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了新型万能试验机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与普通万能机相比,列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的主要性能特点及有关参数.将相同材料及尺寸的试件分别在普通万能机和电液伺服万能机上进行纯弯曲试验,试验结果充分反映出新型万能机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使用由计算机控制整个试验过程中模式的较先进的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材料的σ0.2值时,试验机加载速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材料力学综合试验。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动态应变数据采集分析仪,对拉压试件施加交变载荷和动应力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使得实习期的检验员对交变荷载和动应力测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在仿真混凝土拱坝模型试验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一种基于两端夹持不锈铜管封装技术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利用万能试验机对该传感器进行了应变性能标定试验,研究了不同基体材料上传感器的应变灵敏特性.测试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将埋入武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应用到仿真混凝土拱坝的抗震安全性分析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两端夹持封装技术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低噪...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使用由计算机控制整个试验过程为模式的较先进的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材料的σ_(0.2)值时,试验机加载速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容栅位移传感器和单片机系统解决了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数据的自动是显示与自动绘图问题,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测试工作效率高,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数据不丢失,能精确绘图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万能材料试验机技术改造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系统技术改造过程中方案选择、抗干扰及屈服极限测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2种技改方案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通用微机的技改方案,根据测量过程中干扰信号的特点,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典型的塑性材料(如低碳钢)有明显屈服现象的特点,给出了其屈服极限σs的算法,成功地捕捉了下屈服点。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航天设备以及轻量化武器装备的承力结构件,它的力学性能测量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试验,通过在材料的同一位置粘贴电阻应变片,结合光纤光栅传感器和喷涂散斑高速摄像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应变测量可行性验证。常温下,万能材料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加载,在不同拉力处获得了应变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材料在拉伸和卸载过程应变分别呈现线性上升和线性下降趋势,三种试验方法获得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该方法尝试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受热应变测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摆杆在材料冲击过程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摆杆的振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一个仪器化冲击测试系统,将加速度传感器用于仪器化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加速度传感器用于仪器化冲击试验所得的特征曲线与传统仪器化冲击试验特征曲线一致,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的数据计算出的冲击功与试验机表盘读数吻合,因此将加速度传感器用于仪器化冲击试验是可行的。通过测量试验中冲击试验机摆锤的加速度,分析材料的冲击性能与摆锤振动特性的关系。运用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对摆杆进行横向固有频率分析和对试验中加速度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得到摆杆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与材料的韧脆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功中的裂纹扩展功反映材料的韧脆性,冲击功中的裂纹扩展功越大,材料的韧性越好;材料韧性越好,摆杆的振动低频所占的能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航天设备以及轻量化武器装备的承力结构件,它的力学性能测量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试验,通过在材料的同一位置粘贴电阻应变片,结合光纤光栅传感器和喷涂散斑高速摄像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应变测量可行性验证。常温下,万能材料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加载,在不同拉力处获得了应变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材料在拉伸和卸载过程应变分别呈现线性上升和线性下降趋势,三种试验方法获得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该方法,尝试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受热应变测试。  相似文献   

11.
侧滑试验台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侧滑试验台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的分析探讨,认为目前用侧滑试验台动态检测前轮定位的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不足,易产生误判,若用进退双程测试法和综合测试法取而代之,则可全面,迅速、准确地判定前轮外倾,前束是否合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回弹法、超声波法、雷达法等各种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程中,宜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检测,以互相验证,提高检测的效率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高应变动力测试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并推广使用的一种桩基检测方法。本文通过郑州市G107-金水东路互通式立交桥2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身质量高应变检测,简要阐述了高应变动测技术的工作机理和测试分析要点,并就其完整性检测结果与传统的埋管超声透射法进行了试验对比。从方法的采用、测试的效果以及测试的精度等方面论证了高应变动测技术检测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可行性,以期为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和工作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修改过的Joenson-Hogmark模型,对粘涂层的本征硬度进行了计算,得到的结果较为理想,且对粘涂层的复合硬度对测试载荷的依存关系进行了初步解释指出,一条随载荷变化的硬度曲线才能完整地表达粘涂层的硬度特性;为了初步比较粘涂层的硬度特性,显微硬度至少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BW2型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试装置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在仪器手动测试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处理等功能,不仅完善了该实验装置,而且提高了测试精度,通过该系统,学生不仅能动手操作了解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试的全过程,而且能够再现实验过程,有利于高温超导电性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788-7792
目前试油测试作业过程中,天然气放喷测试管线的尺寸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尺寸和长度天然气放喷管线的求产极限不明确。为确定天然气放喷管线的合理求产极限,在考虑天然气放喷出口呈现的不同流动状态基础上,建立更为合理的天然气放喷管线水力计算方程,求取不同流量大小天然气在不同尺寸和长度放喷管线流动过程中的沿程压力损耗值和局部压力损耗值等参数,进而得到放喷管线起点压力;并与测试分离器最高许可工作压力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不同长度和尺寸天然气放喷管线条件下分离器的最大可测试产量。在此基础上对放喷管线的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判断放喷管线的安全状态。现场应用表明,采用推荐方法计算放喷管线起点压力和现场作业实际结果非常稳合,最大误差小于5%,说明在考虑放喷出口流动状态下的放喷管线起点压力计算方法较可靠,可为现场放喷测试管线尺寸选择和最大求产极限提供具体的指导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运营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无损综合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路基病害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速度慢、对交通影响大以及很难在运营公路上进行路基病害检测等问题,本研究从探地雷达、高密度电法及瑞雷波法检测原理出发,对上述3种检测设备进行改造,设计了路基病害综合处理平台,提出了运营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无损综合检测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气耦合天线探地雷达,并对高密度电法电极及瑞雷波法检波器布设方法进行改造,可实现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检测;以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及检测对象互补性为基础,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可实现路基病害综合检测;通过路基病害综合处理平台,可实现路基病害检测数据的联合解译及路基病害的可视化及网格化显示.运营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无损综合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路基病害检测精度与效率,大大促进路基检测与养护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构的无损检测是土木工程研究的新课题,它可以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以及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物的突然破坏。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神经网络技术、负荷响应技术、非接触超声换能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软件测试自动化是软件测试的一个趋势,且单元测试在.NET框架下实现了测试脚本的自动生成。作者介绍利用单元测试中产生的测试脚本自动生成真实的基本类对象来完成集成测试,从而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软件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automatic ultrasonic system used for the inspection of pipeline girth welds is developed, in which a linear phased array transducer using electronic scan is adopted. Optimal array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coustic field for linear phased army derived from Huygens' principle. The testing method and the system structure are introduc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d array transducer system has the same detectability as that of conventional ultrasonic transducer system, but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can be simplified greatly, and the testing flexibility and the testing speed can be improved grea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