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氯了子诱导的镍在0.5mol.dm^-2硝酸溶液中活化-钝化过渡区电流振荡,在恒电位条件下,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或者电极电位的降低,电流振荡由周期性振荡逐渐向非周期性振荡转变,根据实验结果,对该体系的电流振荡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镍在含硫氰酸根离子的硫酸溶液中电溶解的电流振荡新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硫氰酸根离子的加入使镍在活化/钝化过渡区产生电流振荡,并且随着SCN^-浓度的升高或电极电势的降低,电流振荡周期逐渐变短.根据电化学实验和拉曼光谱测定结果,初步解释了镍在该介质中的阳极溶解行为和振荡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旋转圆盘铜阳极在酸性NaCl溶液中恒电位电流振荡现象。用logI—E曲线初步研究产生电流振荡的电位范围。实验证实 ,恒电位电流振荡的振幅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 ,诱导期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加 ,转速对振荡频率的影响不大 ;振荡与H+浓度有很大关系 ,振幅随H+浓度降低而减少 ,当H+浓度为 0 0 5mol/dm3 时 ,没有出现电流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恒电位下在磷酸溶液中的电流振荡行为,发现2个铜电极的电极间距和恒定电位对耦合电极振荡行为的影响,电极间的耦合作用改变了电极的振荡行为,两电极间呈现有不同相锁定,k/n相锁定和准周期同步,电极间电流振荡锁相,随电极距离的加大而失锁相。实验发现,复杂的耦合作用导致电流振荡中出现了不同形式的锁相,电极间电流振荡的同步由强的耦合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旋转盘一环电极的暂态技术——电位阶跃和线性电位扫描技术,研究纯铁在近中性溶液(pH8.4硼酸钠缓冲溶液)中的阳极行为及阴极过程。发现铁的阳极过程主要是生成表面氧化物,钝化是表面相氧化物形成的结果。在稳态钝化区电位范围,i—V图阳极支出现稳态极化曲线所没有的第二波,第二波的峰电流正比于电位扫描速度的一次方,推导出表面价态变化反应,Fe_(surfacc)~(2+)→Fe_(surface)~(3+)的动力学方程予以解释;且证明钝化膜的成分先是Fe~(2+)和Fe~(3+)离子共存,Fe~(3+)离子的含量随电位而变,在一定电位区中将可能只包含Fe~(3+)离子,在更正的电位,膜中出现高价的铁离子(或铁离子缺陷)。(钝化膜的还原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表面价态变化,及溶液相中Fe~(2+)离子的阴极还原。文中对目前已提出的铁在近中性溶液中阳极钝化的机理和钝化膜的物理模型也作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恒电位法探究了碳钢电极和镍电极的腐蚀及钝化行为。将两种电极分别放置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改变温度和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根据电极的极化曲线来判定其在对应的条件中是否腐蚀和钝化以及腐蚀和钝化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钢电极在NaOH溶液中只腐蚀不钝化,在氨水和碳酸氢铵混合溶液中既腐蚀又钝化,在硫酸溶液中不腐蚀也不钝化;镍电极在NaOH溶液中只腐蚀不钝化,在氨水和碳酸氢铵混合溶液中不腐蚀也不钝化,在硫酸溶液中既腐蚀又钝化。影响电极腐蚀和钝化的因素有温度,电解质种类与电解质溶液浓度。温度越高,电极腐蚀和钝化程度越强;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电极腐蚀和钝化程度越强。电解质种类不同,腐蚀和钝化行为不同。  相似文献   

7.
磷酸溶液中铜阳极溶解的电流混沌振荡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动电位扫描和旋转电极方法研究磷酸溶液中铜的阳极过程 ,并对其电化学行为采用非线性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铜在常温下阳极过程溶解中存在复杂的电流振荡现象 ,铜的振荡行为受电极转速影响 ,电流振荡存在最小的旋转速率 ,低速旋转时扩散速率过小 ,电流不呈现振荡行为。电极旋转速率加大 ,导致振荡电势范围拓宽。电流振荡呈现出混沌特征 ,恒定电势值的改变能显著影响电流的振荡行为 ,电化学振荡与电极溶液界面的特定膜有关 ,文章对阳极溶解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了25℃时,碳钢在3%草酸体系中的阳极极化行为。结果表明:碳钢在草酸溶液存在明显的钝化、点蚀、活化过程,且维钝电流密度小,稳定钝化区范围宽;在钝化区内固定的电位范围内出现电流震荡现象;添加缓蚀剂PASP,腐蚀氧化峰电流及维钝电流均降低,钝化区变宽;在不同的附加电位下,碳钢的阻抗谱与阳极极化曲线显示了对应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9.
HCO3-/CO32-浓度对X70管线钢钝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循环伏安法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浓度的NaHCO3 /Na2CO3 溶液中的钝化行为。结果表明,材料在该体系中具有明显的钝化现象,随溶液浓度升高,X70钢钝化变得困难。利用Parkins的边界条件,确定了X70钢在1mol/LNaHCO3 +0.5mol/LNa2CO3 溶液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电位区间为-560~-650mV。X70钢在钝化过程中表面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电极过程包含Fe的阳极溶解、生成钝化膜、钝化膜的化学溶解三种过程。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X70钢在活化钝化过渡区表面钝化膜的组成,证实了对电极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动态测量混合电位,研究方铅矿电极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铁溶液中溶解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35℃的0.10和0.01mol/L的Fe2(SO4)3溶液中,方铅矿的溶解存在电化学振荡现象,方铅矿电极的混合电位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波动;开放体系下由溶解氧驱动的方铅矿表面Fe^3+浓度的周期变化、方铅矿电极表面单质硫的生成及其进一步氧化溶解、以及已反应方铅矿表面的缺陷层的重新生成和再分解,都将影响每个电极反应的中问步骤,所有这些因素的耦合和反馈,将会导致硫酸铁溶液中方铅矿混合电位的振荡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氟离子选择电极对OH-的敏感性,提出了一种用NaOH溶液活化再生旧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在0.005~0.05mol.L-1,活化时间在30~35m in为宜。将活化的电极用于样品分析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循环伏安法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浓度的NaHCO3 /Na2 CO3 溶液中的钝化行为。结果表明 ,材料在该体系中具有明显的钝化现象 ,随溶液浓度升高 ,X70钢钝化变得困难。利用Parkins的边界条件 ,确定了X70钢在 1mol/LNaHCO3 0 5mol/LNa2 CO3 溶液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电位区间为 - 5 6 0~ -6 5 0mV。X70钢在钝化过程中表面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 ,电极过程包含Fe的阳极溶解、生成钝化膜、钝化膜的化学溶解三种过程。用X 射线衍射分析了X70钢在活化钝化过渡区表面钝化膜的组成 ,证实了对电极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化学调制光谱,并结合电化学稳态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304不锈钢在含Cl~-离子介质中的阳极钝化行为。初步结果是:当不锈钢处于阳极钝化区,其表面钝化膜的化学组分、价态及介电性质等随电化学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复杂的变化;在不同的电位区,其表面组分富集不同;钝化膜中的物质价态随电位正移,从低价态向高价态过渡变化;介质中的Cl~-离子对钝化膜中组分具有选择性的活化溶解作用,这种作用可从离点腐蚀特征电位较远的低电位区开始,且随电位的正移而愈趋强烈。  相似文献   

14.
采用θ-2θ型粉末衍射仪对Ni在H2SO4介质中的钝化过程进行了现场X-射线衍射(XRD)观测,同时收集Ni电极/溶液界面两侧的XRD谱图,采用差谱法分析Ni钝化前后界面两侧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钝化电位下,更多的H2O分子进入Ni电极表面及附近,其数目随钝化电位的升高而增大.H2O分子参与Ni的钝化过程,在Ni的钝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钝化膜的厚度随着钝化电位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316L不锈钢在含氯高温醋酸溶液中的自钝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316L不锈钢在85 ℃,含0.2% KCl的60%醋酸溶液中的自钝化行为. 通过测试试样的恒电流阴极极化曲线,以及恒电流阴极极化后开路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提出了316L不锈钢钝化膜的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316L不锈钢钝化膜由三层构成:最外层主要是由Fe的氧化物以及少量Cr的氧化物组成;第二层主要是Cr的氧化物,含有少量Fe,Mo和Ni的氧化物;最底层主要是Mo,Ni的氧化物和少量的Fe原子. 研究发现: 316L不锈钢在实验醋酸溶液中,经10 mA阴极电流极化15 min后钝化膜生长参数γ最大,而经0.45 mA阴极电流极化30 min后钝化膜生长参数γ最小;316L不锈钢在实验醋酸溶液中,经10 mA阴极电流极化30 min后,自钝化电位最小,而经1 mA阴极电流极化15 min后,自钝化电位最大. 钝化膜结构模型能很好地解释316L不锈钢在实验醋酸溶液中的上述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采用XRD、循环伏安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锈钢中的电化学诱导表面退火(EISA)的机理及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阴极过程中的H+离子还原、H原子向钢内部的扩散和积聚,阳极过程中H原子重新氧化是EISA相变的决定性过程。-1.44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的阴极电位可致H+离子还原,足以导致EISA相变。当阳极电位高于0.3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时会形成过厚的钝化膜,阻止H原子的扩散,从而抑制EISA相变。长阴极/短阳极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EISA处理效率。只有在电脉冲处理过程中防止溶液中Fe2+/Fe3+反应发生才会发生EISA相变。  相似文献   

17.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采用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跃程度。离子选择性电极就总体而言是一种膜电极,膜电极拥有一层敏感膜,但它们的种类却不尽相同,离子浓度的测量主要利用了膜电位原理,该过程遵循能斯特公式。  相似文献   

18.
E—PH图解法是M·Pourbaix依据溶液中热力学一般原理首先提出的,在研究化学、湿法冶金、地质及生物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教材已被采用。电极电位不仅随溶液的浓度和离子强度变化,还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溶液浓度一定时,改变其酸碱度,同时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与恒电流暂态和恒电位暂态的理论分析相符.从而再次断定碘酸钾还原的自催化本质;同时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根据理论分析所得出公式计算了碘酸钾与碘离子氧化还原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K,讨论了K值与pH,碘酸根浓度,碘离子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光电响应方法测量了pH=8.4硼砂-硼酸缓冲溶液中碳钢电极上钝化膜的光电化学行为,通过研究光响应电流iph与入射光能量hv(波长λ)和外加扫描电位U的关系,指出碳钢电极在中性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具有n型半导体的性质,半导体特征参数(禁带能量Eg和平带电们和Ufb)表明,钝化膜为晶形和无定形(主要为无定形)γ-Fe2O3组成的无序结构,其禁带能量为2.01eV(晶形)和2.34eV(无定形),平带电位为-0.10V,这和钝化膜的X射线衍射(XRD)实验结果一致,并导出了无定形半导体材料的光响应电流iph与外加电位U之间的一般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