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姜恒 《科学之友》2009,(7):128-129
针对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轻生的现象,分析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阐述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以及生命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使广大教育者在教学中能有效落实生命教育或者可以把生命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主动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轻生的现象,分析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阐述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以及生命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使广大教育者在教学中能有效落实生命教育或者可以把生命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主动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问与答     
问:生命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人、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具有生命的,我们看一眼就能确定它们是否是生命。但生命的确切定义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能做的只是描述有生命的物质可以做些什么,但这不足以帮助我们归纳出生命的真  相似文献   

4.
乐观人生     
人的一生是在困苦中不断磨炼、奋斗的一生,这是宇宙赋于大自然的生命规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无论是哪种形态的生命,都要遵循生命规律,实现生命的价值。并且,生命越高级,困苦越大。因此,作为万物之尊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来讲,只有发扬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获得更大的自信和奋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事业上你可能是个失败者,在爱情上你也许  相似文献   

5.
刘泰来 《科学之友》2008,(4):130-131
文章探讨了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论述了生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生命教育的界定、内涵、目标和内容,以期望能对当前生命教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论述了生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生命教育的界定、内涵、目标和内容,以期望能对当前生命教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龚静 《世界科学》2001,(1):42-43
生命是什么?看来不是一个问题。鲜花、树木、昆虫、动物、人类,乃至细菌等等,这一切都是生命的形态。然而,这一切我们现在感受得到的生命现象的前身是什么呢?他们又是从何而来的?在最初最初的最初,有一种什么样的启示,生命开始启程。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恐怕我们大多数人是茫然的,我们也许能把握现在的生命,但我们不能把握生命起点。 长期以来,关于生命起源在科学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它是科学上最大的难题之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20世纪前苏联生物化学家、科学院院士奥巴林提出生命起源的假说以后,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命起源——这是地球上几十亿年前的事情。事过境迁,似乎没有留给我们什么可供考察的蛛丝马迹,因而生命起源问题也就成了难解的宇宙之谜。本世纪五十年代后,科学家们曾创建了人工模拟实验、人工拆合生命机理、人工合成生命物质、对行星或陨石进行考察、地质和古微化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揭开生命起源之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因为生命的多样性而显得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使这个世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即使在那人类肉眼所无法企及的微小生命——细菌世界中也生活着各种形态不一、千奇百怪的成员,它们同样使这个微观世界洋溢着生命的绚丽色彩。  相似文献   

10.
裘伟廷 《世界科学》2000,(9):36-37,11
虚拟生命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或虚拟现实技术创制出来的“生命形式”。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的未来,虚拟生命(包括虚拟人)或许会生活在虚拟世界甚至现实世界中;虽然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创制出真正的虚拟生命。然而,关于虚拟生命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在认知、伦理与道德、社会、法律、科学与哲学等方面的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1.
生命起源、生命进化与生命必需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起源、生命进化与生命必需金属元素》一文则是更古老的生命起源、进化等课题在今天的认识。这也算是生命科学课题广泛、内容深奥的一个反映吧。  相似文献   

12.
正在地球生命诞生早期的物理化学过程中,出现了非生命物质一有机小分子一生物大分子一原核细胞的进程,因为这一进程的完成,原始生命才有可能诞生于地球的原始海洋中。随之,才出现了以自然选择为机制、漫长的、至今仍在继续的生命演化。  相似文献   

13.
生命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古老问题,也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我们认识了生命的本质,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无论对自然科学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恩格斯首次科学地定义生命从古到今,人们围绕着生命问题,展开了争论和斗争,其中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科学与神学的激烈斗争。一些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生命是神创的,是永远不可认识的谜。他们常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生命,把生  相似文献   

14.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生命赋予的活力,无数生命构成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也是一个多样性的微生命世界,它们和其他生命一起绘出了这个星球上一道最绚丽的风景,微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微生物的类群、种群、生理功能、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基因组差异上.  相似文献   

15.
就像深海鲸尸生态群落一样,生命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为此,科学家到地球上最寒冷、最炎热以及其他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地方去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结果他们发现了数以十亿计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6.
正以生物大分子为主的生命分子有携带、传递与转换信息的功能,此功能对生物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起指导作用。本文旨在从生命化学角度讨论生命分子实现信息携带及转换的机制,信息论视角为深入认识生命分子提供了新洞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论述了生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生命教育的界定、内涵、目标和内容,以期望能对当前生命教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则与外星生命有关的信息引起国内外很多人的注意:7月10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经过几年讨论,完成了一份名为"行星系统有机生命的限制"的研究报告。报告围绕"生命构成是否有别的样式"这个核心问题,反思了以地球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认为人类以自己习惯的对生命模式的理解、搜寻外星生命的努力迄今尚无进展,这至少提醒人类应该以某种新的眼光来理解"生命",并以此扩大外星生命搜寻范围;而不久前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则报道了科学家对外星生命的新研究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自达尔文提出生命之树的概念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不仅帮助人们了解了生物的起源和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还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然而,随着生命之树重建中越来越多冲突的发现,人们对生命之树的可靠性及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产生了质疑.本文简要介绍了生命之树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综述了由于(ⅰ)物种的绝灭和人类认知局限性导致的取样缺乏;(ⅱ)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的杂交/渐渗、不完全谱系分选、基因重复和丢失、基因水平转移等事件;(ⅲ)建树方法不能真实地模拟生物的进化过程等原因,不可能获得完全一致的生命之树.最后,展望了生命之树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指出尽管现实中很难得到唯一的生命之树,但这并不影响生命之树强劲的生命力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整合.  相似文献   

20.
生命过程是一个源于生终于死的过程。在生这一方面.成就已彰彰在目。从两个细胞结合开始,生命已可以控制,虽然离随心所欲距离尚远,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胎儿手术等在十几年前还是匪夷所思的事,现在已司空见惯了。然而,在生命的另一头,困难却大得多,科学家们甚至连衰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导致自然死亡的,仍一无所知。近年来的研究产生一种观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人的生命最长可达120岁。一些科学家预测,假如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至下个世纪把人的寿命延长到160岁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延长应该是有质量的延长,植物人的生命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为延长生命不是为失去活力的生命增加岁月,而是为了延长岁月增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