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主要沉积微相有辫状分流河道、天然堤、洪泛平原、平原沼泽和分流间滩等.在相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区内山1期为近海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到山2期以后演化为内陆湖泊三角洲.建立了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期-石盒子期的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长石、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相对低的特点,以及对岩心和露头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相类型有湖相沉积,有较大规模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三角洲砂体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分异性。对每一种沉积体系进行了相、亚相及微相划分和详细的描述,阐述了长8、长6、长2三个重点储集层段的沉积相构成、垂向演化及平面展布规律,为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千里山石盒子组剖面野外露头砂岩的岩石学标志、结构特征、沉积特征、砂体叠置关系和古生物标志进行研究,表明千里山地区下石盒子组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心滩沉积、泛滥平原沉积等微相类型的辫状河沉积.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沉积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区、层序地层格架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颗粒矿物学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显示,其母岩主要为变质岩,这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大量出露的太古代变质杂岩相一致;沉积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上、下石盒子组均为超长期旋回,下石盒子组包含5个长期旋回,而上石盒子组包含4个长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包含2个中期旋回,表现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新建立的古地理图与砂体的三维模型揭示了在盆地演化历史中,浅湖相带和三角洲相带的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纪鄂尔多斯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东北部主要接受北部相对较高的阴山古陆物源输入,研究区内分别发育东、西部的河流-三角洲系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相对平坦的缓坡古地貌特征,为探讨该区域能源成藏特征及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高能心滩、低能心滩、泛滥平原微相。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横向对比及垂向演化研究;进而,在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编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不同时期河道及泛滥平原的展布特征。研究成果为未开发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成像测井可以精细反映沉积微相类型、裂缝、孔隙类型特征.利用成像测井资料,针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特征、成像测井资料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地层发育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以及交错层理,具冲刷-充填层面构造特征,各种层理在成像测井图上都能得到很好地反映;延长气田发育障壁海岸与浅海陆棚、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类型,成像测井图像上可以识别出层理发育特征、岩石粒序变化、岩性变化等特征,与沉积相的发育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的岩相古地理 ,寻找砂岩有利岩性储层区带 ,通过研究区内延长组沉积背景和长4 +5—长2 油层组的地球化学、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和层序演化规律等沉积特性 ,划分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沉积相带类型及分布规律 ,指出了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砂岩是有利的储集体 ,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北东、北东东和西南三个主要物源方向以及发育机理 ,并对三个不同物源方向上形成的沉积砂岩的岩性组分、砂体分布等不同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区别 .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三角洲沉积的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府谷县天生桥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碎屑结构、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对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相特征进行解剖,进而建立其沉积模式。盒8下段以灰白色粗粒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及楔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具"二元结构"特征不明显的正粒序特征,为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其中可识别出河道与堤泛2种亚相及滞留沉积、心滩、废弃河道、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和泛滥平原等6种微相。结合沉积微相的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多河道的缓坡型辫状河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华 《科技资讯》2012,(31):43+45-43,45
下石盒子组盒3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从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薄片分析、孔渗分析、压汞试验分析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盒3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为低孔隙、低渗透率储层,具有较高的排驱压力,较小的孔喉半径,且孔喉分选性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低渗透油田的评价方法,确定了以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含气性及电性等参数来进行储层分析评价的方法,认为盒3段以Ⅲ类储层为主,其次为Ⅱ类储层和Ⅰ类储层。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古流向的研究结果显示,物源为盆地北面阴山古陆中元古界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的早期盖层,以及古元古界和太古字变质岩组成的结晶基底.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混合区(切割弧)和火山物质成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缝合过程的拉张-挤压旋回,由此形成具有明显旋回性的物源供给.在此过程中,每一演化阶段中所形成的超长期旋回的早期阶段,都对应着相对构造活跃时期和强物源供应期.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志丹地区延长组7-8段深水细粒层系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研究区测录井、岩心、薄片,结合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识别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类型,分为粉砂岩和泥页岩2大类,细分为7亚类,分别是风暴粉砂岩、地震滑塌粉砂岩、异重流粉砂岩;中低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高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高有机质纹层状黏土岩、低有机质块状长英质页岩。利用标志层、测井响应特征、地球化学等高精度测试资料将研究区长7-8段划分为一个Ⅲ级层序、3个体系域、7个准层序组,并建立剖面精度到准层序组(10~20 m)的精细层序地层格架;讨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演变约束下的细粒沉积岩分布规律。对于粉砂岩:低位和高位体系域晚期水深相对较小,受风暴影响大,发育风暴粉砂岩;高位体系域早期,受陆源洪水影响,发育异重流粉砂岩;地震滑塌粉砂岩的分布受幕式构造运动控制,在低位和湖侵体系域均有分布:对于泥页岩:中低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在低位和高位体系域晚期,高有机质泥页岩则分布在湖侵和高位体系域早期。可见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不同岩相类型的垂向分布,体现为粉砂岩与泥页...  相似文献   

12.
白云石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之一,多数已属于铁白云石的范畴.白云石的分布方式,以及相应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白云石是在较早成岩阶段形成的,印支期不整合面及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作用对白云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白云石的物质来源与同期或非同期海相碳酸盐物质的溶解有关.白云石形成机制的研究为对砂岩储集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湖泊浊积扇六大类沉积体系.长8期湖盆开始形成,主要发育神木-乌审旗、安塞和正宁-合水等三角洲沉积体系;长7期湖盆进一步扩展,三角洲规模萎缩;长6期湖水大面积退缩,三角洲前缘连片,面积最大,东北三角洲前缘已推进至吴旗-甘泉一线,西南缘推进至华池-庆阳一带;长4 5期以浅湖亚相为主;长3、长2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长1期湖盆继续萎缩至消亡,局部出现沼泽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演化,在纵向上构成了五套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主力烃源岩为长7段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约5×104km2.烃源岩地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一般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分布范围内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勘探实践证实,烃源岩的分布和质量对石油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主要与延长组构造背景、储层致密性及后期保存条件有关.延长组长6段及其以上油藏与分布在陕北斜坡西部已发现的长8油藏平面上大面积准连续分布,且均分布在长7优质烃源岩展布范围内,因此,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控制了延长组长6及其以上地层油藏和西北、西南部长8油藏分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黄陵地区裂缝发育,主要是垂直缝和高角度缝。裂缝在区域内分布稳定,属于区域构造裂缝。裂缝主要以未充填为主,有效性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区域应力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实验手段,综合分析认为黄陵地区延长组存在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为燕山期二幕,燕山期三幕和喜山期,现今裂缝分布是在燕山期构造作用的基础上经过喜山期改造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新安边地区勘探程度低,石油勘探潜力大,为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地质研究。研究认为,烃源岩发育良好,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生油潜力大;储层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油源分析表明延长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区域上分布四套盖层,盖层分布广,发育较为稳定;连通砂体和裂缝发育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生储盖配置良好,形成了长8油藏为"新生古储",长4+5-长6油藏为"古生新储"的生储盖配置组合,而总体上延长组可认为属于"自生自储"组合类型。本区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气勘探以寻找近油源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低幅构造在控制成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长8-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等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环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前三角洲沉积,长7油层组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并发育浊积扇,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浊积扇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东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观测,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王庄地区延长组长2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其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王庄地区延长组长2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颗粒间以点-线接触或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有薄膜-孔隙式胶结、孔隙-薄膜式胶结;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分选较好,磨圆以次棱角状为主;储层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为主;长2砂岩孔隙结构属大孔中-细喉型。长6油层组所经历的成岩作用较复杂,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区长2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微裂缝。  相似文献   

19.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研究表明,富黄探区延长组长6储层砂岩为低孔低渗储集岩,其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磨圆以次棱—次圆为主,颗粒间以线性接触和点—线接触为主,孔隙式和孔隙—薄膜式胶结为主,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储集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孔隙度丧失的主要原因,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30.89%,胶结作用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6.98%,碳酸盐胶结物和次生加大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而溶解作用对砂岩平均孔隙度的增加为1.22%,是改善砂岩物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主要根据详细的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和铸体薄片分析,以及阴极发光实验,对红井子-罗厐塬地区长9油层组物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长9油层组主要为一套灰色细砂岩、中砂岩与粉砂岩、深灰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岩石中芦木化石较为常见,局部富集形成薄层煤。同时层理类型丰富,总体反映牵引流沉积特征,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岩石薄片鉴定和阴极发光分析成发现,研究区西部及东北部为变质岩岩屑高含量区,中部为火山岩岩屑高含量区,其中花岗岩岩屑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长9沉积期,研究区为多物源交汇带,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北部物源控制,同时受西南部物源影响,来自南西部的三角洲河道砂体与北东及北西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在高吴仓堡-吴起地区附近交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