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溶之 《科学通报》1960,5(12):362-362
水稻土是我国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凡能通过人为措施,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并具有适宜于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的地区,都有水稻土的分布。水稻土的分布,过去是以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最为广泛;解放后,特别是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由于大力兴修水利和改良土壤,水稻土的面积有了普遍的增加,在我国北方各省也出现了许多新稻区。  相似文献   

2.
正氮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必不可少的元素,是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元素之一。农作物生长过程最需要的元素就是氮,氮也成为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元素。在生物圈中,氮素和其他元素一样处于不断循环中。氮循环是地球上维持生命最重要的循环之一。自然界的这种循环本可永无休止地一直进行下去,但当地球上的人  相似文献   

3.
杨守仁 《科学通报》1962,7(6):49-49
“中国水稻栽培学”是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决定编写的九种农业科学理论著作之一,是一部将近80万字的巨著。它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作为本书的编写者之一,谨略陈所见,祝贺它的出版,并提出一些问题和大家商议。一本理论著作应当具有充实的内容,有一定水平的分析,并具有系统性,在这些方面“中国水稻栽培学”都是比较成功的。它既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过去多年的研究成果,如稻种的起源演变、品种分  相似文献   

4.
唐錫華 《科学通报》1954,(10):95-95
1953年在上海郊区及福建尤溪县鸭墓乡两处,都发现了水稻“分枝”的现象。这种“分枝”水稻的情形和栽培环境,我们的观察与“科学通报”1954年4月号蔡以欣同志文章上所记载的相同。但是对于这种现象,我有几点与蔡以欣同志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们平时所称分枝小麦、分枝大麦的“分枝”两字,是指小麦或大麦的穗子而言。小麦与大麦的花序都是穗状花序,每一个穗有很多小穗,每一小穗又由若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59,4(6):177-177
1958年我国农民在党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經过了全民整风运动,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在农業生产中創造了史无前例的偉大成就,使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長了一倍,在單位面积产量上出现了许多世界上所没有过的高产記录。党中央和毛主席根据五亿农民的生产經驗,明确而及时地制定了“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来指导农業生产,这样不仅使1958年的农業生产面貌完全改观,而且对跃进后的农業技术研究工作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科学工作者在党的总路綫照耀下,紛紛深入广大农村,学习和总結农民的丰产經驗。为了交流一年来总结丰产經驗工作的成果,更好地貫彻研究为生产服务和理論联系实际的方針,出色地完成1959年(?)工作任务,1月26日到2月2日,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应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是抵御稻瘟病侵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合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共相关分析,从广谱持久高抗稻瘟病水稻材料"地谷"中鉴定并获得了一个广谱抗病遗传位点bsr-d1。bsr-d1通过调控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调节H_2O_2的积累,从而影响水稻的稻瘟病抗性。bsr-d1提高稻瘟病抗性的同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不明显,因此在水稻抗病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李亚静  刘姗姗  沈荣鑫 《科学通报》2023,(26):3400-3402
<正>物种形成一直是进化生物学领域中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科学问题.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将此问题称为“谜中之谜”(mystery of mysteries). 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Ernst Mayr)定义了物种的生物学概念(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即物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 RI)[1].随后,遗传进化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穆勒(Muller)等指出,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9,4(22):766-766
为了解决渤海地区水稻育秧中烂秧死苗現象严重的問題,根据当地老农在水床育秧时适当撤水落干的經驗,以及我們最近几年关于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研究,今年我們在天津市新立村人民公社与农民全面合作,进行了“改良陆床”培育水稻秧苗的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改良陆床”育秧与当地习用时“水床”育秧的最大  相似文献   

10.
夏英武 《科学通报》1974,19(6):284-284
我们从1962年开始水稻辐射育种试验,相继选育出“辐莲矮”和“辐早2号”等早熟高产的新品种。目前已在浙江省绍兴、金华和江苏、安徽、江西等省某些地区试种、推广。本文简要报道水稻矮秆新品种“辐莲矮”和早中熟品种“辐早2号”的育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颜红岚 《科学通报》2003,48(21):2274-2274
<正> 2003年10月18~1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共同支持下,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主持召开了“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水稻育种新材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埃及、坦桑尼亚等水稻遗传育种相关领域的50余位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石笋铀同位素组成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况润元  汪永进  张向华  程海 《科学通报》2002,47(13):1022-1026
通过测定南京葫芦洞两支石笋41个样品的铀、钍同位素组成,发现距今 75~18 ka期间洞穴石笋238U和δ234U0的变化与33°N夏季太阳辐射曲线、石笋δ18O曲线具良好的对比关系.洞穴上覆土壤带有机质丰度变化是控制石笋238U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由此解释了石笋238U变化曲线与δ18O,同纬度太阳辐射曲线之间相位一致的原因,但水-土-岩之间238U迁移富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238U与气候曲线在振幅上不完全一致;δ234U0指示了洞穴上覆土壤剖面成壤作用强度变化,较敏感地反映了本区下蜀黄土成壤作用与风成堆积过程.因此,洞穴石笋铀浓度及其同位素比率可作为新的洞穴气候环境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天空放晴了一阵子的长沙又下起了细雨。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在此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作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坚持科研工作。这一天,老先生却带着对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科研目标的希冀以及对其钟爱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对育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快速选育早熟、抗病、高产的新品种。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们从1971年开始协作进行水稻单倍体育种研究。单倍体育种法就是通过培养杂种一代的花药,诱导花粉形成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图集》(下简称《图集》)一部包含60个化学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图的专著,将于1991年6月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与广大科技工作者见面。《图集》由6组图组成,共184幅。分为序图组(6幅)、分区分级图组(12幅)、分级点位图组(60幅)、格网图组(58幅)、综合图组(28幅)和实验图组(20幅)。序图组主要反映土壤环境背景值的  相似文献   

17.
18.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果仁含有高蛋白、高精氨酸、高硒、高钾、高黑色素等成份,文章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作畦、土壤处理、覆膜、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1959,4(20):694-694
1958年大跃进以来,我所抽出較多的研究力量,总結了小麦丰产經驗,經过大面积的調查研究,得到以下几項结果。在密植問題上,通过不同土壤上重复15次的密、肥双因子試驗,我們发現:每亩施用土粪3万斤、播种量20斤的产量最高;施肥3—8万斤的水平下,播种量超出20斤,产量有減低的趋势;随播种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有达一极限的趋势;植株羣体的大小与植株个体的发育在一定限度內有函数的关系,单位面积上株数最大,而又不影响个体发育时則产量最高,因此产量又主要受肥料与播种量两个因子的影响。通过大面积上的十几块对比地的調查与实驗室分析,对于小麦倒伏問題得出以下概念。关于倒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问题,以往在国內的研究中有认为减产与不減产的两种看法,我們的工作結果指出,倒伏对小麦产量是否降低,要以倒伏时期为准,认为絕对減  相似文献   

20.
正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传世之作,起到传播文化、启迪心灵之功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应该算是这样的巨著;一部好的电影,可以突破票房纪录,赚得盆满钵盈,《阿凡达》不应该不算这里的代表;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既可以是人类认知突破的"顶天"之作,从而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引领科学潮流,又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立地"成果.五十年前袁隆平先生发表在《科学通报》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可以说是这样一篇科学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