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徐威  张弘  孟燕 《科技信息》2011,(35):265-26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外延扩张基本形成,已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而进入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发展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作为高教大省,正处于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应审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状况,着重处理好教师队伍建设中数量、质量、师资管理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求陕西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时代,人自身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在构思高校发展理念时,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模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模式后高校的办学现状,探讨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相应的进化方向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和特色求发展,以期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在国外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作为最早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之一的高校,邓迪大学医学院在学习成果确定、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高校应实现四大转变:一是树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由"重投入"向"重产出"转变;二是建立持续评估机制,由"重外部监管"向"重内部驱动"转变;三是探寻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四是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由"单一主体参与"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  相似文献   

5.
后发高校的模仿理念发生了三次批判性发展,由大学萌芽时洋务学堂的"中体西用"办学指导理念转变为维新变法时京师大学堂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国立大学时期形成了"超轶政治之教育"办学理念。不管如何变化,始终以国家、民族复兴的价值诉求为核心指导理念。以此为依据,近代后发高校也呈多样化形态的模仿,最初是照搬模仿,然后是自主探索模仿,同时也存在教会大学独特办学模仿形态,通过后发模仿过程逐步完成了由国家主导的模仿向高校的自主模仿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体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形势和科教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体育管理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学科,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即高校体育管理必须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高校体育学科必须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统一办学模式,走个性化办学模式,使自身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现状是区域内高校过于集中,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在地域上双雄并立,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区域间落差大,部分地区高等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区域间高校数量的差距大于区域GDP的差距等。结合高校空间布局现状与区域发展概况发现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空间布局可以更加合理,其布局构想可以概括为"一轴两翼",即以京、津、廊高等教育发展轴为基础,大滨海地区高等教育研发带和城镇密集地区人力资源储备带为两翼,在智力和人才上为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高校学报应该要加强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刊理念。《百色学院学报》通过内涵式发展与产业化效应的有机结合,对如何办好地方应用型高校学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高校连续的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扩招,一方面表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对现代化人才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形势,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所以,当代大学生应清醒地认清自己的处境,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市场化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与综合运作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其中就表现为学 生评价体系的固有模式和实现方式远远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鉴于此,使评价标准由外在身份型向内在素 质型转变。要求做到引入人本主义理念,引进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概念内涵,周延评价概念外延,在整体上 更新学生评价机制,使高等教育向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和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改变理念,把"服务空间"转变成为"空间服务",将原有物理空间打造成优质的潜在文化服务。针对师生的日益变化的需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功能空间改造,构建文化氛围,提供多元空间和创新服务,日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改革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和谐发展,大而不强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回避的现实.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模式的转变,而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和战略的转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表现为一种模式,到呈现为一种理念,目前已进入到了一个战略发展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高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优化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规模的合理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提升效益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潘篪 《科技资讯》2007,(33):183
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高校管理者应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管理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大势所趋。高校后勤社会化,打破了过去由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由学校包管学生吃住的传统,是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这种崭新的后勤管理服务体制的形成,引发了从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到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学习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变化,使高校后勤在传统的"育人"工作方面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后勤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做出应对之策,以强烈的时代感来开创后勤社会化,确保其教育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阈下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菁 《科技信息》2009,(31):143-143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理念的确立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大学教育理念转变的分析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来自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挑战,也面临国内兄弟高校的激烈竞争。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接挑战?时下众多高校都在打出多科性、综合性高校建设改革的王牌,争取早日能有各兄弟院校之间树立自己“博大”的品牌形象。想面面俱到,但忽视了精品学科、特色办学的高校改革的根本理念。然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建设在国内高校竞争中的特色性。这不是与目标发展相偏离了吗?这不得不使我们要重新去认识高校改革的本质与根本理念,重新制定适合于各高校本身发展特点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给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尊重读者的个性差异,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着眼于新的实际,更新了发展理念、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提出和发展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我们在处理经济建设的好与快关系的理念和准则上实现了重大战略转变,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意义,转型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19.
"融入社会"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理念。该理念的有效推行得益于加拿大高等学校拥有高度自主的办学权、多样化的教育经费、多样化的师资结构和灵活的考核机制,其分别为加拿大教育理念的推行提供了制度、经费、师资和机制保障。"回归社会"则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对中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启示,这意味着中国高校的改革可以从强化服务社会的理念、推进高校的"去行政化"和加快高校师资结构的多样化进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在"大扩招"前积淀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如课程设置结构化,重视集体教研和传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学要求严格,小班教学、师生互动,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节。但"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本科教学问题尤为突出,如过于强调拓宽知识面和通才教育,忽视专业教育;"短平快"专业大量开设,知识结构平面化;大班授课,教学互动缺失;重科研轻教学,严重偏离高校本质要求;部分必要教学环节缺失,教学要求松懈;实践教学严重"缩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等。推进我国后大众化时期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回归"大扩招"前的成功做法,也要立足当代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大胆创新和实践。在培养目标视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在契合大众化教育实际视角上,坚持多层次育人;在服务社会视角上,注重人才培养特色的塑造;在课堂教学视角上,高度重视学生的秉性和特点;在学生学习性投入视角上,注重综合性指标分析、院校教育过程诊断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改进;在教学与科研关系视角上,注重科研为教学服务,不断开发出新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