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之道是孔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哲学的基本观念,首先是孔子提出来的,后来为反动阶级的思想家所不断加工和充实。在中国历史上,中庸之道的理论是历代反动的剥削阶级用来掩盖社会矛盾,欺骗革命人民,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的一种反动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一伙,为了复辟资本主义,颠复无产阶级专政,也挥舞中庸之道的破旗,并用它来反对、篡改、冒充革命的辩证法。林彪说;“中庸之道……合理”。他的死党陈伯达讲:中庸是“辩证思  相似文献   

2.
《中庸》一书的主旨,在于阐述中庸之道是最高、最完美的道德,它不仅是人道的正执,也是天道的真理。孔子认为中庸很难做到,用"均"、"辞"、"蹈"来做比喻,说到中庸比治理平定天下、推辞爵位俸禄、踩踏利刃还更难做得到。中庸之道的修习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慎独自修致中和、忠恕之道治己治人、至诚尽性成三才等途径做到,成己成物,用心至诚发挥出本性,人才可以更好地成为与天地并生的三才。  相似文献   

3.
中庸之道     
上次总裁会,我们讨论了中庸问题,使我们对中庸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现在的理解中,中庸之道不是简单的“中间路线”,也不仅是关于妥协的理论,而是一种保证最后成功的心态,这种心态反应到表面上就是平和,但平和不是目的,平和只是最终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办企业要做到中庸,或者说要做到平和,并不容易。比如,对竞争对手,一方面一定要谦和,不能伤着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和他竞争,这个度不好把握。郭士纳、盖茨,他们内心对竞争对手绝不留情,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都是谦谦君子之风,绝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重要资源。春秋末世“礼崩乐坏”的不和谐社会状况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时代背景。中庸是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及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孔子是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阐释其思想的?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孔子的思维方法。本文认为,孔子在阐释其思想时主要地运用了“叩其两端的思维方法”、“辩证的中庸思维方法”以及“对抽象思想辩证地展开其具体内容的思维方法”,并对这三种思维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庸,即事物内部矛盾统一时呈现的和谐状态。中庸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指南。对中庸及中庸的文艺思想,应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7.
孔子主张广交朋友。孔子交友,讲究原则性。一是择优而交;二是结交益友;三是结交同道。孔子注意与朋友交往的艺术,认为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要互相宽容;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说话做事要有分寸。孔子的交友之道是其"仁爱"和"中庸"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庸之道不是“妥协、调和、折中”的同义语,而是孔子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平衡术。多年来,把中庸之道当成一个禁区,完全是错误的。现在必须还中庸之道以本来面目,指示它的真谛,发掘它的精髓,使它显示出真实而伟大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先由孔子提出。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o他的孙子子思因“优道学之失其传”,“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则把它隐括为“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什么是中庸?孔子曾有过自己的解释。他说,就是像舜那样:“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选言,隐恶而杨善,执其两端,用其中…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孔子崇尚中庸。在《论语·雍也》中他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当作仁德的最高体现。孔子讲中庸,是指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论语》中有这样两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相似文献   

11.
“中庸之道”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及其忠实信徒炮制的。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庸之道”这面破旗又被自吹为“坚信马列”的林彪扛了起来。孔孟所谓“中庸”,按照他们自己的解释,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合于“周礼”,既不过度,又无不及,叫作“中”、公允调和,不偏不倚,不改变常规,叫作“庸”。一句话,按奴隶制老规矩办事,不能有丝毫的偏离和改变,就是“中庸之道”。对于这种东西,林彪赞不绝口,竭力鼓吹它“合理”,把它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思想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中庸思想的解析有助于更进一步解读他们的伦理思想。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中庸是一种道德教化出来的品质,是道德情感感受和行为的合适,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但是,对中庸的涵义及其标准也有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对理想社会的不同设计,体现了宗教法制农业文明和海洋商业文明的差异。分析和理解中庸思想,对现代道德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庸思想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中庸思想的解析有助于更进一步解读他们的伦理思想。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中庸是一种道德教化出来的品质,是道德情感感受和行为的合适,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但是,对中庸的涵及及其标准也有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对理想社会的不同设计,体现了宗教法制农业文明和海洋商业文明的差异。分析和理解中庸思想,对现代道德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庸辨析     
《中庸》是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道德原则和方法论原则,是孔子实现道德社会的目的和手段。在我国古代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波及近现代社会。本文肯定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分析它的合理内容,并认为中庸存在双向的社会效果,其价值意义是二元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认为“仁”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是推行“以德治国”的基础。孔子在鬼神迷信盛行的春秋时期,强调“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的人本思想,第一次把人抬到鬼神之上,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飞跃。推行“仁政”,天子、国君应率先修养个人道德,然后再以道德教化百姓。孔子主张德治为主,还必须辅之以刑法;“中庸之道”是以德治国的基本方法,也是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以礼让为国”,反对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君子"被孔子赋予道德方面的含义,并成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表征。结合《中庸》所论"慎独"、贵"诚"、"时中"等思想,正可一窥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作为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君子之道对中华民族的人格价值取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程颢作为北宋洛学的开创人之一,上承“生生之理”,以及孔子“仁”以及《中庸》中的性理合一思想,通过诚敬的修养功夫存养本心,在理的本体上追寻着一种浑然与物同体的仁者境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活泼泼的生命理境。  相似文献   

18.
论中庸之道的和谐思想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中庸之道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种哲学方法,更是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主张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持续发展、不走极端,明于人伦、家国并论,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认真分析研究中庸之道的和谐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丘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人物。 在孔丘的全部反动思想中,一个最为突出的反动中心,就是“克已复礼”,即全面地恢复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制度。 他为了推行和实现这个政治纲领,提出了整套整套的“礼治”方案、其中最阴险、最毒辣的一条,就是“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20.
魏翠玲 《科技信息》2008,(3):157-157
孔子的美学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与“仁”二字。孔子的美学思想比较丰富,涉及审美理想、准则、情趣等问题,尤其是孔子审美思想的核。是注重伦理道德,即“以美导善”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