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前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卡林顿勋爵将于今年6月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第六任秘书长。他是去年12月在北约组织外长会议上以全票当选的。他出任该职,引起西方與论广泛注意。西方防务专家预言,卡林顿在北约组织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将是一位欧洲利益的强有力的鼓吹者。西方报刊认为,卡林顿出任北约秘书长将使欧洲的温和派感到鼓舞,而大西洋西岸的强硬派则为之不安,从而扩大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23):8-9
英国首相改组内阁11月13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宣布改组内阁,内政、外交、卫生和社会福利大臣等多个职位被调整。苏纳克解除布雷弗曼内政大臣职务,任命原外交大臣克莱弗利为内政大臣,前首相卡梅伦出任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在出任内政大臣后表示,他的首要工作之一是阻止非法移民偷渡到英国。  相似文献   

3.
梅杰在外交、内政、经济方面的建树,确立了保守党在大选中的优势。优势能变成胜势吗? 梅杰出任英国首相已经半年。在此期间,他由于在海湾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赢得了“战后英国最受欢迎的首相”之美称。一时间,英国上下普遍认为,梅杰很可能趁此良机提前举行大选,实现保守党的四连冠。然而,政坛风云变幻无常。海湾战后在英国举行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我国建国后的外交活动中,他曾占了5个“第一”:第一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第一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第一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同时他还先后出任中国驻加纳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曾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在中共中央负总责,1951年4月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身份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时期,他身处外交第一线,积极参与两国在外交上相互配合和在经济建设上相互帮助的一系列大事,为完成加强中苏友好这一关系到新中国巩固和发展以及战后国际局势发展方向的战略任务作出了努力。在斯大林逝世、苏联内外政策酝酿着后来集中体现于苏共二十大的重大变化时,他见微知著,领导使馆同志调查研究,及时写出一批报告,出色地发挥了驻外使节作为党和国家耳目的作用。他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工党領袖的爭夺中,曾經两次敗北的哈罗德·威尔逊,今年2月終于击敗了他的对手布朗,被推选为英国工党領袖。由于英国保守党最近几年来在內政外交上一系列的失敗和英国人民对保守党的不滿,在野已經十二年的工党有可能在下届大选后登台执政,这样威尔逊就将成为英国首相的继任人,虽然这是今秋或明春大选以后才会見分曉的事,然而威尔逊出任首相的可能性已引起西方舆論的注意。对許多活着的工党“元老”来說,威尔逊是晚生后辈。他現年  相似文献   

7.
风云一时的谢瓦尔德纳泽挂冠而去,个中原因耐人寻思。老资格的别斯梅尔特内赫上任,其影响有待琢磨。在外交舞台上风云一时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终于在今年初得以遂愿,挂冠而去。谢瓦尔德纳泽是在1985年接替老资格的外交家葛罗米柯出任苏联外交部长的.5年来他被公认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最得力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在重新认识中国——吴建民谈怎样介绍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他不再是一名外交官,但他的外交事业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出任外交学院院长,还是当选国展局主席,都是他外交事业的扩展和延伸。在采访中,他谈对中法关系的认识,谈外交官的职责,也谈中国的作为,其间流露出他思维的活跃、眼界的开阔和厚积薄发的素养。  相似文献   

9.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3,(14):64-65
董显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人,创办过多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英文中国报纸。他人仕后的任职岗位长期不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却一直承担着中国开展国际抗日宣传的公共外交重任。晚年出任台北驻日、驻美“大使”,在“外交”岗位上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奉行传统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长期以来英国就是通过均势政策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相互制衡,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砝码,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英国之所以能够运用均势外交操纵欧洲局势三百余年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得益于英国优越的岛国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海上优势,强大的海军和最早工业化所确立起来的经济优势。纵览英国近代外交进程,外交理念几百年来一脉相承,传统均势外交政策不仅稳健、务实,而且灵活、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
1934年末,蒋介石开始了抗战前的政策调整,在他的政略中开始突出“攘外”的内容,并在对日外交态度上逐渐突出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外交原则,由以前的外交重于军事转向外交与军事并用。  相似文献   

12.
赵萌 《世界知识》2020,(17):21-24
资深外交官吴红波于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成为第八位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从事外交工作.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驻德国、菲律宾大使等职。2019年11月,吴红波出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吴红波大使接受了《世界知识》杂志专访。  相似文献   

13.
正知存在巨大"温差"。近年来,欧盟着力发展独立外交力量、打造自身独立国际行为体的角色,提出外交安全政策是其"三大支柱"之一,主张要发挥"积极的全球角色"。然而,美国传统上重视国与国交往特别是大国外交,对于欧盟机构更多定位为"国家集团",涉及欧洲的具体重大事务则更多选择与英国、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沟通。实际上,外部国家(包括美国)在与欧盟机构交往时,往往会面临一些客观问题。譬如欧盟  相似文献   

14.
1934年末,蒋介石开始了抗战前的政策调整,在他的政略中开始突出“攘外”的内容,并在对日外交态度上逐渐突出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外交原则,由以前的外交重于军事转向外交与军事并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不过以上所论,都是就英国的利害观点,以推论“现实主义外交”对于我国的影响。其实所谓“现实主义”的意义,在其善于适应环境。在某种国际境下,运用某种外交手腕,这是“现实主义外交”的真谛。因此,英国的外交,虽然本诸帝国的结构,有其根本的政策,但是“现实”的运用,则视当时客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他并非职业外交家。他任职的领域遍及军、政、党、民各界,却为中国外交做出了卓越贡献。1948年12月22日,吴铁城出任民国外交部长,时仅三月,且已近国民党政权崩溃之时。他属于以党务活动家出任外交部长的类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官方实行特殊的外交政策,由外交部主管建交国家的外交事务,而由国民党中央党部主管非建交国家外交事务,主要是援  相似文献   

17.
8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宣布任命英国国防大臣乔治·罗伯逊为该组织下一任秘书长,接替即将出任欧盟对外政策高级代表的西班牙人、现任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自北约成立以来所产生的10位秘书长中,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各有一人担任过该职,荷兰、比利时各有两人担任过,罗伯逊是第三个出任该职的英国人。来自苏格兰的在野政客乔治·罗伯逊1946年4月12日生于苏格兰以盛产成士忌出名的艾莱岛,其父亲和兄弟均为苏格兰警察。罗伯逊年轻时曾一度与主张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打得火热,后来他成了反对这个党的最强硬人物之一。罗伯逊早年积极投身于“苏格兰工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是本世纪前半期英国垄断资产阶级中一位突出的政治代表人物,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0—1945,1951—195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出任内阁首相而著称于世,领导英国人民对德作战。他不但是一位作家,著有The Second World War(《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48—1953)和A History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英语民族史》,1956—1958),而且是一个著名的演说家,语言大师,以他那非凡的雄辩天资遐迩闻名。他首次出任首相的第一篇演说获得巨大成功,令人惊叹不已。美国人说,“一夜之间”英国又产生了一位雄辩家。他  相似文献   

19.
自今年4月卸下外交部长的重任后,李肇星的工作并没有轻松多少:目前他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11月9日,他又出任外交学院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在聘任仪式上,李肇星向外交学院上千名师生发表了讲话。下文据其讲话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20.
<正>离开外交一线后,我接受组织安排于2012年至2017年出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其间,姚遥同志在协会任研究室主任,他敏而好学、勤勉工作,我们一起经历了一些难忘的公共外交活动与国际问题调研。本书便是他相关思考的部分成果,其中一部分曾公开发表,读者认为这些内容有助于拓展我们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理论认知,一些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