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小学是文学教育的黄金时段.然而,语文独立设科百余年来,文学教育不断被挤压、被异化,终于铸成今日之"文学之痛".<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 深入历史现场,展开深层对话.其突出特色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慧眼察演变,诊断出语文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情势下的"钟摆式"痼疾;二是慧心识真谛,鲜明提出了在语言主体条件下、以审美为核心的文学教育之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从功能上可分为体制性韵文与非体制性韵文。前者如回前诗词及正文中以“正是”领起的诗歌,有不少引自《明心宝鉴》《锦绣万花谷》等类书,以及《唐诗品汇》《唐诗鼓吹》等总集。后者如说理诗词,人物诗赞,描述事物或风景的诗、赋以及小说人物所作或所唱的诗、曲,有不少引自《事林广记》《锦绣万花谷》《事类赋》等类书,以及《诗纪》《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诗歌、散曲总集。类书、总集中的韵文为明代章回小说中的韵文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提高章回小说的文化地位;具有议论说教以及情节分段的结构功能;是章回小说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也是章回小说中人物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超越"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界普遍将其定义为基督教的"上帝"。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超越"则表现为"转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在本体论层面上,它强调的是追求事物背后所得以存在的最终依据,即"理念";在方法论层面上,它强调破除原有的思想界限,以批判性思维建构理论。柏拉图所提出的"转向"理论是西方哲学话语下的"超越"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他的理念论及其对"理念世界"的建构,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使西方哲学开始从宇宙论向本体论转型。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传统媒体时代的用户体验放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不过时,甚至有加剧的趋势.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人们无暇进行充分过滤,造成网络"读题时代"的来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标题党"."标题党"是指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论坛或媒体上,制作引人注目的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力.但当受众点击进去看正文后,却发现内容与标题落差很大.近年来人们发现,网络新闻标题也有摒弃新闻标题一贯的规范性,日益朝着实用通俗、主观情绪化方向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6.
意象造型的"意象"是画家主观的审美意念与客观的事物形象的统一体,是主体的"意"和客体的"象"的复合物.意象造型",就是画家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经过画家主观审美加工提炼而变为意识中的形,即以意造型.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读者了解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读者决定是否愿意读取深层次新闻内容的第一道关口.该文以《林海日报》为例,从淡化会议报道,突出新闻价值,尽量通俗易懂,尽可能贴近民生,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求传统报纸标题制作上的创新,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的标题是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的桥梁,在这个争夺眼球的时代,抓好新闻标题的制作,可以提高报纸的影响力,符合报纸发展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8.
类书本是"述而不作"的,但是它的体例设置、材料取舍等方面仍然能体现出选录者甚至一时之文学趣味及主导思想。本文在简述"扬杜抑李"思想时,试通过北宋时期的一部官修类书《太平御览》对李杜的记载与诗作的选录情况加以分析,进一步从类书的角度为北宋人的"扬杜抑李"思想寻找依据,以开拓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手机"一卡通"是近年来移动通信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的集手机卡与校园卡为一体的移动支付业务系统.在该项目的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不能批量收取学费、手续繁杂和数据安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引入手机"一卡通"业务,运营商和学校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在收取学费、简化手续、减轻负担、确保稳定、数据安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而顺利开展该项业务,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严羽的"妙悟"说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在对待艺术问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审美主体的情感,主张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创造艺术.当然,二者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等方面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李白游仙诗的内容是寻找、追求、漫游神仙世界,也有对现实的积极关注,叙写友情,标榜自我高洁情怀,还表现了对社会黑暗、自己仕途不顺、抱负难伸的失望、躲避以及反抗。笔者看来其游仙诗是打着出世的旗号,行在儒家入世的路途,深镌儒家精神的烙印,儒家精神才是李白终生服膺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新诗创作并发表诗作的诗人,可称为“初期白话三诗人”。在中国现代新诗的草创期,“初期白话三诗人”的新诗理论和新诗创作都是很有探索意义的,对现代白话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给予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褒扬,是因诗人中后期的创作。如今看来.诗人早期创作的四首叙事诗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它们包蕴的诗人生命意识的清醒姿态,诗人的“家园”意识,以及诗人在生命荒原中“无家可归”的惶惑和“寻家无着”的焦灼,无不使之带上了一种超越时代思想情绪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是与传统“诗言志”相对的诗学理论,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20世纪以来对“诗缘情而绮靡”的研究主要围绕“缘情”、“绮靡”的含义以及“诗缘情而绮靡”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诗论中的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于继承中有所创见。但对“诗缘情而绮靡”说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在诗歌发展史程中的地位颇不相称。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与李商隐的咏史诗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是独占鳌头的代表性诗作。他们二人的咏史诗既有联系,即李商隐对刘禹锡的继承发展,同时,二人在诗体、选题、立意等方面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清平调》三章诗问世千多年来,注释家蜂起,各家所见不一,是三章难解亦难译的诗。作者较深入地研究了本诗,于文中提出了“花人合一”之说,并将其译成英文。本文阐述了作者这一观点:译诗者必须具有译诗的素质,诗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类交际空间的不断缩小、人类相互了解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可译。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综合有序的语义结构和完整自足的审美客体观照谢灵运诗,便可借前人“深秀”一语总括其审美特质。谢诗通过锤练章法句法字法及用典法彰显诗艺与诗蕴的双重深厚而形成深美特质;通过繁富的物象、逼真鲜明的意象及自铸的语象达成状溢目前的诗境而形成秀美特质。二者作为谢诗审美特质的两翼,又深深植根于作者原初的创造意图与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李峤“杂咏诗”在形式、内容、体系方面独具特色:均为五言律涛形式,内容全是咏物,作者运用主题类分法,构筑起一个严密、有序的体系,形成有形无神、略无兴寄、多无生趣之风格。在唐初律诗规范化、定型化之际,这120首五言律诗的确为律诗形式的固定起到了范式作用,其独特的创作目的,拓展了诗歌的功用,成为启蒙学者、以诗教诗的教材,同时后世咏物诗集对“杂咏诗”以类书编写的体制多有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歌要对存在作最大限度的敞亮.但随着文明的发展,语词意义的无限增殖,诗歌越来越远离了诗的本质,成了认识论的阐释工具.通过对于坚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解读,我们发现,他的努力和贡献正在于通过对语言的解剖来抵达对存在的最大限度的呈示.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具有浓重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可以从其中的游子思妇诗中得到集中体现。游子和思妇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共同承受着因失意别离而造成身心双重的孤独寂寞,但两者的表现方式和排遣方法却不一样:游子表现为失意、困顿,思妇则表现为独守、等待;男子通过抑郁行乐和眷念家室故土来摆脱孤独,女子则是通过想像、因情入梦和自求多福来自我安慰以排遣孤独。他们在人人“同有之情”的孤独中从沉痛到解脱,体现了人类战胜孤独寂寞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