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为纪念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思格斯诞生170周年而作。作者试图通过对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的DNA分子结构的划时代发现的实践、它所寓含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内容的探讨,阐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概括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思想,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文章首先明确指出发现DNA结构的实践,又一次证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的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原则,仍葆有其充分的活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其次,它仔细具体地分析了沃森、克里克探索DNA结构的背景、条件和实际过程,结合先后三个模型的演进,客观地分析揭示了他们所运用的一系列的研究方法,诸如选题、综合、建模等方法,并予以巧妙结合运用,从而探究了他们率先成功在认识论方法论上高人一筹的原因;第三,科学地提出和论证了自然科学方法论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并从哲学的高度指明科技工作者学习、熟谙唯物辩证法对掌握科学方法论的根本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列宁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的哲学的方法论概念的批判.自然科学分化和完整化的历史过程的认识论基础.边缘科学“交叉运用”研究方法问题。物质运动的物理形式与化学形式的特点及其彼此问的相互联系:(1)物理化学的方法论问题;(2)化学物理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他将物质世界看作一个复杂、有序、多层次的无限过程系统,构建起包含了系统自然观、系统认识论和系统辩证法的系统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系统整体,认识是一个系统过程,系统原则是辩证法的直接前提。恩格斯的系统思想为我们呈现出以系统方式存在的世界图景,为辩证法的系统原理和自然科学的哲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对自然科学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查,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方法论,总结了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对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掌握科学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发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琬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25-28,81
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就像科学强劲的双腿,而其坚实的立足点,则是自然科学基本范畴.古希腊哲学体系化时期,"现实性概念的分裂"对于自然科学基本范畴的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种分裂所产生的张力推动西方科学思想分别在关注"一般原则"和"无情事实"两股思潮中前进并寻找新的交汇.自然科学基本范畴的提出,促进了数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的有机结合,从而确立了自然科学的近代形态.  相似文献   

6.
从"旁观者"到"观察者" --狭义相对论的科学认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物理学的一个基本信念认为,科学家只能置身于自然界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观察世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创立,第一次在物理学中引入"观察者"的概念,使之成为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必备要素.此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认识主体的介入."旁观者→观察者→参与者",这一物理学研究主体地位的转换进程,体现了科学认识论的深刻变革及其认识论价值,狭义相对论正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现代自然科学认识自然界的方式是将研究对象从自然有机整体中分割出来孤立地加以研究,以获得对某种或某类自然现象的精确化知识。近现代哲学认识论则从思维与存在关系具有同一性角度证明这种将自然世界碎片化的知识是真理性知识。现代自然科学对各个自然物的研究达到了精致的程度,但用各个自然物的精确知识并不能替代自然世界有机整体本身的知识,孤立的自然现象知识也不同于在有机关系中自然现象的知识,因为有机自然界整体本身有自己的真实性,自然物还有一种在有机关系中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式根本无法获取,因而生态认识论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生态认识论是从整体出发,以多重有机关系反观自然物的方式研究自然物,以获得自然物在整体世界中、在关系世界中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论恩格斯关于物质形态进化的学说──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韩民青恩格斯(820.11.28—1895.8.5)一生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特别关心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自然科学的材料,为建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做出了独特...  相似文献   

9.
陈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1):104-108
库恩的"范式"无疑是20世纪科学哲学中最具创见性、也最具争议的哲学概念之一。库恩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使用该概念的。一种意义是将"范式"作为科学共同体从事高度收敛的常规科学活动的精神定向工具;另一个更具本质性的意义是将"范式"作为共同体成员共有的解题范例,即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工具。库恩的"范式"及其认识论意蕴是对传统基础主义认识论的历史主义超越,澄清"范式"的认识论本质对于理解科学的本质及科学发展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观而言,恩格斯的遗著《自然辩证法》至关重要.然而,此书在迻译接受上却不无误解.我们以为,必须尊重此书最早的编辑梁赞诺夫的学术态度,即认为此书乃为一部未完成稿的见解.有必要重新确认马克思恩格斯所援用的诸如“唯物主义”,“辩证法”等词汇的原意,回归他们的思想原点,进而领悟到恩格斯的意图,乃在批判“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11.
吴晓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103-107,110
当前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需要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曲解和贬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思想迷雾及其对国内理论界的影响,在把握恩格斯逝世后百余年来世界科技和哲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时代精神重新解读恩格斯的理论遗产,可以发现恩格斯关于融入人类历史活动及其价值判断的辩证自然观、凸显主体能动性和反对狭隘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认识论、社会文化开阔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依然是波澜壮阔的现代科技哲学潮流奔腾不息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2.
"哲学资本"——布迪厄社会理论的"工具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是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界并没有把他作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来对待,因此,我国学者对布迪厄的哲学思想了解的不多。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①(哲学博士和哲学教师资格文凭),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理论凸现出建构的结构主义或结构的建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特征,布迪厄在创立社会理论的过程中,哲学资本起到了工具箱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知识论还是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畏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36-39,101
认识论和知识论的思想源流和演进方式有着较大差别,认识论的主流仍在哲学范围之内,知识论主要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社会认识论和社会知识论也各有其理论背景和发展路向,二者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前者的发展有辩证社会认识论和分析社会认识论之别.在概念上和翻译上较明确地区分这两对概念对于跨学科研究的规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进行了尖锐而又深刻的批判,但马尔库塞并不是彻底的技术悲观主义者,他在批判技术的同时又在呼唤那种"非压抑性的统治"的新技术的出现。这种新技术将使人与自然获得解放的同时,也推动两者之间形成平等的主体关系。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这一观点的批判是建立在以"旨趣"为基础的认识论上的,他认为,新技术与新自然是马尔库塞的一个罗曼蒂克的梦想而已。然而,后经验主义的理论表明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批判是无的放矢的。  相似文献   

15.
个体的跨界同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的跨界同一性分析是可能世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体能否跨越不同可能世界以及跨界个体如何识别历来争论激烈。克里普克提出严格指示词理论和本质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个问题,成为广泛接受的理论。我们认为,从认识的角度分析,依赖于实指和必然本质来分析跨界同一是不尽满意的,而以认识的整体论和发生论来弥合指称的历史因果理论和名称的摹状词理论,可以得到更好的认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元”哲学和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工程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工程哲学是什么进行提问,尤其是通过对“是”的“元”哲学追问,可以反思目前我们关于工程哲学的定义方式;第二,社会认识论关于智力劳动分工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至少可以有三种分属于不同认知主体的工程哲学范式,即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决策者的工程哲学;第三,通过思考工程哲学的前景由什么来决定,我们可设想开放的、共和的、正义的工程哲学三种可能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17.
知识论不仅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近现代教育的精神基础。知识论是近现代教育的理论,近现代教育则是知识论的实践。知识论的知性思维方式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弥散性影响,而教育世界的知识论化在本质上却是一种价值颠覆,即科学知识取得了对其他知识类型的优先性。知识论放逐了本真的心灵问题,这是近现代教育问题之根源。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反思与批判知识论,是对知识论批判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三个方面探析了批判实在论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它把社会实在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分层与超验性、突现性和社会结构的能动转化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它探讨了“认识谬误”的实质、根源和后果,从知识论、因果关系解释论和科学研究程序等方面阐述一种新的认识论。其方法贡献主要集中在回溯法、水平与垂直因果关系解释法和社会行动转化模型三个方面。它批判了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两极张力,从五个方面克服它们各自的二分法缺陷。批判实在论方兴未艾,面对学术界的一些质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预见理论的科学认识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哲学的预见理论中有心理主义、机械决定论、归纳概率论和后实证主义等不同导向。每种导向的预见理论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场出发,进行科学预见的一般原则应为:预见理论必须做到经验与理论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权力/知识"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的是科学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传统的知识论为什么无法容纳权力概念,接着指出从表象主义的知识观向能知的知识观的转变的必要性以及此种知识概念与权力的内在相关性,文章最后讨论了这种转变带来的合理性和相对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