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无疑是句法学中最常用的核心概念,也是现当代句法学中理论发展最成熟,涵盖内容最广的理论模块之一,自然长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格在不同的语法体系中表示的意义不同,即使在形式句法的不同时期,格理论的句法内涵也有差别.格经历了表示名词形态变化的"形态格",表示名词与动词语义关系的"语义格",表示抽象句法位置的"句法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以自然语言为界面实现程序自动生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以自然语言为输入界面,使用扩充的格语法进行语法语义分析,将用户描述的VC 期望程序功能的汉语篇章依次进行自动切词处理、语法处理、语义分析理解、目标程序的自动生成,最终形成满足用户要求且符合Visual C 语法的结果程序。  相似文献   

3.
格语法刍议     
陈晓锐  袁琳 《科技信息》2008,(8):183-183
语言学家菲尔墨提出了格语法这一概念,并把语义引入语法研究。本文从格语法的起源、含义、结构、转换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出发,描绘了一幅简略的格语法概论图,由此推知此理论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形式语义学关于"语法"、"句法和语义",以及"语词和语句"等概念。传统语言学所谓语法讲究对语言符号串线形排列的成分分析,现代生成语言学的Chomsky学派认为语法就是有关语言层次结构的由小到大的生成规则,类型逻辑语法等形式语义学理论所谓的语法是指基于逻辑推演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运行规律;形式语义学强调句法和语义的对应,这是形式语义学的灵魂;形式语义学在语句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功,而语词领域是语言学侧重的研究方向。从形式语义学比较语言学的不足可以看到其未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成语法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存在转换关系。本文根据Chomsky的最简方案理论,并对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在语义、句法上的差别进行研究,认为这两个结构不存在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6.
格的语法是费尔摩(Fittmor)在其论文《格之格》(1968年)提出来的,是生成语义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全面地介绍了格语法的理论及其应用,并进一步指出了其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语义格、Frame Net、Prop Bank、CPB、Nom Bank、CFN和北大中文网库等语义知识库和语义标注语料库和国内外论元结构理论和语义角色体系.采用论元结构分析理论,以藏语逻辑格为对象,详细分析了受动格、施动格、目的格、来源格和处所格所包含的语义角色,探讨了藏语动词和格助词对藏语语义角色的预测能力,提出了一个藏语语义角色体系的雏型.  相似文献   

8.
魏涛 《科技信息》2011,(30):166-166
语法和语用虽然是语言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面,甚至生成语法奠基人Chomsky强调句法自立,把句法看作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主张句法研究要独立于语义因素,尽量从内部寻求解释,但是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更看中的是其话语交流的功能价值。因此,语法的研究从根本上而言应该是为语言的应用即语用做准备的,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包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可以不需要外力作用与其客体发生致使关系。当存在于具体命题的时候,隐含被动意义,语法操作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通过解释作格动词进入作格句式后自身"动因"使句式呈现受动性语义属性,从而揭示受动性语义属性是作格动词被动意义实现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子英 《山西科技》2005,(5):100-102
格语法是自然语言处理学科的一种基本理论,问答系统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在介绍格语法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格语法的问答系统的设计及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2.
"时候"与"时间"是命名时间范畴的同义词,在一定的语义和语法基础上,可以实现互换;但二者的互换使用具有不对等性。不能互换的原因在于:语义角度,词义上、语义功能上的不对等;语法角度,句法功能和句法搭配的不对等;语值角度,表意上、语体上和修辞上的价值不对等。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法上所说的“目的格”是指结构体中带有某种目的的句法成分.这是一个少有人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目的宾语”是其中的一类.传统上,学界一般把“递归性”和“层次性”都理解为句法层面的两种属性.文章试图转换角度,结合含有“目的宾语”的短语结构形式,探讨了其后的“目的格”在语义层面也存在着递归性等特征.研究这种目的格的递归性对于认识“动词+目的宾语”结构在语义上的扩展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词汇功能语法是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形式语法理论.这一理论框架突出了词汇特别是谓词在语法理论中的功能,同时利用语法功能这一概念将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联系起来.词汇功能语法的句法层次是语境自由的,词汇功能语法为计算机处理语言带来了便利,受到了语法学家和计算机研究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先传统的从词汇语义、论元结构和句法结构上来比较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最后在原则参数与构式压制理论下对这三类动词的分类提出质疑,认为所有动词在进入句法语义层面之前,表现相同的语义角色层级序列,只是在不同的语言或者不同的句式结构中表现出他们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A得不能再A"格式是语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形式,很值得探讨.文章将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A"的准入条件及该格式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篇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总结这一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语言学派对"格"概念有不同的解读,如"词形格""语义格""句法格"等.在格形态缺乏的汉语和英语中,介词都具有格标记的功能.在SOV语序的语言中,格标记具有分化施受歧义的作用.结合藏缅族语言,我们尝试分析了主宾格标记的不对称,进而建立了"主格标记蕴涵宾格标记"这一蕴涵共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借鉴传统语法理论探讨否定词“不”在句法否定中的位置。“不”可以作为否定短语NegP的中心语,而其可能带有的情态意义使其更可能处于C中。对“不”的句法地位描写的过程体现了语法研究中语法与语义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生成语法与传统语法理论互为补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Halliday在对作格概念作了延伸之后,将语义作格的概念引入系统功能语法,他认为小句作格分析是及物分析的补充。本文在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句都可以进行及物分析,但并不是都可以做作格分析。作格性与及物性分属不同的语义系统,所以,两种分析并非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的格语法翻译理论,是对菲尔墨格语法的利用和发展。它认为,一个句子由动词(或具有动词性质的形容词和名词)及动词的格构成,强调双语翻译应建立在理清句子深层结构及句子成分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之上,不能拘泥于源语表层结构中的格。格语法翻译理论有助于帮助译者摆脱源语句子表层结构的束缚,有效提高译文质量,并促进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