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河北省廊坊地区土壤中分离出46—8、46—5、46—16等菌株,经全面分类鉴定,应属于游动放线菌科(Actinoplanaceae Coch)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Couch)。这三株菌的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相同,且均有别于国内外已报导的已知种和新种,定名为灰褐游动放线菌新种(Actinoplanes griseobrunneus nsp.)。 在进行放线菌稀有属种的分离筛选过程中,从河北省廊坊地区土壤中分离出46—8、46—5、46—16三个菌株,其特征相同,均具有游动放线菌科游动放线菌属的特点,应隶于游动放线菌属。经与国内外文献资料所报道的已知种和新种进行比较,其孢囊和孢囊孢子的形状、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所有比较种均有显著的区别,定为新种。 本文报道这一新种的全面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孢囊放线菌(Actinosporangium)是目前国际上有争议的一属放线菌。这属放线菌比较罕见,我国未发现过这种菌。在分离筛选稀有放线菌的过程中,我们从河北省保定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8562),其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上均能形成假孢囊,细胞壁Ⅰ型,形态结构与游动放线菌科各属和链霉菌科其它各属以及有假孢囊的马杜拉放线菌属有明显的区别,应列入链霉菌科成为独立的一个属——孢囊放线菌属。经形态与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全面鉴定,并与国际上已知孢囊放线菌进行比较,8563菌株同已知孢囊放线菌近似种明显不同,应是新种,因其气生菌丝和假孢囊呈紫褐色,定名为紫褐孢囊放线菌新种(Actinosporangium violaceofuscum sp.nov.)。 本文对这一新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进行了描述,并对孢囊放线菌属的存在及其分类地位问题提出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放线菌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不同的生境区域,并采集24份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别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对所分离纯化的放线菌进行初步鉴定;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部分放线菌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茂兰保护区土样中共分离出126株放线菌菌株,其中链霉菌属菌株占总数的91.3%,为烬灰类群、黄色类群、金色类群等;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23株放线菌进行16S rDNA测序。经鉴定,其中21株属于链霉菌属、1株为诺卡氏菌属、1株为小单孢菌属。初步揭示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和生境分布,为贵州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分布和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从云南地区分离到的34株生抱囊放线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全细胞壁化学组分的分析,并据其孢囊着生的位置、形状;细胞壁的化学组分将它们初步归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依其在五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将其作了初步的分组。  相似文献   

5.
从榆中县北山干旱地区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8株放线菌菌株,对其形态特征、在6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经鉴定,其中包括4个属、11个种的放线菌.对各菌种在作物根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萌动早期,选取甘肃马衔山地区两种典型的生境,进行了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从两样地共得到细菌菌株47株,分属于12个属;放线菌菌株31株,分属于3个属;真菌菌株20株,分属于4个属.同一地区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林缘河滩沙棘灌丛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阳坡干旱草地;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贵州黄果树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贵州黄果树采集土壤样品19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和不同培养基对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贵州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差别较大,从贵州黄果树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出的32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小单孢菌属、放线菌科和非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8.
一株富含类胡萝卜素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不同生物环境中分离紫色非硫菌,测定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碳氮源利用情况、最适生长pH值及盐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后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分离自暨南大学明湖底泥的菌株R2,在所分离的8株紫色非硫菌中,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最高,为4.83 mg/g(干菌体),该菌株符合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的生物学特性,其最适生长pH为7.0,盐度为0.2%;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与红游动菌属的Rhodoplanessp.HA17相似性为99.4%.可确定筛选出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该菌株属于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地区植物根际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筛选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的药源菌株,采用改良聚乳酸-明胶和海藻糖-脯氨酸2种培养基,选择分离采自厦门市翔安区香山风景区、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及玄武湖公园的17份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并进行16SrRNA基因鉴定、系统进化分析及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到178株放线菌,其中链霉菌151株,其余27株为稀有放线菌,占总数的15.2%.稀有放线菌分布在9个属中: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拟孢囊菌属(Kibdelosporangium)、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和栖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包含2株新种.对分离得到的所有放线菌进行液体小量发酵,并测定其发酵粗提物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所测定的178株放线菌中,有82株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占供测菌株的46.1%;有60株对一种或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的33.7%.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际土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其中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较强的菌株可为后续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10.
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放线菌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特征,从黔东北区域采取土样61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利用3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放线菌,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土样中共分离出80株放线菌株,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22株进行分子鉴定,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属于链霉菌属(17株)、诺卡氏菌属(2株)、小单孢菌属(2株)、高温单孢菌属(1株),链霉菌属放线菌占了77%。并有5株放线菌分别对大肠杆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青霉菌(2株)具有抑菌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为贵州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分布和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替考拉宁是采用放线菌发酵生产的一种重要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中有机氮源的选择对替考拉宁的产量有较大影响,比较了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豆饼粉、酵母粉及蛋白胨对替考拉宁发酵单位的影响,结果表明,2%酵母粉的效果最优,其效价比等量豆饼粉提高16%,比等量蛋白胨提高20%.  相似文献   

12.
不论干雨季,橡胶、胡椒和咖啡根际土壤放线菌中,链霉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占总分离频率的40%以上.其中,三作物根际土壤的链霉菌、链轮丝菌、马杜拉放线菌和孢囊放线菌等属的分离频率干季高于雨季、而小单孢菌、诺卡氏菌、游动放线菌、间孢囊菌和钦氏菌等属的分离频率雨季高于干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甘肃庆阳巴家嘴第四系底部地层中发现的2种真马化石研究得出,其地质年龄为2.5Ma B.P,是欧亚大陆发现最早真马化石的地点之一。认为:第四纪初真马从北美向欧亚大陆快速扩散的背景,是全球冰期气候的出现;中国与整个欧亚大陆一样,在一系列年龄为 2. 5 Ma B.P.的地点发现了最早的真马;这些化石显示出种级单元丰富的多样性,即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常常同时有2种真马共同生活,还有三趾马共生;这是在气候突变条件下动物快速扩散事件产生的适应辐射,为区域叠覆成种理论提供了大型动物成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从花园土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其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上形成假孢囊,气生菌丝亦形成螺旋状孢子丝,细胞壁Ⅰ型,应列入孢囊放线菌属。由于这株菌与国际上已报道孢囊放线菌属的种均不相同,因而是一个新种,定名为灰色孢囊放线菌新种(Actinosporangium griseus sp·nov·)。这是我们继已发现的紫褐孢囊放线菌新种之后的我国又一个同属新种。  相似文献   

15.
 从云南西双版纳分离到的1株中温放线菌N-98-1272(以下简称1272).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链霉菌属的已知种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链霉菌属的1个新种,命名为版纳链霉菌(Streptomyces ban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峨眉山的刀毛摇蚊属一新种,订名峨眉刀毛摇蚊Doithrixemeiensis,新种与已知本属产自北美的5个种雄性外生殖器构造显著不同,该新种所在属亦为东洋区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铁线蕨属(Adiantum L.)的多数种类是药用植物,也是美丽的观赏植物。本文以检索表形式介绍贵州迄今所知的本属16种植物,内含四个贵州新纪录种;同时对某些种类的分类地位提出探讨性意见,以供应用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真枝藻属Stigonema Ag.植物在广东省(包括海南岛)分布广,种类多,计有20种和6变种·其中16种和9变种为广东省新记录,6种和5变种为我国新记录,4种为新种,一个为新变种·新种和新变种为:南雄真枝藻Stigonema nanxiongensis sp.nov.、海南真枝藻St.hainanensis sp.nov.、乐昌真枝藻St.lechaingensis sp.nov.、胶团真枝藻St.gelatinosum sp.nov.和畸形真枝藻长殖段变种St.informe var.longihormogo-natum var.nov..本文标本采自海拔300—1200米的高山林区,主要生长于岩石表,多数混生于苔藓植物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