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拉里·海涅曼的《帕科的故事》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这一结果饱受争议.因为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也是入围作品之一。并且受到的赞誉更多。不久。《宠儿》又落选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家奖。对此,48位圈中人联名在《时代》杂志书评版发表声明称:尽管托妮·莫里森已经拥有了国际声誉,但是她的五部作品还没有在美国国内得到其应得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诗化小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托妮·莫里森《宠儿》中,透视法、抒情性和音乐性等诗化小说特点均有所体现。由此,可以推断《宠儿》乃是一部典型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3.
易超群 《科技信息》2009,(13):195-195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艾的经典之作,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小说体现了女性与自然被对象化、居于他者地位的相似性,展示了个人、自然与社区发展的紧密联系。小说试图建构一种男女平等、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道德价值和社会结构。本文试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宠儿》,用以倡导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服务于我们建构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对暴力以及社区的鸟托邦式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奴隶制下,母亲是奴隶,是被人拥有的物品。女性主义的叙事手法使读者理解了塞丝为争取解放、自由而作的斗争。斗争的胜利要靠建立一个更广大的社区。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宠儿》中,托妮·莫里森着重展示了女主人公塞丝的精神世界。根据文学理论中对人物形象的分类,塞丝是较为典型的心态型人物——虽然对人物外在的容貌、动作描写很少,但作者细致动人地表现了她坚韧、孤独,充满母爱的痛苦心灵。  相似文献   

6.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从问世到现在,这部小说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小说的历史资料来源、小说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可揭露黑人奴隶历史的真相,实现对美国奴隶制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宠儿》中运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效果。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在《宠儿》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怎样表达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紧密地结合社会,反映了现代美国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暴力、革命、自由、人性和种族歧视。也许莫里森并不想在她的小说里展现出存在主义,但《宠儿》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如:人生的无意义:面对虚无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行动反抗生存的荒诞从而探求生活的真义。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些人有天才,其他人能得奖作家的名声真的要靠文学奖来肯定和建立吗?1987年,拉里·海涅曼的《帕科的故事》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这一结果饱受争  相似文献   

11.
李敏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30(3):320-322,325
以《宠儿》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黑人文化音符,对作品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托尼.莫里森巧妙地把音乐融入到作品当中,有效地增添了艺术作品的视觉美和听觉美,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色调。  相似文献   

12.
牛晓红 《科技信息》2009,(26):160-161
长篇小说《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她“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写活了”。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宠儿》的语言创作中,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审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仍然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的这些不确定性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参与小说建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谷萍 《科技信息》2008,(6):203-203
托妮·莫里森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在其小说中深刻探讨了黑人妇女的解放问题。本文以她首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保琳与佩克拉母女的人生悲剧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广大的黑人妇女只有挣脱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近日在伦敦揭晓,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凭借小说《炼狱中的林肯》获此殊荣。这也是美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据报道,现年58岁的桑德斯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现定居纽约,其短篇小说曾多次获奖,《炼狱中的林肯》是其第九部作品。这部作品讲述的故事设定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一年后的1862年,结合历史事实和想象,描绘了时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相似文献   

16.
《宠儿》是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一经问世,立即轰动美国文坛,受到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作品主要讲述发生在蓝石路124号房子里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渐渐展开,这个房子的寓意越来越突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物,而是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性存在,即这栋房子其实是塞丝内心世界的象征。通过对这个房子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塞丝的内心世界,更加透彻地理解了塞丝的母爱,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17.
凡现双  张巧毅 《科技信息》2011,(24):I0021-I0021,I0023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文坛上的一块黑宝石,《宠儿》是其代表作。在《宠儿》中,莫里森从种族苦难、爱、历史等多重角度深刻揭示了美国主流文化即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对美国黑人女性心灵的扭曲及压迫,并帮助他们重新获得自己的身份,指出了争取自我解放的正确道路即让整个黑人民族团结起来,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去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和美好的未来。一直以来,《宠儿》的研究者大多数是从非洲文化、创作主题、语言、人物形象、叙事话语、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等视角来解读这部经典之作。但是,很少有学者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和关注。因此,本文试着从生态女权主义角度对它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王小洁 《科技信息》2009,(19):140-141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发表于1977年。这部小说取名子《田约》中的《所罗门之歌》,又名《雅歌》。《雅歌》相传为所罗门王所作,讲述了男女之间热烈渴求和追寻对方的动人爱情故事。生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基督徒的美国。莫里森直接以《圣经》的一个文本命名自己的小说,是否有着特殊的寓意?本文从两部作品有关人物的追寻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张静 《科技信息》2012,(1):452-453
以德国文论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文本的召唤结构为主要理论框架,对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从叙事语言和修辞格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透析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审美空间及其所创造的丰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分析了《宠儿》的主要写作特点——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在构建文章主题上的作用。认为莫里森在《宠儿》中通过魔幻世界表达了奴隶制度下的残酷现实,运用神话民俗模式揭示了文化的压制与反抗,用魔幻叙述手法传达了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