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振 《中国西部科技》2012,(4):43-44,22
传统民居采取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策略,通过建筑自身的处理,以较低的能耗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居住环境,对如今的建筑节能仍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东村传统民居的测绘分析研究,分别从传统民居的用材、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与遮阳、以及保温隔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被动节能技术,以期对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王振     
传统民居采取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策略,通过建筑自身的处理,以较低的能耗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居住环境,对如今的建筑节能仍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东村传统民居的测绘分析研究,分别从传统民居的用材、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与遮阳、以及保温隔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被动节能技术,以期对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青海东部地区在新民居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地域特色丢失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青海东部地区庄窠式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和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出了适用于当地新民居建设的可行性措施,以期运用到当地今后的新民居建设中,使传统民居的生态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四川彭州山区农村民居室内居住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与经济条件,提出了适宜性的绿色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案策略,并在彭州市大坪村进行了新建民居工程实践。通过对新建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际测试及计算机模拟,并与现有砖混民居作比较,结果表明新建民居有较好的保温节能效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新建民居建成使用后,通过居住满意度调查,当地居民对于新建民居的整体满意度达到95%。在此基础上,又推广建设200余户左右,对于我国山地乡村新建民居建筑的节能减排、生态化建设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秦岭山地民居墙体构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起源和发展于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变革的影响,逐步演变进化成为地域特征强烈的乡土居住建筑体系。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从以人对居住的需求来看,能够满足基本的舒适和健康标准要求。目前我国每年乡镇新建住宅已逾10亿m^2,应该将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在新建住宅中得以继承。本文针对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秦岭山地夯土墙民居建筑墙体材料、裂缝、防水、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其构造技术体系上的一些量化结论和定性做法。这对有地域代表的民居给予了技术上的肯定,对于民居的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已用于当地民居建造),同时将为我国乡土民居相关设计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抗震救灾、农房重建、加固改造等工作中缺乏反映农村民居现状基础数据的问题,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68个行政村,对354户村镇民居建筑开展抗震性能的调研。运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调研数据,研究不同结构形式村镇民居建筑的建造习惯与施工工艺,讨论民居建筑在正常使用时和地震后的典型破坏特征,评析中国既有村镇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现状,指出村镇民居在抗震设计、构造、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一些提高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的措施和建议,为村镇民居建筑的建设、加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村镇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村镇发展建设规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导致村镇景观受到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浪费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村镇建设用地景观破坏问题,需要根据我国村镇景观生态环境现状,开展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需要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在分析村镇主要景观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价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格局生态脆弱性和重要性,并根据规划原则划分景观生态功能区,评估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效益,从而完成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9.
编竹夹泥墙民居是巴渝地区传统民居的重要类型.为了解编竹夹泥墙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特点,在重庆松溉古镇选择了一典型户进行实地测量分析,并以30℃为适应性舒适温度上限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民居室内全天低于30℃的累积频率为70%,但热环境昼夜表现差异较大:日间较差,室内温度低于30℃的累积频率仅为46%;而夜间较好,低于30℃的累积频率达到90%以上.分析其围护结构热特性,编竹夹泥墙和冷摊瓦屋面都较轻薄,隔热性能和热稳定性都较差,热性能仅达到《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56%和14%,但轻薄的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可有效提高建筑的夜间降温能力.吊脚楼形式令室内热环境更易受室外环境的影响,但与良好的微气候相结合,有利于调节室内热环境,有效解决湿热地区非空调的建筑夜间舒适性问题,突出反映了该类民居与当地湿热气候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山西晋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丁村传统民居和当地新建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和温度测量,对新旧两种民居的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在平面布局、围护结构、屋顶及隔层、采暖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传统木构建筑在冬夏两季节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寒冷Ⅱ B地区[1]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方法,并且从选址布局、围护结构、屋顶及隔层、取暖方式、新能源利用五方面对今后乡村住宅建设提出了节能设计的策略,以期达到既延续当地民居传统外观特征,又能提高居住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苍坡村是楠溪江流域的一个著名文化旅游古村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保护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村中标志性的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古民居的保护情况不尽人意。近年来苍坡村新式民居日益增多,苍坡古村原来独特的庙宇、宗祠、古宅院等整体村落风貌严重受损,村民普遍失去在古民居的居住热情,村民拆除古民居兴建新式民宅和政府强行拆除村民新建民居的事件屡有发生。苍坡古村保护工作出现些许发人深思的现象。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角度来看,古村落保护工作应以民众为保护主体,正视并协调好古村落保护规约和民众实际的居住需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落旅游产生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条件比较薄弱的民族地区,其发展往往得益于社区精英的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北川青片乡羌族村落旅游发展表明,精英脱离有着内在的机制,它导致了民族村落旅游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的流失以及旅游发展控制权的丧失。精英脱离的原因主要包括民族村落旅游发展所形成的个体贫富差距、社会信任度下降、民族文化的独立商业化和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为此,应从实施民族村落旅游小规模的发展、建立民族村落旅游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强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生产的融合、完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四个方面来走出精英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朱亚茜 《科技信息》2012,(35):444-444
本文以连云港市乡镇村集中供水单位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调查发现,乡镇村集中供水单位在资金投入、卫生管理方面、检验人员配备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乡镇小水厂的治理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14.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很大突破,但在试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调整.本文针对目前暴露出的问题,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农村生土民居室内环境实测与技术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和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生土民居的优秀之处,克服不足,改善西北地区广大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十分必要,通过对陕南山地传统生土民居的实地测试和分析,证明生土民居有着优良的室内物理环境,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室内光线较差、通风不畅等,这些都阻碍着乡村居民居住水平的提高.文中最后根据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西北地区乡村生土民居的发展起到引导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很大突破,但在试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调整.本文针对目前暴露出的问题,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推动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循环型小城镇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依靠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采用循环经济方法来建立城镇产业循环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生态保障体系,以形成具有生态高效的产业和景观适宜环境的小城镇。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生态循环型小城镇正是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应该首选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了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本文以北京市远郊山区房山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和长阳镇保合庄村这两个典型村,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问卷调查并实地考察了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归纳出影响村民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子,力求为北京市远郊区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全国其他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典型闽南传统社区、非商业性旅游地金门陈坑融渔村、侨乡、战地于一体,有发展旅游的特殊优势。村民多出于宗族情结和家乡认同,不计报酬、不遗余力地支持旅游开发,使社区文化得到一定的展示与传承;但因低估旅游收益预期,村民多不愿专职经营旅游业,旅游开发带给陈坑社区的经济效益不大。为提高陈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含金量,使旅游造福陈坑并更好展示和传承地方文化,应发挥地方力量,创造村民经营旅游业的条件,改进文化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生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和地域材料等自然条件的杰出营造,其目的在于建筑设计回归建筑营造的本初目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土楼与窑洞是我国南北两个极具特色的生土民居体系,文中通过对它们的历史成因,使用功能,空间形态,营造技术和形式表征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索当代新住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