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基于脑电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利用脑电信号(EEG)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基于疲劳驾驶实验平台进行模拟驾驶实验,综合实验视频图像和驾驶员自我评价进行主观疲劳评测. 利用生理检测仪采集驾驶员的脑电波,对比分析脑电信号不同频带信号功率谱值和驾驶员的主观疲劳评测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主观疲劳评测与脑电信号中功率谱值的变化相对应,脑电功率谱的比值(α+θ)/β越大,疲劳等级越高.  相似文献   

2.
货车的刹车采用的是毂式刹车,一般的情况下货车自行改装了一种淋水器,来保护刹车和轮胎。该文针对这种传统淋水器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改进,利用传感器,进行了两种改装,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这方面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驾驶员所处交通态势的威胁感受,基于其主观感受性驾驶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估方法。选取横向和纵向上的相对速度、间距以及轨迹交叉角5项驾驶行为特征作为态势因子,以预期避碰点与危险源的距离来测度威胁主观感受。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驾驶员直观威胁感受,给出各因子分级化隶属函数构造方法。同时结合模糊推理原理,析取威胁评估规则并建立威胁评估模型。最后结合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驾驶技能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在学车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不好的传闻而产生一种学车恐惧心理,无法掌握好汽车操作基本要领。该文基于心理学角度,从汽车驾驶基础训练技巧中的汽车起步停车、汽车换档、转向盘的操作、刹车的使用以及具体的上路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从而强化了汽车的基本驾驶训练技巧,为以后的驾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驾驶倾向特征的实时辨识,对安全驾驶有积极的意义,但实时并准确识别驾驶倾向却是难点.通过分析驾驶倾向的外在表现,选取驾驶行为中的刹车频率、加油频率、刹车紧急程度和加油紧急程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实车试验获取的各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驾驶倾向特征辨识模型,实现从驾驶行为到驾驶倾向的辨识.经验证,该模型识别率可达89.2%.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汉语病理语音评估工具匮乏的局面,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非专家评测者主观评测的病理语音规模主观评测系统(speech su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training model,SSEST),利用该系统对语前聋儿、健听儿童的语音数据开展评测并提取了主观评测参数各发音人全部元音发音数据评分均...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的驾驶特性对交通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N S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不同的刹车概率来反映不同驾驶员的驾驶特性,并在周期边界条件下,对由激进驾驶车辆和谨慎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有谨慎驾驶车辆构成的交通流的临界密度以前,混合交通流的流量完全由谨慎驾驶员的特性决定;在谨慎驾驶车辆交通流临界密度以后,混合交通流的流量介于只有激进驾驶车辆和只有谨慎驾驶车辆的流量之间,小于完全是谨慎驾驶车辆流量和完全是激进驾驶车辆流量的线性之和;激进驾驶车辆和谨慎驾驶车辆的混合比例及它们的刹车概率对混合交通流的临界密度和流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刹车过程中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与踏板力的关系,以刹车过程中汽车加速度作为驾驶舒适度的量化指标,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得到驾驶舒适度、制动距离和踏板力三者的数学关系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分析该数学关系模型,得到最小踏板力。结果表明,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的最小踏板力使得制动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同时驾驶舒适度最好。  相似文献   

9.
主观感受与客观听觉效果上的差异往往是困扰声乐初学者走出声乐迷宫的主要障碍之一。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发声原理、主观感受与客观听觉等方面的特征,歌者对歌声的主观感受应建立在发声机能协调活动的基础之上并正确理解“析”与“通”的关系,科学运用“换声点”,“关闭”等技巧,力求使主观感受与客观听觉效果不断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0.
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可以解决紧急刹车时的轮胎抱死问题,利用对车轮和对车体进行同时车速的测量,可以判断车轮是否有打滑现象发生,再利用电子自动控制方法对离合器或油门自动进行调节控制,达到防打滑的目的。从而大大改善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可以解决紧急刹车时的轮胎抱死问题.利用对车轮和对车体进行同时车速的测量,可以判断车轮是否有打滑现象发生,再利用电子自动控制方法对离合器或油门自动进行调节控制,达到防打滑的目的.从而大大改善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越江越海隧道入口处事故多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发光标线的改善策略。采用实车试验研究不同光环境下自发光标线的视认性能,以此验证自发光标线代替普通标线的可行性,并探究不同亮度与颜色之间的差异;构建越江越海隧道入口段三维场景进行驾驶模拟试验,分析驾驶人在不同场景下的驾驶行为与主观感受,以此验证自发光标线设置于越江越海隧道入口段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照度大于50 000 lx时,与280、2 500 cd/m2相比,亮度为1 500 cd/m2的自发光标线视认性能最佳,其视认距离均值与普通标线接近,最高可达89 m;与黄色和白色相比,橙色自发光标线在视认性与舒适度方面均表现更好。在环境照度小于100 lx时,不同色温及亮度的自发光标线相较普通标线均可提升20 m以上的视认距离。此外,亮度对舒适度影响显著,其中280 cd/m2表现最佳,而色温对舒适度影响不显著。相较于普通标线场景,自发光标线场景中车辆的车道保持性能更佳,行驶车速降低5~20 km/h。通过自发光标线的提前警示,驾驶人刹车踩踏频率、最大刹车力度与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亮度铺装层对隧道中间段行车安全的影响,以路面反光效果和驾驶人视觉特性为基础设计了对比试验;通过不同光学仪器,测量3种高亮度铺装层的光学参数,研究其高亮度性能;通过照明计算软件和三维建模软件,制作了3种高亮度铺装层隧道内仿真驾驶视频;通过驾驶模拟器系统,采用眼动试验进行不同铺装层隧道内的模拟驾驶,收集驾驶人在不同铺装层隧道内驾驶的眼动数据,以相对安全距离、驾驶人对障碍物注视持续时间和驾驶人瞳孔直径作为生理和心理指标,研究驾驶人在高亮度铺装层隧道中间段驾驶的眼动特性;通过驾乘体验问卷调查,收集驾驶人在不同铺装层隧道内驾驶的主观感受,综合评价了3种高亮度铺装层对隧道中间段行车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亮度铺装层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钛白粉的掺加对高亮度铺装层的高亮度性能有较好提升作用,钛白粉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0%的高亮度铺装层A反光效果最佳,隧道中段行车安全性与铺装层的反光效果呈正相关,使用反光效果较好的高亮度铺装层有助于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更早发现障碍物、更容易辨别障碍物,有利于提高隧道中间段的行车安全性;隧道中段行车视觉舒适性与铺装层的反光效果呈负相关,使用高亮度铺装层后隧道内...  相似文献   

14.
为对公交车辆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实施主动安全管理,基于车辆行驶姿态数据与车辆姿态判别标准,提出了车辆运行姿态与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的模糊神经网络关联性分析与判别方法.在该方法的模型参数标定与验证过程中,采用车载单台加速度计MPU6500实时采集车辆三轴加速度作为车辆行驶姿态数据,参照最新的ISO2631-1-1997/AMD.1-2010标准建立了人体主观感觉与车辆姿态的关联指标和Takagi-Sugeno模糊神经网络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该判别方法可以实现车辆运动状态下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的自动判别,判别结果与乘客的主观感受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自动驾驶大卡车车祸猛于虎!近90%的道路交通事故,归根结底,是由于司机疲劳驾驶或者饮酒、服药后的走神、分心所致!尤其对于驾驶数以吨计的大卡车的长途司机,一个闪失,就会像"炮弹"一样撞毁建筑、加油站,后果惨烈!为此,谷歌与特斯拉联合开发的自驾卡车,将由多台卡车组成车队行驶——为首的卡车由驾驶员控制,其余均为自动驾驶,能自行控制方向、刹车、变换速度,并根据首车雷达、感应  相似文献   

16.
为找出午餐前后驾驶人疲劳特征变化规律,选取6名驾驶人开展了驾驶模拟试验。对驾驶人午餐前后的体温、心率变异性、深度知觉、速度知觉等生理、心理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并通过问卷方式获取了驾驶人对自身疲劳状况的主观感受,分析了午餐前后驾驶疲劳特征的变化。生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心率变异性指标在午餐后1~1.5 h内呈升高趋势,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体温指标在午餐后出现一个低谷,随后恢复正常;PERCLOS指标值午餐后均有所增大,其中67%受试者PERCLOS值增幅明显。心理特征参数变化表明:午餐后受试者认知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体现为深度知觉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和速度判断力下降。这些都将影响驾驶人对道路环境信息的获取,进而会增加驾驶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液压挖掘机驾驶座椅舒适度评价的问题,提出综合选择评价因素,合理反映人体的舒适度特性复杂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从多学科角度出发,构建了人体生物学、驾驶者主体感受和机械设计3个方面的关联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三者之间的权重系数,计算出影响挖掘机驾驶座椅舒适度各准则之间的关联度,给出了影响驾驶座椅舒适度的准则权重排序。依据该权重排序,在挖掘机驾驶座椅设计中综合考虑人体生理及心理特征,在将人体的主观与客观反映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更恰当的设计尺寸,才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座椅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驾驶时次级任务产生的脑负荷,在应急状况下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在驾驶模拟器上测试了五种条件下驾驶员的应急刹车反应时间,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外界因素对对应急刹车反应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磊 《科技信息》2013,(7):228-228
近年来疲劳驾驶已经成为交通死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将驾驶疲劳预警与移动终端结合起来,就可以开发出一款具有推广价值且易于普及的汽车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本文首先讨论疲劳驾驶预警可行方法,提出基于预置标志快速识别法监测转向盘操作的方法,基于智能终端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油门/刹车操作的方法,基于智能终端录音监控汽车行驶状态的方法。在Android平台开发汽车疲劳驾驶系统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掩盖效应是HVS模型的一部分,基于掩盖效应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只考虑了标准图像的影响,忽略了误差图像本身的影响。依据掩盖模型和空间向量分解,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将误差图像分解得到对比度无关分量,与掩盖阈值比较,剔除低于掩盖阈值的部分。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从视觉感知和结构化2个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评测,比传统客观方法更贴近人眼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