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室内比较试验,对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Fr.) Murrill)LHJ1菌株的母种及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表明,此菌株在供试的各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生长状况存在差异,其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配方⑥(蛋白胨葡萄糖综合培养基),较好的原种培养基为配方①、⑤(木屑、玉米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六种培养基对金针菇(F19)母种分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针菇(E19)进行组织块分离实验中,参照有关材料,选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意在选择适合于金针菇母种分离和保存的培养基配方.实验证明,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母种分离,CPDA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3.
平菇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用六种不同配方的斜面培养基对平菇母种进行了培养.结果是综合马铃薯培养基分别添加小麦、玉米后,平菇母种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快、长势好;添加平菇子实体的培养基生长速度较前慢、但长势极好.方差分析生长速度,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玉米的配方,极显著快于其它配方.  相似文献   

4.
平菇组织分离母种优选部位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平菇子实体的多部位组织分离母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五个不同部位中,以菌盖边缘菌肉组织所分离的母种,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  相似文献   

5.
以菜籽油加工厂的下脚料油脚为营养料,以不同比例添加于平菇培养基中,对比观察其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从平菇生长来看,5%油脚培养基对平菇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但从经济效益来看,40%油脚培养基栽培平菇能取得最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试验统计方法对平菇ACCC50596菌株液体菌种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获得了液体菌种的培养基最佳配方和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基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10种合成培养基,用常见的佛罗里达菇P 13菌株分别接种于10种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试验研究。通过对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情况以及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收集所得菌丝干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号,5号,10号培养基是适合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平菇液体菌种中蛋白质的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对平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得出最佳试验因素为酵母浸出粉、葡萄糖、Mg SO4、K2HPO4,以酵母浸出粉、葡萄糖、Mg SO4·7H2O、K2HPO4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培养基配方是:酵母浸出粉20 g/L,葡糖糖20 g/L,Mg SO4·7H2O 1.5 g/L、K2HPO40.5 g/L,平菇液体菌种中蛋白质含量最多可达448.4 mg/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平菇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其结果表明,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退化前,选择接近野生的培养基质,平菇生长快。通过人工选择筛选出正变株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原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和木屑栽培基质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竹笋壳废弃物,探索竹笋壳废弃物对平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添加竹笋壳废弃物均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发育,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均为60%;菌丝体对竹笋壳的分解和利用能力是可通过对母种的适应性诱导化培养而形成;添加竹笋壳废弃物的栽培生产基质能有效地提高平菇对栽培料的生物转化率,生产试验C和生产试验T的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60%,分别增加49.37%和43.36%的生物转化率;试验表明竹笋壳废弃物可作为平菇生产的栽培基质原料.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售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对Pb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几种常见食用菌(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的重金属含量,结合国家卫生标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重金属(Pb,Mn,Co,Ni,Cr,Zn,Fe,Cd,V,Cu)含量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利用不同种类食用菌作为生物吸附剂,通过实验,研究各种食用菌子实体对Pb(Ⅱ)的吸附特性、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特征。平菇、口蘑、木耳、蟹味菇的匀浆以及木耳活体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平菇活体适合Frendlich方程。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1.7,123,58.5和120 mg/g,与其他生物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更好。动力学研究发现,准二阶模型更符合食用菌对Pb(Ⅱ)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了食用菌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4%的豆渣、1%-3%的(NH4)2SO4和酵母菌(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对平菇深层发酵玉米秸秆木质素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试浓度的豆渣、(NH4)2SO4均显著提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2%、4%的豆渣分别对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大,是对照的1.8和8.4倍;3%、2%的(NH4)2SO4分别对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大,是对照的1.46和7.05倍.在平菇接种的同时及其培养的第2天分别接种3种酵母菌,均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酿酒酵母的促进作用最大,接种的同时及其培养的第2天接种分别是对照的5.97、10.2倍;平菇培养第2天接种产朊假丝酵母可显著提高漆酶的活性,是对照的1.32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侧耳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六种酶均有酶活性,但不同酶的活性有较大差异,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An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method mediated by PEG-protoplasts was developed for the newly commercial edible mushroom Pleu-rotus nebrodensis. Two plasmids were used to co-transform protoplasts of P. nebrodensis. One plasmid is pAN7-1 containing a positive selectable marker gene hph conferring hygromycin B resistance. Another plasmid is pBIue-GFP containing a reporter gene gfp conferr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PCR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hph gene or/and gfp gene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 of P.nebrodensis transformants.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ositive selectable marker gene hph was 3 transformants per microgram of plasmid pAN7-1 DNA, which was about 3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previously reported in thoroughly studied Pleurotus species such as Pleurotus ostreatus.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the reporter gene gfp was 9 transformants per microgram of plasmid pBlu-GFP DNA. The co-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23.68%.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a "reporter" gen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can be successfully stably expressed in this Pleurotus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青蘑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野生青蘑子实体为材料,用组织分离法获得青蘑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青蘑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6.5,适宜温度为25℃,适宜氮源是蛋白胨,适宜碳源是玉米粉,适宜栽培培养基是棉籽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平菇和香菇的耐硒特性及平菇的液体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平菇、香菇在伉吸不同硒浓度固体培养基中的硒特特性,以及平菇在不同含硒浓度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菇耐硒能力较强,香菇耐硒能力较弱;平菇在液体2基中的耐硒特性与固体培养基中的耐硒特性相似;平菇胞外多糖含量随培养基中硒浓度提高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适合于白腐菌处理碱木素废水的流化床生物反应器,采用2种运行方式,分批运行3个循环,碱木素脱色率为50%~80%,COD去除率达50%以上,连续运行55 d,碱木素脱色率达60%,COD去除率达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