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的相关可培养细菌。对获得的90株细菌,先用4株海洋污损指示菌进行活性初筛,获得11株具有抑制海洋污损指示菌生长的细菌后,再用2种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进行活性复筛,复筛得到5株对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有抑制活性的细菌。这5株细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2.
以兰州百合的鳞茎、根及根际土为实验材料,对其植物内生和根际土放线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根据不同培养基中所得放线菌菌落数量与种类,应用统计学方法,来选择出最适植物内生以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对兰州百合鳞茎及根部表面消毒处理后,采用组织悬液法将原液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腐殖酸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Ⅰ号等10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对根际土壤采用120℃预处理1 h,然后将处理后的根际土样作10-1、10-2、10-3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SCA培养基、HVA培养基、葡萄糖—天冬氨酸琼脂培养基等7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置于2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 d,统计每个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数量及种类.结果:不同培养基分离兰州百合植物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其数量和种类有很大差异.其中,最适于百合鳞茎、根部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IMA-2琼脂培养基(共109株)、腐殖酸培养基(共662株)和改良高氏Ⅰ号培养基(共112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渤海湾丝状海洋真菌中具有抑菌活性菌株的分布情况,以从渤海湾不同站住分离获得的55株海洋丝状真菌为出发菌株,借助抑菌圈法和牛津杯法分别对菌块和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有80.0%的菌株显示出抑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的菌株分别为5株、27株和38株,对3种菌均有抑菌作用的有2株.活性菌株站住分布差异较大,垂直分布以中层水(10m等深线)的活性菌株频数最高,达到该水层被检测到的菌株数量的93%.  相似文献   

4.
采用严格人工无氮海水培养基富集、分离培养方法及用3对固氮基因(nifH)引物进行PCR检测,从青岛近海沉积物和海水中分离到16株异养型可培养海洋固氮细菌,经16S rDNA全序列测定分析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结果显示,16株菌分布于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a的3个纲中,分别代表着6个属、10个种,其中有50%归于Pseudoalteromonas属;海底沉积物中固氮菌的多样性要远高于海水,并在其中发现2个潜在新种。研究表明,青岛近海海域的固氮菌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它们大部分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分离自韩国、南极洲、新喀里多尼岛等海水的标准菌高度同源,但也存在少量潜在新物种。结果可为其他不同海域异养固氮菌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藏红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灭菌处理方式和4种不同培养基培养,从健康藏红花植株体内分离得到63株内生真菌.其中,球茎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花药中分离到2株,柱头中分离到1株,花被、嫩叶、芽鞘、花柱中均未分离到内生真菌.4种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高盐察氏培养基相对适合于藏红花内生真菌的分离.通过对4种病源指示菌的生长抑制试验,筛选出12株内生真菌对病原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分泌物产生菌的代谢产物分析研究,发现4株特异性代谢黄酮类或皂甙类物质的生产菌.  相似文献   

6.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石油降解菌对海上溢油污染的降解能力,从大连石化隔油池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降解菌DW-1.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生长条件为pH=8.5、盐度为30、氮磷比为10∶1.油培养基质量浓度为3 g/L时,将菌龄为48 h的细菌进行接种,平均除油率在70%左右,最高可达80.32%.海水培养基中絮状物特征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海洋石油污染治理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取自某工厂的一株未知乳酸菌种进行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及菌种鉴定.以乳酸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落数、菌落大小及溶钙圈大小为检测指标确定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为最优乳酸菌固体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对其固体和半固体形式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半固体培养较固体培养更适于乳酸菌生长.通过对乳酸菌生长曲线、pH-t曲线的绘制,了解了此种乳酸菌的生长特性.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实验.如:吲哚试验、接触酶试验、运动性检测、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出此种乳酸菌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PDA培养基对现有5株平菇菌种进行复壮,并扩大培养,得到生长健壮的菌种。通过驯化培养对复壮菌种进行驯化,选择出能够在较大盐度环境下生长的菌种。驯化结果表明,菌种50596在盐度较大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好,初步选定菌种50596为混合料栽培的母种。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各代的培育,最后将栽培种接入经过稀释海水拌料的八组不同配比的培养料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第四组配比的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最快且最浓密,菌丝长满瓶大约15-20天,出菇时间可比对照组提前10天左右,并且产菇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大。整个实验表明海洋低等植物的发酵产物对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生长特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淡水、海水和厌氧生物反应器污泥中分离光合细菌,探讨其分离方法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平板涂布法有氧下培养适用于红螺菌科类光合细菌的分离,该类细菌在光照有氧下培养7d以上,大多能合成色素物质.光合细菌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约为3000lx.由海水、淡水等分离源中分离的光合细菌,均能在0.1%-3%NaCl基质中较好生长.  相似文献   

10.
很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天然水体(海水和淡水)中存在着两种营养类型的细菌:贫营养细菌和富营养细菌。贫营养细菌发育在1~15mgC/L低含量有机质的培养量中,有的菌株继而在富营养培养基中反复培养也能适应生长,后者称为兼性贫营养细菌。富营养细菌能发育在10gC/L培养基中,在贫营养培养基中反复生长即行死亡。天然水体的营养水平是极其低限的,海水中溶解态碳含量一般在0.5mgC/L左右,淡水系统中溶解态碳和悬浮态有机物质含量约为1~26mgC/L。以往分离天然水体中细菌多采用标准肉汤营养基,其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高达3400mgC/L,营养水平比天然水体高出几千倍乃至几万倍,采用肉汤营养基分离天然水体细菌不能反映水体细菌实际的生态分布。本文拟采用低营养源外加滤膜法分离湖泊(淀  相似文献   

11.
红枣在干制和储藏过程中易于霉变,为了研究引起霉变的原因及为长期储藏和安全食用提供依据,本试验用4种不同培养基,采用涂布平板法,对霉变干枣提取悬液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在霉变干枣悬液中未发现放线菌和酵母,而有明显的细菌和霉菌菌落.对分离的细菌和霉菌进一步纯化培养,得到2株细菌和3株霉菌,通过形态特征及镜检分析,初步鉴定细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 Cohn),霉菌为青霉菌(Penicill ium)、白曲霉(Asp.candidus Link)和米曲霉(Asp.oryzae),并发现青霉菌和白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而米曲霉为28℃~37℃.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培养基类型对海洋微生物在水泥石表面附着的影响,将水泥净浆试件分别浸泡在3种不同的模拟海水培养基中3 h、10 h、24 h,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显微分析法研究水泥石表面的微生物附着量。结果表明:水泥石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多呈圆棒状;培养基组成不同,微生物在水泥石表面附着量也不同,24 h的附着过程中存在可逆附着阶段和不可逆附着阶段,每种培养基中水泥石表面10 h微生物附着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中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精品实验项目"细菌纯种分离和培养",以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实验样品,利用浇注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对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得到纯菌菌种。通过精品实验项目的研究与探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厌氧富集三层平板和螺口试管培养法,根据产气特征从红树林沉积物中筛选分离海水条件下的高效产氢菌株,获得1株兼性厌氧具有较高产氢能力的菌株BH-16.通过形态观察、Biolog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BH-16.实验表明: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菌株BH-16的最适起始pH、NaCl质量浓度和培养温度分别为8.0、0.01 g/mL、37,℃.通过间歇产气实验和气相色谱分析对菌株的产氢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H-16大量产氢发生在细胞指数生长后期和细胞生长平稳期;在海水培养条件下,在起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起始pH为7.2时,菌株的总产氢量和平均产氢速率分别为1,120 mL/L和93.3 mL/(L·h).  相似文献   

15.
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向外界环境所分泌的胞外产物中的一种,在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制药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生物量的影响因素,胞外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胞外多糖的成分分析与结构修饰及其药理学活性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资源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提取及性能研究是开发海洋药物的第一步.从渤海近海域16种动植物体内提取微生物,分离得到261株微生物,其中,霉菌28株、细菌196株、放线菌12株、真菌25株.对单菌落进行发酵,获得次生代谢产物,并对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肿瘤理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3#菌株发酵液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泥NRG、海苔CHA、海带G1、陈海水NRG、陈海泥NRG、黑泥CHA发酵液对Hela细胞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附着并且对水环境污染危害较小的方法。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氯气作为抑制微生物生长附着的气体抑菌剂。用亲水性的多孔材料与塑料板制成复合试样。在多孔材料与塑料板之间充入含有氯气的混合气,在试样表面构成了一层均匀的含氯表面层。试验证明,这个方法可以抑制微生物在试样表面生长附着。数据表明混合气为60 mL,氯气的体积浓度为33.33%时,能够在面积为204 cm2的复合试样板表面持续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长日期为22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浓香型白酒发酵池窖泥中兼性自养型链霉菌的分离及菌种鉴定的研究情况,对各菌种扩大培养最适液体培养基进行了选择,并探索了不同链霉菌发酵液对已酸梭菌,产酯酵母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及代谢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代谢物研究进展及技术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海洋微生物代谢物研究进展迅速。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物种类主要有五大类,即:胺及酰胺类、吲哚生物碱类、乙酰配基类、环肽类及聚丙酸酯类。其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微生物、抗病毒、酶及酶的抑制活性等,其中以抗肿瘤活性最为重要。在培养及鉴定海洋微生物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伍利  朱云集  王桂荣 《河南科学》2009,27(11):1395-140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硫营养水平对两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8根际微生物在不同生育期中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氮、硫营养以及品种差异均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有显著影响;②硫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根际细菌的数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并表现为氮素营养对小麦根际的细菌数量的影响效应高于硫素营养;③氮素营养是根际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但硫、氮及实验品种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在整个测定时期对放线菌无显著性影响;④实验品种、氮、硫均对各测定时期小麦根际真菌数量产生极显著性影响,其影响效应表现为:试验品种〉氮素〉硫素,硫、氮、品种之间交互作用对真菌的影响主要在花后;⑤氮硫配施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