贵的。在南极中山站,站区有一个淡水湖——莫愁湖,主要是用来做发电机冷却水和日常生活用水的,因稍有污染并捎带咸味,所以不能做饮用水使用。为啥莫愁湖的水冬天还能使用,难道它不结冰吗?其实,莫愁湖的水冬天一定会结冰的,  相似文献   

19.
1项目立项背景 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排放导致中国区域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其中许多问题是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也与气候变化外交和国家安全联系紧密。开展长期、准确、标准统一的大气成分本底变化观测与研究,是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国家气候变化外交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8日,大气科学名词委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审定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周明煜研究员、中科院大气所纪立人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魁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