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确保水泥-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全面准确评价材料的路用性能.方法根据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材料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该材料相关试件制备、成型与方法,对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防水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揭示了水泥用量、乳化沥青用量及油灰比对其材料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兼顾高、低温性能,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干缩性能;强度和回弹模量与油灰比成反比,感温性与油灰比成正比.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防水性与高低温性能.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通过调整油灰配比来调整材料的刚-柔特性.  相似文献   

2.
乳化沥青混凝土是针对沥青有流动性较大的特征进行改性研究的一种新型材料 ,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增加了材料刚度的同时仍保留了部分粘弹性特征。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 ,了解到作为路面材料 ,乳化沥青混凝土兼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刚度大的优点和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的柔性特性  相似文献   

3.
振碾式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振动法成型试件,对不同材料组成水泥混凝土的7 d、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28 d抗折模量做对比试验,其中包括普通水泥混凝土、掺入乳化沥青的水泥混凝土、掺入乳化沥青和不同含量消泡剂的水泥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折模量值均不同程度地大于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的相应试验值,但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更具有韧性。在室内试验确定出混合料组成配比的基础上,通过振碾法铺筑了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试验路段,在不同使用时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材料配比及适宜的施工工艺下,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曹茂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5):9764-9768
乳化沥青作为一种改性沥青,可以改善传统沥青材料抗压强度不足的问题,而沥青混凝土较之水泥混凝土更适用于高等级公路中。采用瞬态瑞雷面波法检测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强度。经曲线拟合,建立了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压强度与瞬态瑞雷面波波速的关系式。应用瑞雷波法检测公路路面结构施工质量及路面强度具有快捷方便、经济、准确等优点,在同类工程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路面加铺微表处薄层罩面后新旧路面间的层间抗剪性能,采用水性环氧树脂(WER)对微表处进行改性。依据直剪试验,研究环氧树脂掺量、油石比、黏层油种类及用量、旧路面类型及水分对环氧树脂微表处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表处中加入水性环氧树脂能改善混合料的抗剪性能;与丁苯橡胶(SBR)改性乳化沥青相比,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高温及黏结性能更好,作为黏结材料对于提高路面层间抗剪性能更有优势;当微表处掺15%水性环氧树脂,油石比为7.7%,黏层油选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且用量为0.6 kg/m2 时,结构层层间抗剪性能较好;在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两种界面上,微表处与沥青混合料的层间抗剪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水泥乳化沥青-旧沥青复合胶凝体系界面微尺度力学性质,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峰值力纳米力学性质量化(PF-QNM)技术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不同材料组成条件下界面微尺度力学性质的演变规律和复合体系宏观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二者的关联性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水泥乳化沥青和旧沥青力学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反向裂缝,在旧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设土工布防裂层,土工布的加铺对层间粘结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采用压剪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布及其浸油量、旧水泥混凝土表面处理、粘结材料种类等因素对旧水泥混凝土与沥青面层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加旧水泥路面粗糙度、提高路面压实度可明显改善旧水泥路面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的粘结 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万能材料实验机对不同配合比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进行了应力-应变压缩实验,引入了延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分析了组成参数对CA砂浆延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延性的潜在应用.结果 表明:可采用延性系数D定量衡量CA砂浆的延性特性,D值越大,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越平缓.沥灰比(A/C)与水灰比(W/C)对CA砂浆微观结构及...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虽有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但其厚度较厚,抗冲击与韧性差,抗裂性较差。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形成复合化混凝土能有效的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复合化是水泥基路面材料高性能化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当今水泥混凝土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有机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为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和施工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互补性凝胶材料已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提高路面抵抗碱硅反应、冻融、渗透性等老化机制的能力.本文通过试验研究C类粉煤灰、F类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组成和比例的互补性凝胶材料组成的多组实验,包括了坍落度、密度、含气量、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挠曲强度、碱硅反应、冻融、徐变、渗透性以及干湿实验.同时,进行了四组路面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向混凝土中掺入15%~20%的C类粉煤灰和20~25%的F类粉煤灰,或者掺入15%~20%的C类粉煤灰、F类粉煤灰和矿渣粉,均能较好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水泥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水泥用量对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抗折强度和抗折回弹模量等力学参数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X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胶浆以及混凝土界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入水泥后,乳化混凝土力学参数有较大提高,并随着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水泥与乳化沥青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水泥与乳化沥青中的水相发生了水化反应,水化产物与水泥在水中的水化产物相同;呈网状的水化产物与沥青通过物理复合形成的水泥沥青胶浆,增大了沥青胶浆的粘度,改善了胶浆与集料界面的粘结,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地震造成路面开裂形成水下渗,对路面、基层及路基水损害的问题,主要通过灌缝的方式对路面开裂给予修补。文章阐述了磷矿粉乳化沥青灌缝料的制作、施工工艺和性能,其粘结强度路用性能比较优良,满足水泥混凝土路面用沥青灌缝材料的要求。该灌缝料造价低,并且存储、运输和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作为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力学特性,推荐合理结构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路面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当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厚度大于10 cm,模量大于800M Pa;水泥稳定碎石厚度大于40 cm,模量大于1 600 M Pa;土基模量大于70 M Pa,沥青路面路表弯沉、AC-10面层最大剪应力和层底弯拉应力、乳化沥青冷再生下面层最大剪应力和层底弯拉应力等效果较好.结论在路面结构层参数合理的情况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可以作为沥青路面下面层使用.  相似文献   

14.
谢占忠 《科技信息》2010,(22):I0288-I0288
通过对路面的材料特性、使用性能、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等多因素比较分析,作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这两类路面的综合技术经济评价,以确定道路的路面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反向裂缝,在旧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设土工布防裂层,土工布的加铺对层间粘结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采用压剪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布及其浸油量、旧水泥混凝土表面处理、粘结材料种类等因素对旧水泥混凝土与沥青面层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加旧水泥路面粗糙度、提高路面压实度可明显改善旧水泥路面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的粘结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双碳”背景下以乳化沥青为连续相的高性能冷黏结剂已成为全球道路行业的青睐材料.为充分提升该类非均质多相复合体系材料的工程性能,从水泥和乳化沥青的自身材料特性出发,系统地总结与梳理了不同状态下水泥与乳化沥青相互作用行为特征对高性能冷黏结剂性能影响的关键要点和研究进程.在新拌状态下,阐明了水泥颗粒与沥青液滴在吸附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变化特征,凝练了吸附行为的多尺度测试手段及评价指标;在固化过程中,阐明了水泥乳化沥青黏结剂相互作用区的微观结构特征的演化规律,归纳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能力的测试与表征方法.结果表明:多尺度表征水泥与乳化沥青相互作用的微、宏观特征,并揭示其在新拌状态和固化过程中吸附行为和强度生成的演变规律,有助于强化对水泥与乳化沥青相互作用行为的理解与表达,为后续乳化沥青类高性能冷黏结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罗祺 《科技信息》2013,(7):387-387,391
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版本中提到了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置沥青缓冲封层的技术,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泥混凝土设置沥青缓冲封层的力学分析仍未完善,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静力荷载下路面力学响应情况。通过设置沥青缓冲封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对比,同时改变沥青封层厚度找出与路面力学响应的规律以及影响程度。从而得出了沥青缓冲封层对提高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依据。通过不同厚度沥青封层力学分析,再综合造价以及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将沥青封层厚度控制在3-5cm的建议,分析结果对水泥路面沥青缓冲封层的设计以及施工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粗集料和水泥砂浆之间引入橡胶沥青界面相的方法,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半刚性路面材料——乳化橡胶沥青水泥混凝土(ERACC).通过近干根试件的压缩、弯拉、干缩、温缩、磨耗及疲劳试验,较全面地评价了该材料使用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ERACC是比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更具应用前景的半刚性路面面层新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在破损水泥混凝土旧路上铺设沥青路面,要考虑旧水泥混凝土板处理、反射裂缝的防治、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厚度控制、路面沥青和掺合物的选择;还要解决路面应力、应变特性与一般的弹性层状体系的差别、铺设和提高路面的抗渗性能等关健技术。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是指将旧沥青路面材料适当加工后进行重复利用,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水泥、石灰、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等,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时再加入部分新骨料而制成冷再生混合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以其节约资源、环保、成本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在道路养护工程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