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社会培育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经验主要有:学校道德教育注重研读儒家经典,家庭教育注重以训立教,社会教育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个体道德修身目的明确。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有三:一是形成全员育人体系,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强大力量;二是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保障;三是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实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文明修身的文化渊源和现实需要的角度,对"文明修身工程"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并从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文明修养和坚定信念四方面,对如何利用"文明修身工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结合该校的"8JING"精神,详细阐述了文明修身的具体要求。最后为"文明修身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民族积淀的灵魂和时代精神的基础,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未成年人的民族精神要转变观念树立德育理念,从战略和全局上重视未成年人民族精神教育,重视认知构建德育体系,重视环境营造德育氛围,重视实践拓宽德育渠道,重视教师树立德育表率,从而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针对性,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人文性,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增加民族精神教育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儒家与道家常被看作是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其实,儒道二者在修身思想上有许多一致之处。通过对儒家经典《周易》与道家经典《老子》修身之道作一比较,可看出儒道两家在修身思想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兼容并包、自我批判和自我创新等品格。这些优秀品格使得中华民族精神能充分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承接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精华,为民族精神增添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与时俱进,成为支撑中华民族自立、前进、发展的钢铁骨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高校德育因其在人才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具有战略意义。本文立足于高校教育,以德育为切人视角,探讨德育在创新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的伟大号召和一系列讲话为重新研究儒家经典文献指明了方向。重温《大学》,喜得新解:修身,乃自强不息日新其德建设个人精神家园;齐家,即在修身的前提下,加强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履行家庭责任;治国,基于建设好的家庭精神家园,从而建设好的国家精神家园;平天下,是在治国的基础上进而努力建设普天之下的明德、亲民、至善的美好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9.
儒家特别重视个人修身,从人性向善出发,坚持正心诚意、立志乐道、慎独内省,博学笃行态度,为实现至高理想提供思想指导,对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只要通过坚持自我修身、立志修身、博学修身、践履修身与坚持修身,远大的理想就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欠了一种灵魂性的内核,而这种灵魂性的东西正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是大学德育的终极追求。培养和造就既具有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大学德育和大学精神的共同目标。只有丰富高校德育内涵,重构和弘扬当代大学精神,才能提升德育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