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论科学事实的解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辩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它发展了科学事实的“理论渗透说”,并能对人们理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女性主义经验论的代表人,朗基诺的认识论观点在国外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以及社会认识论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本文旨在从"朗基诺对逻辑实证主义和整体主义知识观的批评"、"语境价值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消解理性-社会二分法,走向多元的认识论"三方面对其重要思想——"语境经验论"进行系统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从概念上来说分属于事实与观念,科学史是事实的搜集,科学哲学则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知。二者的融合与互动,造就了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科学的归纳推理总不止是单纯的搜集事实,不仅要把事实收集在一起,而且要以新观点审视它们。同时还要引入一种新的精神因素,为了进行归纳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素质和训练。当代每一学科科学史发展与学科规律认识正在促进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与互动以及科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怀特海有关宗教与科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铭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7):34-37,50
怀特海认为,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普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宗教作为人性内在的形上诉求,赋予外部世界意义,其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专注纯粹事实的客观科学只是一种理性抽象,但它有助于人性明晰且净化了宗教观念。科学与宗教的统一不仅诉诸理论上克服抽象误置为具体的谬误,扬弃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并建构一种植根于审美价值经验哲学的努力,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持有宽容的态度并作出积极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对许多人而言,科学所探讨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关心的只是事实,与感情无关,无善恶之分,是和价值无涉的。如果一定要以“好”、“坏”两字来评价科学,那么科学是绝对好的。因为我们当前生活中的种种方便,不管是电话还是网络还是空调等等,这一切都是拜科学之所赐。而那一个个眺望星空或埋头实验  相似文献   

6.
科技决策中的公共知识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判断和价值分配是决策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知识是事实判断的基础。科技决策中,由于事实本身的多重维度以及价值与事实的缠绕,往往会出现多种关于事实判断的知识主张,理性的科技决策应当以"公共知识"作为决策相关事实判断的基础。公共知识是对决策相关事实的多维度的共识性理解,具有科学合理性、经济公有性和政治合法性。公共知识作为具有特定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倾向的多元行动者相互博弈的产物,经历了提出、辩论、整合和合法化等生产过程。公共知识生产是高度制度化和组织化的社会行为,各个社会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公共知识体系,可以从行动者及其角色等八个方面把握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中,客观性研究存在着两条进路: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客观性予以纯粹的社会学说明;二、历史认识论将客观性的发展史概括为一部道德史。前者将科学客观性完全归结为社会利益的导向,后者将科学客观性归结为一种道德属性。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将客观性指向事实维度,此二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客观性指向价值维度。因而,在科学客观性问题上,事实与价值发生了分离。面对这一困境,布尔迪厄的科学场域理论从自然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客观性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将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意义上的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意义上的客观性整合为一种历史的客观性,即科学理论是在历史中生成的、由科学共同体认识并承认的客观产物。  相似文献   

8.
后期逻辑经验主义在实用主义等哲学的影响下,构造了自由化的经验论。一方面,后期逻辑经验主义反思了传统经验论的三大教条,弱化乃至部分消解了观察与理论、分析与综合以及事实与价值的界限;另一方面,后期逻辑经验主义根据更为自由的命题意义标准,凸显科学概念框架的历史性,强调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践的紧密关联。经验论的自由化,不仅开启了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进路,而且也为当代科学哲学克服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是研究大科学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大科学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更为突出,其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产权制度自身的两面性,大科学项目和私人资助的科研项目中国家主体地位的不同,以及大科学与知识产权制度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境哲学提出了若干颠覆性的命题,要求重新理解主体性以及主客体的关系,要求承认自然物的内在价值,要求消解事实与价值的截然二分,要求通过对自然的敬畏去体认人类的集体堕落。总之,要求现代哲学来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科学地域建构表明:文艺、哲学、教育三因素是基础性因素具有"启蒙"作用;经济、技术和科学三者结合性强,经济对于科学的发展可能是刚性的;政治因素对科学发展具有"刺激"或"保障"作用。科学活动的地域建构,最好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效应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与政治共同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政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基础的,它们分别充当人类利益的创造者和代理者。当代社会科技理性与政治合法性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科技理性是科技主体追求的根本价值,也正好成为政治主体确立自己合法性的工具,体现了重要的政治价值。在实际运作中,科技与政治两系统表现出相互依赖性,体现出现实活动过程中一种结构上的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13.
Much of the focus on Poincaré’s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been on the notion of convention, a crucial concept that has become distinctive of his position. However, other notions have received much less attention. That is the case of verifiable hypotheses. This kind of hypotheses seems to be constituted from the generalization of several observable facts. So,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at these hypotheses are, we need to know what a fact to Poincaré is. He divides facts into brute and scientific fact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duality is not trivial at all, and leads u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at we will discuss in this paper: (1) which the part of construction that exists in a scientific fact and which the part of translation, that is, what remains from the brute fact in the scientific one?; and (2) when we conceive a generalized hypothesis, are we supposed to do it from scientific or from brute facts?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se questions could lead to distinguish the part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part of translation in the first steps of science, which is essential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oincaré’s conception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向来是科学哲学热议的问题,因为它促进了科学哲学中最富活力的讨论。19世纪科学与价值的分离,表现在三方面:科学发展的专业化倾向,这是促使价值从科学中分离出去的强有力因素;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性运动,提供了有利于科学与价值分离的观念形态和思想氛围;蔓延于19世纪的实证论思潮是对以往空泛、浮夸的观念和假设的总清算,尤其那些被看做科学进步障碍的事物。如果说在以往,价值多少在科学中留有余地,那么在19世纪,在上述几种思潮的推动下,科学与价值开始了更为彻底和激进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当今人类知识跨学科、跨文化发展需要综合性的思维和整体性的观念。怀特海哲学迎合了这种时代的需要。跨学科涉及学科之间的整体关联,跨文化则涉及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它们反映了普遍关联的事实和一般环境的预设。现代思想的实体主义和二元论却与此根本相悖。怀特海提出机体概念及其生态世界观能够解释这种事实并证明这种预设。从生态世界观出发,将揭示其中蕴涵的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的科学批判主要有三点:①现代实证主义科学观排除一切形而上学问题,导致了欧洲文化危机及自身意义基础的丧失;②现代科学将自然数学化,且远离生活世界,使人们误把数学化的自然当成自然本身,形成封闭的、客观主义的自然观;③结果是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成为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导致了科学的认识论之谜,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何以可能成为问题。本文认为,胡塞尔的科学批判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但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批评在某些方面是不恰当的:①实证主义科学观固然不是健全的科学观,但现代科学自身却不是意义、价值等形而上学的领域;②尽管数学化的自然并不是自然本身,但数学化却是现代科学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③胡塞尔反对任何实在论的自然观,但这种自然观是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在当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科学的本体论及方法论上的进步落后于科学本身的发展,所以,面对新的科学事实、新的科学问题,哲学的反思在今天显得犹为必要。本文以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对科学前沿的时间与空间的性质、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问题,及科学方法论上的经验证实、模型方法等问题给予了一定意义上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