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搞清楚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等问题,对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始终不渝地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①。综观邓小平的言论,“关键是发展经济”表现在他的各篇谈话、文章的字里行间,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可以说,“关国是发展经济”是贯穿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根主线。“关键是发展经济”的论点,既是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正确把握,又是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刻反思,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本文试对此略加论述。“关键是发展经济”是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处于大转折、大分化、大改组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对于指导以后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与邓小平“南方谈话”分不开的。南方谈话在关键时候消除“左倾”错误疑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行;在关键时候澄清“右倾”错误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浅议“思想更解放一点”陈雷,黎晓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要求我们“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这三个“一点”精僻地概括了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和任务.在这三个‘一点’中,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邓小平资本主义观的研究始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以1997年党的“十五大”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邓小平“怎样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展开的。文章就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作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对其“共同富裕”思想所作的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同样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还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号召全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敢闯敢冒,奋身投入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去,为达到共同富裕目标而奋斗。邓小平同志这一“共同富裕”思想,既是他本人多年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研究与探索的理论升华,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既是破…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来自右和“左”两方面的干扰。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既要防右,又要防“左”。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告诫我们党:“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这些论断,对于正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在对待右和“左”的问题上,人们有一种糊涂观念,认为“左”是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面对中国的徘徊局面,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务实、非凡的气度和超人的胆略,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复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谈话。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一大报告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创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9.
采访张俊是在周日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午后,见了面后他的第一句话“我是一个血管里淌着北方农民血液的人。”让我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位文弱的“书生”与五大三粗的北方汉子联系起来。而接下去的谈话更让我没想到这位外表瘦弱、颇有江南“书生气”的儒雅学士,对习武练功有着极深的造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是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华中理工大学武术气功协会主席。有道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俊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 CTO。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研究"南方谈话"及其影响的关键,20年来政、学界认识并不一致。笔者认为,其核心内容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显著特点是针对性强。邓小平始终认为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成功的标志。站在领导中国改革第一线的主管过农村工作的万里和田纪云,在"南方谈话"发表后立即进行了阐发。他们阐发的观点,完善、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诸多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再出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南方谈话"与万里、田纪云阐发的精神,对当今中国依然有着指导意义,这主要表现为:沿着党的基本路线指引的方向,发扬敢闯的精神,继续改革、前进;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相信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真实性,以及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不仅讲过“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邓小平文选(三)》第316页),而且在南方谈话中称赞“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说后者“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同上第382一383员)。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们还可以看出,邓的这种思路,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的“天道哲学”的一种反映;在老聃-张戴一工夫之等人一脉相承的中国唯物主义思路中.人之外的“天道”及其运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构成了世界发…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南巡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三条标准,他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条标准,是辩证的、统一的,而其中更为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三条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看来,“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各个国家都应该独立自主地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各自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国模式”是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可以为别的国家提供借鉴,但不能照搬.中国的实践在发展,“中国模式”也应该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对“中国模式”的思考对我们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意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较之十几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有许多相同点,也有其更为科学,更符合时代的精神。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核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比较,以图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表达了中华民族争取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雄心壮志。他不顾87岁高龄,沿途不辞劳苦,孜孜不倦地对干部和群众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吹响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军号。他的“经济发展要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新思想,以及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判断,成为全民共识。为什么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呢?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给我们指明的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全省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在1993年,各级党政、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南方谈话"内涵丰富,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四大作出的三大决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都贯穿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笔者体会,邓小平同志这一指示的要义,并不是说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资”姓“社”,而是要求我们打破“左”的教条主义的框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判断什么是“资”什么是“社”,以及正确地对待“资”和“社”。只有正确地对待“资”和“社”,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鼓舞下,神州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中国经济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气和广阔前景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巨龙已经升空”,中国的腾飞势不可挡。两岸三地经贸合作成为热门话题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升温,香港、台湾掀起了进一步加强同大陆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热  相似文献   

20.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等扯起“两个凡是”的大旗,维护“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1975年整顿中因否定“文化大革命”而被第三次打倒的邓小平复出后,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反对“两个凡是”,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带领人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包括三小段,后一阶段包括两小段.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党和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文化大革命”弊端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新政策,邓小平将其概括为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邓小平得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结论.自此,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