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价学术成果的标准多种多样,依据成果发表刊物的等级、依据成果的引用率、依据同行评议等,它们都有局限性,并引发了种种弊端,例如"外刊依赖症"、同行相轻和拉帮结派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想当然地以"学术水平"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首要标准。本文提出以学术成果的"创新力度"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首要标准,以此作为变革和改进现行学术评价方法的突破口。本文对创新力度进行界定、讨论,论证了创新力度作为首要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建立以创新力度为首要标准的新型学术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国文学史(简称"民国文学史",后同)被粗暴超越或不应遗忘半个多世纪了,文章作者从文学与政治关系、现有的文学史分期法失误、学术自由、中华民国史体系建树等方位予以分析,呼吁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以弥补国内外此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书评"栏目由《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主编王洪波先生主持,发表图书评论文章,被评论的图书以高级科普、学术专著及科学文化图书为主,兼顾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内容的图书。  相似文献   

4.
针对面向汽车领域的软文识别问题,将软文识别分为顶贴识别、无关帖识别、广告帖识别和伪造帖识别4个子任务,并分别使用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对4类软文进行识别。基于规则的方法综合考虑汽车领域专业信息、极性词信息、作者级别信息等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结合网帖内容特征和作者信息特征,使用最大熵分类器进行模型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领域特征明显、具有数值化反馈信息和明确标注数据的领域,适合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软文识别。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空气,使学术尊严遭到践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入手,强化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并建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同时,学术期刊应严格把关,加大审稿力度,以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通过"自律"与"他律",逐步形成诚实科研、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以维护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领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的稀缺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需要大量的科技领军人才。该文从学术造诣、学术贡献、学术影响力、学术精神、人格魅力等方面论述了科技领军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敬告作者     
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项崇高事业,也是一项圣洁的活动。因此,拒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在此基础上重审儒学与儒教之争,提出"儒家神话再发现"的当代课题,从比较神话学视野重估孔子与《论语》的文化价值,讨论经学传统中对"凤"与"麟"的阐释特点,论证"天命"及"圣"、"德"等核心概念的宗教学、神话学背景,揭示"君子比德于玉"说的信仰根源,发掘儒家神话背后更加深远的华夏玉教大传统。  相似文献   

9.
西藏当代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兴盛期,并在21世纪后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逐渐形成了"西藏新小说"研究、概述性研究、女性小说研究、藏文小说研究等学术传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文章分析了西藏当代小说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者视野有待于拓宽、跨越语言边界的学术成果较少、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实践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科学术评价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文科学术评价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和争论,从学术评价标准、学术规范和学术环境、学术评价自身的规范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坚持评价标准的学术性,建立"元评价"机制和规范评价操作,是解决当前文科学术评价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老区高校以红色资源彰显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是提升其学术地位和竞争力的法宝。这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带动学校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都有极大的作用。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老区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凝炼主攻方向、形成科研实体、开展红色资源史料的"抢救工程"、以及提高办学品格等方面,要做足红色资源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梁斌  周志和 《甘肃科技》2014,30(20):77-79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重学术、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等,已无法适应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现代高职会计教育的规律,通过改革探索,提出了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原则,构建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以岗位模块为体系,以岗位工作为本,以职业能力为据,逐步递进的"教学做一体化"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通过"人才特区"建设,可以引进和培养一批杰出人才,形成一流的学术队伍,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从而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针对在"人才特区"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引进、服务保障和考核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制定"人才特区"整体发展规划;建立特区人才引进测评体系;开展人才个性化"双保障"服务;设立人才贡献奖励基金和强化引进人才"再培养"等方面完善"人才特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学术交流的制度创新: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益东 《科技资讯》2009,(35):132-133
学术交流的首要功能应该是通过交流、对话、纠错、辩论和批评,让学术创见得以改进、完善,最终脱颖而出。高效、高品质的学术交流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出成果、出人才"。本文提出的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正是具有这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如何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坐标,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好实践教学。强调在实践教学中应基于以"工作为导向",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进行情境教学;以工作情境为指导,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的内容以及侧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联系实际,坚持"项目和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师资队伍的现状发现,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老化、学缘不宽,男女比例失衡等结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缺乏,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战略思想,坚持"以师为本";构建体育院系教师队伍的体内外循环系统,努力优化教师结构;重点培养,重点引进,加强学术骨干及学术带头人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体育院系教师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的教育制度将神话学放在文学专业内,其研究对象以文字书写的神话文本为主。20世纪后期,受到文化人类学知识范式的影响,国际的神话学研究格局大致经历了两次拓展性的变革,即在原有的文学性的文字文本的神话研究之外,拓展出非文字的神话研究:口传神话与图像神话。文章将这两种学术取向概括为"人类学转向"和"考古学转向",说明其对神话研究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性情论史的学术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情论话题,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既不断地发展深化,而又长期地变动不居。中国哲学伦理思想史上的性情论,一方面以"情"激活了传统思想中某些已失去活力的部分,如礼乐、人性论等;一方面又十分警惕非理性的情、欲可能走向自由无限性的倾向。对于性情论这一中国哲学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存在,过去哲学史、思想史界对它的研究,受到两种情况的制约,一是西方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m)认为先秦之"情"无"情感"义的陈见;二是反映先秦诸子性情论思想之文献的缺乏。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上博简《性情论》等先秦文献的被发现,使先秦儒家的重情思想和性情论思考浮出水面,并受到格外关注。准此,中国性情论史研究特别拈出"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先秦及后世性情论的基本形态,尝试对它们作一学术流变史的会通贯释。这有助于促动学者重新检视传统人性论内部结构的变化,为传统儒家思想的伦理基础重新定位,并包孕了平衡当代新儒家学者过度集中在心、性等概念上的诠释策略。从学科及学术思想的视野,中国性情论史研究在学术思路上应十分注重哲学伦理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基础性与规约性,同时又注意从学科、学术交融中形成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程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经》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全书中"以"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以"字的语法面貌,为研究虚词"以"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