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5,(9):66-66
美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组织工程》最近一期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宣布两种新技术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可食用的人造肉。它不是我国在食品短缺时期的那种不是肉的“人造肉”,而是由肌细胞制造的真正的肉类。甚至有科学家声称,一个肌肉细胞就可以解决全球的食肉问题。真的到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为了喂养如此众多的地球人口,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开发人造肉。人造肉,人类不得不为之?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发"人工合成肉"(也称"人造肉")——看起来像真正的肉,吃起来也像真正的肉。虽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对人造肉产生胃口,但在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了70亿  相似文献   

3.
我们习惯于"X籍华裔科学家"的说法.一个科学家的一生可以有几个国籍,通常以最后的国籍来认定,但这并不确切.这位科学家诞生在哪里?何处受教育?为哪个国家做出过重大科学贡献?一生为哪个国家服务?这就不是"最后国籍"所能概括的.于是有了"国属"问题,即科学家一生贡献属于哪一个国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认知以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有着高等生命才有的记忆力,但是也许这个看法要被颠覆了.研究表明,植物可以"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科学家最近提出,植物可以在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方式和我们的神经系统非常相似.这些"电化学信号"是由充当植物"神经"的细胞来传递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颁奖典礼上,我们遇见了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她们向世人证明,科学家也可以很时尚很美丽!走近"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1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有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从18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生物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钢"指的是羊奶钢,或牛奶钢.羊奶与牛奶,本与钢铁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硬是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早在1997年初,美国生物学家安妮·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称为"黑寡妇"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蜘蛛丝的强度都高.而且这种蜘蛛可以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丝织成蜘蛛网,一种丝在拉断之前,可以延伸27%,它的强度竟达到其它蜘蛛丝的两倍;第二种丝在拉断之前很少延伸,却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由这种蜘蛛丝织成的布,比制造防弹背心用的"凯夫拉"纤维的强度还高得多.于是,"黑寡妇"蜘蛛丝的优良性能,很快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他们设想,要是有一种办法能生产像蜘蛛丝那样的高强度纤维那该多好.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人看来,能够亲自参加深海科考活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科考船上,多数科学家都是两人共用一间休息室和一个洗手间.像这样的"特等船舱"的配置顶多也就相当于大学宿舍.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营养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命名的.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因为维生素对肌体的新陈代谢起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前,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大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设备问世,该设备能让研究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基因组测序.一个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发的这款应用是首个此类移动基因组测序分析仪. 这款应用的算法可以用来识别多种病毒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的不同毒株.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个"三录仪"来识别病毒变异,而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利用苹果手机,科学家们甚至可以相互"隔空投送"测序数据,并在没有互联网的偏远地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食品缺乏日益成为一种阻碍人类发展的危机。人类对肉类的需求增大导致养殖和捕猎的扩张,这会加重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科学家表示,随着细胞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将来有望在工厂中按需生产出各种人造肉,以缓解肉类危机带给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压力。目前,一些人造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文明的曙光降临大地,人类便孜孜不倦地探求宇宙内在的规律。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企图用少数几种"元素"来归纳它们。到了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此后,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家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基本单元。直至人们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2011,(9):F0003-F0003
希格斯玻色子是由英国人彼得·W·希格斯(Peter W.Higgs,左上图)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因此被称为"上帝粒子"。但这种粒子就像神话中的独角兽一样难觅影踪。尽管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找其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青少年可幸福啦!今年年底,我国科学家将利用"一箭双星"技术把两颗专门用于科普的小卫星送上太空,到时他们就可以"玩"上地地道道的真卫星啦.这就是被青少年朋友亲切地称做"奥运小卫星"的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15.
发现地球上"强度最高物质" 人们熟悉的铅笔是由石墨制成的,而石墨则是由无数只有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薄片压叠形成.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维结构.自从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有关的科学研究就从未间断过.然而直到最近,美国科学家才首次证实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怀疑,石墨烯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效人是不会把科学与"虚假"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当今科学受到人们如此尊重的原因之一是,科学家们为探求真理而不带任何偏见地搜集证据。在像就智力、教育等这样的任何辩论中,"科学证明"这一词语往往能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不过科学家也早就承认科学界存在虚假因素,也就是存在一种倾向,有不少科学家为了得到预期的结果,在得到的材料上进行一些有利的润色加工。有关虚假因素的最新例证是由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17.
正在普通人的印象里,科学家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那些程序复杂的实验和高深莫测的文献能跟寻常百姓期待欢庆的"春节"有什么关系呢?可是就有一群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让老百姓的日子从"天天盼过年"变成了"天天像过年"。忙碌了一年,一家人终于可以高高兴兴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裳,围坐在桌前品尝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晚餐,外出归来的游子在汽车或火车的漫漫归途上更添思乡之情。这是我们记忆中的春节,那时的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也是一年中唯一可以享受"珍馐美服"的珍贵节日。如今,当美食不再是"春节特有",新衣不再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2年7月30日公布了一张由科学家精心设计的"太空高速公路路线图".据说,假如宇宙飞船按照设计的路线在太空飞行,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用于推进的燃料,而且还可以大大缩短飞行时间!  相似文献   

19.
驾驭激光     
<正>近100年来,激光是继核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它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亮的光"。自激光发明以来,科学家就在提升其性能和开发新功能方面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是激  相似文献   

20.
欧洲航天局网站近日展示了幅卫星拍摄的太空照片,据称从太空中可以看到长城,这引起了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专家的质疑.北京时间5月20日晚,欧航局正式发市更正公告,称"卫星照片中的长城实为河流".文中指出:在这幅由"普罗巴"卫星拍摄的照片中,原先被当作长城的部分应该是一条流入北京密云水库的河流,欧航局目前正在用其他设备对图像深入的分析研究.欧航局承认这是其网站首次在信息发布上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