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结合燕山水库进水塔施工方案,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施工期混凝土最大温升为29.934℃,浇注后3-4 d即达到峰值,最大温差均不超过24℃.温度应力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应力最大值1.68 MPa,出现在两层混凝土浇筑的接触面,由浇筑时产生的瞬时温差引起.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厚墙结构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 ,此类结构要考虑水泥的水化热作用。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出水化热最大内外温差 ,混凝土收缩用等效温差的方法进行考虑。用等效荷载法解出温度自约束应力 ,以此验算混凝土结构表面是否开裂 ,从而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3.
表面保温对施工期闸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严寒季节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常采用各种表面保温措施以防止裂缝的产生.针对水闸这一典型的水利工程结构,分析水闸施工期闸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变化规律与开裂机理,阐述了不同表面保温措施对闸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强的表面保温可以大大减小闸墩混凝土早期内外温差和表面拉应力,防止产生表面裂缝,但同时使得后期闸墩内部拉应力增大,产生贯穿性裂缝的可能性增加.对于不同的工程,应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选择适合本工程的表面保温措施,以减小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关键是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升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温度应力,从而达到控制混凝土开裂的目的。以无锡市红星桥工程为例,从混凝土材料优选、施工及布设冷却管等方面入手,对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冷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大体积混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及温度收缩应力,结合武汉市某住宅楼工程筏板基础底板,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三维瞬态温度场及温度收缩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模拟了武汉市冬夏季该筏板基础底板的瞬态温度场及温度收缩应力,以及不同厚度的混凝土筏板基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冬夏季混凝土开裂情况.结果表明:冬季混凝土浇筑第四天,混凝土筏板基础上表面混凝土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开裂;夏季混凝土筏板基础由于混凝土表面最大主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不会开裂.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由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是致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好内外温差和温度变形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方法。文中依据现有理论与工程经验,结合具体工程的结构特点采取措施,对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桥梁承台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与骨料品种、配合比、外加剂掺合料、浇筑温度、浇筑顺序、外界气温、保温措施、养护条件等直接相关,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我国的大型、特大型工程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也越来越多,如何控制和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日益显得重要。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或把裂缝控制在某个界限内,进行温度控制的内容一般有两类:一是为了防止表面裂缝而控制内外温差和表面温度陡降;二是为防止结构内部出现裂缝或贯穿裂缝而控制内部温差。这些温差的控制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温升、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内部最低温度等的控制。本文仅就工程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针对混凝土水化放热过程中内热源随时间变化的问题,采用杜哈美尔定理推导出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墙水化放热温度场的解析解.由大体积混凝土墙水化放热温度场解析解可知,混凝土水化放热过程中,混凝土内某一点温度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温度变化近似符合指数函数之和;某一时刻混凝土内温度从核心到表面逐渐降低,且温度分布近似符合三角函数.结合解析解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随着混凝土厚度、入模温度、混凝土绝热温升和单方胶凝材料对应系数的增大,混凝土养护阶段核心最高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里表温差增大;随着表面传热系数增加,混凝土养护阶段核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降低,但是混凝土里表温差增大.混凝土内最大自约束应力正比于里表温差,因此通过分层浇筑、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减小混凝土表面传热系数、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和单方胶凝材料对应系数等方式可以减小混凝土内最大自约束应力,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施工期温度作用常常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底板等重点关注的结构进行了非稳定温度场及温度徐变应力场的研究,考查了温度徐变应力场对底板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底板内部和表面较大的温差使底板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对于有添加剂的混凝土,底板结构温度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探讨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养护的过程中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边界条件的约束而导致的,基于四维温度场理论,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温度测点和温控方案,建立较为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考虑混凝土的实际力学性能非线性增长的特性,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的温度变化过程、温度场分布及应力分布情况,发现数值分析结果与规范吻合较好,其结果可为类似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据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由温度引起的温度应力以及最大伸缩缝间距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控制裂缝的主要措施,为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瞬态温度场理论,运用有限元程序ANSYS的通用平台,建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湖北野三河大桥3#主墩混凝土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及仿真应力场,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计算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施工期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要素的智能快速识别,提高智能温控系统的反馈及预测模型精度,提出了一套智能算法对物联网技术采集到的各类温控要素原始测值进行识别及转化。针对浇筑温度、浇筑时间、最高温度、内外温差、冷却通水起止时间与表面保温覆盖等施工期关键温控参数,结合工程经验分别给出相应识别任务的判定逻辑并编写对应程序,然后应用多个实际工程数据进行验证,并分析各识别功能的准确率。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识别效果良好,能够实现温控要素采集的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化、精准化,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却水管通水冷却是大体积混凝土坝施工期主要温控措施,而冷却水管埋设布置形式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利用有限元热流耦合精细算法,考虑了冷却水管中水流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对流热交换机制,真实反映冷却水管附近温度梯度,对冷却水管在仓面上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进行详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水管埋设布置方式,采用冷却水管双循环的布置方式更能充分发挥水管冷却作用,且能有效改善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应力分布,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比较大,水泥在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出较大的水化热,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加以注意和控制,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从而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危及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因此,对混凝土温度裂缝加以研究和控制是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和影响裂缝发展的各种因素,研究了温度裂缝控制的措施,参照了已有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计算及预测方法,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有效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沥青面层施工时的高温对公铁两用CFRP板加固的箱梁桥顶板疲劳性能的影响,在室内对粘贴CFRP板前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高温环境下的疲劳模拟对比试验.从钢筋、混凝土、CFRP应变的角度,开展了高温对粘贴CFRP板的钢筋混凝土试验梁疲劳裂缝发展、挠度增长规律、黏结胶层及界面应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阶段后粘贴CFRP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在疲劳强度、刚度、阻止裂缝发展、抗弯极限承载能力等方面都比未粘贴CFRP板前有所提高.极限承载能力提高了24.6%,刚度提高了23.0%,平均最大裂缝减小了15.2%.  相似文献   

18.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温度差、温度应力控制的计算分析方法,应用到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中,有效控制了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引起的裂缝,保证了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对底板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裂缝控制,保证该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不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20.
石门子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场实测与仿真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碾压混凝土坝的非稳定温度场是进行仿真应力计算和设计的基础。根据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 ,分析各热学参数和非热学参数对非稳定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对石门子工程(在建 )进行工程实际监测 ,取得了一些高程测点实测温度变化过程 ,并与仿真计算结果相比较。为模拟混凝土中粉煤灰后期放热 ,提出双 e曲线模型 ,使仿真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按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非稳定温度场的计算预测 ,从而对大坝后期浇筑作指导 ,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