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林翼的民本思想有两个方面的渊源.其一是小环境,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师友关系;其二是大环境,指其所处特定时代的国内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个“中国实际”应当包含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邓小平民本思想就是对中国治国安邦优良传统之一的民本思想的扬弃,是对民本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才冠群芳,诗词书画文都达到很高的造诣。他虽然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熏陶,但是入世思想始终是他的主流价值观念。他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充分看到了人民的重要性,奉行民本主张,劝诫统治者应当行"仁政",不与民争利,要结天下人心。在他的一生中,都在为民办事,替民说话,是民本思想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观以及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三方面。它在经济上坚持人民富裕观,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观,文化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务实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在实践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上成为新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居中心地位,是世界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奇葩.它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宋、明清等发展阶段,经过不断丰富、发展和实践,形成了较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元阳的民本思想是以性本体说为哲学基础,主要包括五个有机组成部分,即:民本观的核心——仁政德治,民本观的基础——君民观,民本观的目的——惠民富民,民本观的措施——轻徭薄赋,民本观的保障——付诸践履。李元阳的民本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学理价值,亦存有些许不足。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治世,而民本思想是实现这一治世的关键。民本思想包含重民、存民、富民、化民等观念,它是一套"问题-解答"模式,它体现了君与民的对待关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缓解了君民关系,民本虽与民主不同,但它本身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已经消失,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并没有终结。民本思想要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寻求新的合法性基础,就必需实现其现代化转型。这主要表现为四个转化:从"臣民"向"公民"的身份转化;从纯义务型向权利义务一致型转化;从恩赐性拯救向自我解放转化;从集体本位向对个体的关注转化。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对我国封建社会以及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诸国建立后,都显示出了自身正统王朝的意识,东晋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割据势力而已,但是现实中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观得到承认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的。  相似文献   

12.
清初章回体小说以宋金对峙为历史背景的主要有《后水浒传》《水浒后传》《续金瓶梅》等,它们均为续书。其中,《续金瓶梅》较具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以金兵的残暴影射清兵的屠城,以北宋的灭亡观照明朝的灭亡,以金代流人暗喻清初宁古塔流放等。这些影射、观照与暗喻都是作者遗民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我国大学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大价值意义。我国大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说,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扬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我国大学才能冲出旧体制和旧观念的牢笼,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文学中,秋瑾自身作为新女性的形象,秋瑾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以及秋瑾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参照,又彼此间离的关系.对三者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对当时以秋瑾为代表的一种以女豪杰为特征的新女性形象提供一个分析切入的视角.同时,新女性形象的多重折射,也反映出秋瑾所处过渡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金院本包含着元杂剧的性质在内,并不是如元代院本一样纯为滑稽之短剧,诸宫调有着多种表演方式接近戏剧.金元之曲和诗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增加了新的质素,但直到今天与诗、词三者还是并行而不悖.其兴起并不是和传统文学相对立,更不可能是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6.
金朝时期,统治者推崇儒术、“以文治国”,泰山及附近地区儒学思想发达、学术研究浓厚,致使“泰山文人”快速崛起.对泰山的推崇和践行古人泰山情怀的做法,使金朝文人对泰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7.
《晋书.刑法志》是“二十五史”《刑法志》中文字最好、学术价值较高的一篇法学专论,它记载自春秋战国至晋朝的法律编纂体例变迁,历代关于“肉刑”废复的讨论,当时两大法学家刘颂和张斐的两种不同司法主张,以及法律儒家化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金锦的散文是他的文人情结的升华与外化,这构成了其散文的价值核心。无论他的亲情散文、风物游记散文,还是学界人物散文,都聚焦于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寄寓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从亲情散文到人文散文的嬗变,体现了金锦的文学创作由本相写作到角色写作的自觉,他对文化精神的坚守,对人文知识分子命运的剖析,充分显示出当下写作中捍卫人文精神和人文操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梁佩兰为“岭南三大家”之一,年轻时即热衷仕进。他积极入仕新朝,与他对明末清初的局势的认识有着一定的联系。他认为满清军队已经基本上占领了全国,仅凭岭南一隅已不可能再有作为。甚至嘲笑一些抗清志士行为迂阔,于事无补。自己则希望趁各方政治势力都急需人才的时候,及早入仕。闲吟牡丹,不说兴亡是他对明末之事采取的态度。由于这种心迹不便宣讲,致使他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心迹是当时许多入仕新朝者所共有的,因人人讳言,反而使梁佩兰的这些作品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成了解读时人心态的不可多得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蒲与路是金代最北部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上京路的路下属路,虽称之为路,但并非金代最高行政单位的路,其实为节镇州。对蒲与路的管辖范围、官员设置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管理情况,以及蒲与路城的交通、内部空间结构与外部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人们对蒲与路行政级别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