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致力于为美军研发出一种"飞行悍马",这种"飞行悍马"的驾驶员接受训练的时间大致同学习驾驶一辆装甲车的时间相当。这种"飞行悍马"被研制者称作"变形车",能够在地面驾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具有驾驶和飞行双重功能的汽车只是科幻小说里出现的迷人情节。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拥有这样一辆汽车不再是梦想,甚至它可能成为大众交通工具。在路边炸弹威胁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计划打造一种能在空中飞行的军用悍马古普。  相似文献   

3.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2,(23):11-11
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了一款新型战斗机飞行员头盔,名为“打击者”,能够让飞行员“看穿”他们驾驶的战斗机。对于飞行员来说,这款头盔无疑是一个作战利器,但对于那些恐惧飞行的人来却是噩梦。  相似文献   

4.
黄松,“中国悍马”、“猛士”的缔造者,多年来为东风汽车公司和我国的汽车工业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09,(16):66-66
一款由华裔加拿大人设计的可以单靠高压水流便将使用者送入空中的“水上飞行器”飞行背包正式亮相,飞行背包能够喷射出两条强大的水流,使用者可在水压作用下飞进入距地面约9米的高度。这种飞行背包是设计者9年不懈努力的结晶,2000年产生了这种奇思妙想。2003年,在加拿大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构思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人类早期的现代飞行100年前的1903年12月17日那天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一架木制的双层机翼飞机躺在美国北卡特罗纳州的基蒂霍克海滩上,这就是美国发明家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制作的飞机———“飞行者”1号。两个兄弟经过抓阄确定,弟弟奥维尔驾驶这架单座飞机进行飞行试验。10时35分,奥维尔·莱特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向前飞去。奥维尔在空中只飞行了36米,12秒种后就回到地面。威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10时39分,满载7名太空勇士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入太空。这次飞行承载了停飞两年半积聚的沉重压力,还承载了全世界人们殷切关注的目光……这是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飞行。而勇挑这一重担的飞行指令长就是航天飞机第一位女机长——艾琳·柯林斯。  相似文献   

8.
北约在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冲突中吃了大亏!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格鲁吉亚时报>、美国<防务新闻>和法新社披露,俄军8月19日在格鲁吉亚扣押了5辆美军."悍马"车,引起了北约极大关注.因为这5辆由格鲁吉亚特种兵驾驶的"悍马"车上,载有北约统一标准的太空战系统和绝密的卫星通讯技术.更令北约震惊的是,俄军是精心布局缴获了北约的这套装备.  相似文献   

9.
美国宇航员迈克·梅尔韦尔2004年6月21日驾驶私人资助建造的航天器飞越地球与太空边界,飞行1个多小时后安全返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以北大约130千米处的莫哈韦机场。新华社报道,梅尔韦尔返航后向外界介绍了他在航天中的所见所闻,透露了他在太空飞行中经历的惊魂一幕。在太空可见洛杉矶沿岸美国南非裔宇航员梅尔韦尔成功返航后接受采访时说,他在100千米的高度“看到的景色棒极了”。他说:“那里各种颜色让人目眩……能看到地球的曲线轮廓,能看到洛杉矶沿岸很远很远的海。”梅尔韦尔21日驾驶的航天飞行器叫做“太空船1号”。美国西部时间2…  相似文献   

10.
ElumensVisionstation最近设计出了一种真正的三维显示器。这种显示器造型非常奇特,有点与我们房顶上接收卫星电视的天线相类似。这种可以显示虚拟三维影像的显示设备被称为“真实显示器”,只要将其于计算机显卡相连就可以在直径1.5米的显示器中与别人面对面的交谈、游戏,使用非常方便。我们还不清楚这种三维显示系统的技术参数和具体使用方法,而这款产品目前已经用于军事的飞行(驾驶)模拟训练中,但是相信就像互联网最初由于军事需要而诞生的一样,科技的发展最终要服务于全人类,所以相信我们不久也会用上如此酷的显示器了。———Pchome电…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0,(9):F0002-F0002
2010年4月7日,由瑞士设计的全球首架可实现昼夜飞行的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样机试飞成功,向实现环球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美国的莱特兄弟是最早驾驶飞机飞上蓝天的"飞机之父",他们于1903年12月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处旷野中试飞了人类首架飞机,开创了人类飞行新时代;然而最近,一组世界航空史专家却振振有辞地宣称,世界"飞机之父"压根不是莱特兄弟,而是一名叫做古斯塔夫·怀特海德的德国年轻移民,早在1901年8月,他就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驾驶自己发明的"秃鹰号"飞机飞上蓝天,比莱特兄弟的成功试飞至少早了两年时间!据美国权威航空学刊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1 1月 2 0日凌晨 ,在我国酒泉的卫星发射场上 ,著名的长征火箭托载着我国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腾空而起 ,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当日 1 8时 ,地面控制中心向已围绕地球运行了 1 4圈的“神舟”号发出了返回指令 ,飞船开始返回。 2 1日凌晨 ,“神舟”号按照预先的计划 ,稳稳地落在预定地点。这是我国第一次实施载人飞行试验 ,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引入伦理学中的道德两难思想实验后,自动驾驶应植入何种道德算法引起了不少讨论。区分一阶道德算法与高阶道德算法将发现这些讨论建立在一个有待澄清的前提上。植入道德算法的目的是令自动驾驶成为驾驶专家,因而识别交通法规等一阶道德算法是必要的,关乎安全、效率与舒适;但功利主义等高阶道德算法会反噬驾驶专家,既不必要也不可行,况且“自动驾驶两难”在哲学上的思想深度没有超出“电车两难”。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时每人都被要求携带一些小金属球,如果在飞机不幸被击落时跳伞,落到大海上,穿着救生衣无助地四处飘荡,就要扔一颗金属球到海里。起初,这些美国大兵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德国军方俘获这些小球后发现里面只有空气,他们对于这种“秘密武器”也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原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厚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肖兵 《科学大观园》2009,(19):F0002-F0002
6月26日,世界上首架可昼夜飞行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号”在瑞士苏黎士附近的杜本多夫机场揭开神秘面纱。人类渴望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飞行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3,(5):22-23
<正>“微笑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也是一种新型抑郁倾向。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他们面对人群时,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情绪和感受,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的抑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直观性”概念的演化,以及“直观性”对量子力学发展的影响。在经典物理学中,“直观性”是从知觉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视觉化的模型,是一幅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连续发展的图象。而量子力学中的“直观性”是一种理论模式或数学表述,当人们一见到这种模式或表述时,立即会与相应的量子性质对应起来。量子直观性的含义就是以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其中毫无视觉化图象的成份。量子力学是在抛弃经典“直观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