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在语音方面,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有的则是旁转关系,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从单音词到叠音词,再引延为联绵词,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2.
新余方言的名词词缀“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小称作用,表示事物的形体比较小,或者表示对象在伦理上相对卑下,并可以引申出亲昵义或鄙薄义。跟“的”相关的词缀“子”和“里”是普通名词词缀,在新余方言里没有小称作用,它们可能是受方言接触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借入的。  相似文献   

3.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 ,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 :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 ,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 ,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 ,……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 ,在语音方面 ,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 :从单音词到叠音词 ,再引延为联绵词 ,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 ,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4.
许多抽象概念的认知需借助于空间概念中的方位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因此获得了“高”或“下”的方位。英汉文化对方位概念“高”和“下”有相同的态度,即“高”的事物是积极的,“低”的事物是消极的。因文化不同,英汉文化中被认为“高”或“低”的事物的对象又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源于认知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朔”字探源[日]成家彻郎著许宏译"朔"字.依辞书解释、主要有3种意思。1、农历(太阴太阳历)的初一2、事物之开始3、方位上的北其中第2种含义是从第1种含义中引申派生而来。因此,朔就具有初一和北这两种似乎不相关联的含义。这里先对第1进行考察,第3则容...  相似文献   

6.
"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位隐喻,是把某种空间关系或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之中,从而把握非空间事物或概念的性质的方法。汉语方位词“里、中、内、外”在时间、范围、数量、状态和地位关系五个目标域中具有鲜明的表现形式和隐喻意义,其背后反映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深刻理解与正确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这对于我们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正确领会与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发展”的本质内涵,指的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过程。宇宙间的新生事物总是不断产生,旧事物总是不断灭亡的,即事物的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可见,唯物辩  相似文献   

8.
王妍 《科技信息》2009,(10):126-126,129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人们对“翻译”这一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主要体现于人们给翻译所下的定义,因为“定义”是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它是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地说明。  相似文献   

9.
从佛经中出现的“患饥”、“患渴”等词入手,探究这一用法的来源乃“患”表“疾病”、“生病”的引申发展,即“患”有表“产生某种不适之感而受其苦”的用法,可引申为“感觉到”。近代汉语中“害”分担了口语中的“患”的“生病”之意,同样可表示“产生某种不适之感,感觉到”。这一用法并保留在现代方言中。  相似文献   

10.
《陌上桑》“东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首句为“日出东南隅”,有的认为“东南”是实指,将“东南隅”解释成“东南方向”;有的认为“东南”偏指“东”,“东南隅”应解释成“东方”;有的则语焉不详。本文认为“东南”不可能实指“东南”方位,也不是偏义复词偏指“东”。中国古代诗歌经常“东”与“南”连用,并且隐含着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解读含有方位词的诗句时,应在说明是否实指方位的同时,指出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析八大山人之“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生于明末清初,乃朱明宗臣,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身世坎坷复杂,习性狷狂孤介。本文对八大山人的“狂”进行全面剖析、探讨和论证,认定八大山人的“狂”不是瘢狂,而是极度悲伤之时短暂失去控制的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假装癫狂的言行,是爱憎情绪和创作情感表露的言行,是被常人误解的正常言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数学史上有一部堪与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相媲美的书,这就是被尊为算经之首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中第七章“盈不足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独立创造的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杰出算法,而这种算法被西方人称之谓“弦位法”或“双设法”.从实例出发,阐述“盈不足术”与高等代数中“弦位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红色精神资源"的实质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两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红色精神资源",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指南;团结协作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基石;树立"敬业"、"爱岗"、"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搞好"两课"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创新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诗经》与《楚辞》是沿着不同轨迹独立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使可以发现诸多因革的痕迹,从诗歌的形体要素上讲,从《诗经》到《楚辞》,展现出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因革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时代背景的变迁入手,剖析邓小平“猫论“、“摸论“和“闯论“三者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从理论源起上看,它们均是中国现时代的产物,但各自的具体背景又大相径庭;从理论内容上看,它们均指向实际问题,但又因时代背景相异而各有侧重;从理论精神上看,它们均闪耀着马列主义精髓的光辉,但又受时代背景制约而不能孤立地理解.  相似文献   

17.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揭示数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优化思维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简约性和单纯性、迁移性和发展性、广泛性和严密性,从结构的观点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有利于完善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学习迁移是人在学习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物理教学中,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本对迁移进行了分类探讨,阐述了几种典型迁移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部分,其独具匠心的战争描写、炉火纯青的人物性格刻画、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曲折奇妙的情节设计,处处都体现着罗贯申非凡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话语的理解有其一定的理解机制,话语成分的意义的理解是话语理解的基础。从话语理解理论的角度来看,"词类活用"现象理解中的主要机制是依据完整原则、合理原则来进行的语义调整,语义扩展是语义调整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