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隧道施工通风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工程洞室施工中的隧洞通风,通过对理想状态下气体运动状态及通风过程的分析研究,得出施工通风过程中有害气体扩散的浓度变化公式,揭示有害气体的扩散变化规律,用工程实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有害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在不同通风量下隧洞的通风效果,结果表明恒通风量通风模式在节能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般有害气体防治措施的不足,介绍了一系列处理台子山隧道两侧采空区有害气体的方法,并总结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有毒有害气体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六盘山隧道为新建天平铁路第一特长隧道,隧道2#斜井施工区需要穿越含H2S地层,有毒有害气体施工质量都对隧道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中的每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论文就隧道穿越该段施工中的工序控制、规范施工进行论述,就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等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穿越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的隧道施工的预防、治理措施,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下浅层有害气体是影响地下交通工程施工与后期运营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地质成藏特征的研究可有效指导治理措施的设计部署。以昆明地铁2号线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中有害气体喷发重点区段现场勘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分析了浅层有害气体成藏特征。该工程区段地下浅层有害气体是赋存于第四系泥炭质土层中以甲烷组分为主的小型、低压生物气。含气层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福保路段揭露两层含气层中的下部含气层与地铁结构线为纵贯关系,施工危险性较大;而该段上部含气层以及官南路段含气层均不与地铁结构线交叉,危险性较小。尽管由于前期工程施工导致勘察区段地下有害气体压力与流量降低,但不排除勘察区间或周边存在小型高压气体聚集区的可能性,故建议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地下有害气体进行同步探测,对于高压气层采取提前排气与压入式机械通风处理措施,同时加强现场有害气体监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电工程的大开发,目前,很多水电工程已经转入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发达、水利资源丰富的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因此,建设者必然遇到很多施工高原技术和高山技术问题,其中高原特长隧道的施工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类施工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川西高原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专用大梁子隧道工程的施工实际,对高原特长隧道的施工技术做简述。  相似文献   

6.
复杂洞室群施工期通风有害气体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认识复杂洞室群施工期联动通风中有害气体扩散的特点,该文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射流理论,针对某地下洞库工程建立了湍流k-ε数学模型,模拟了压入式风机与吸出式风机联合通风、压入式风机与通风竖井联合通风这2种方案的有害气体扩散过程,得到了主洞室中不同截面CO体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了不同通风出口的排烟总量,比较了这2种方案的通风效果。结果表明:复杂洞室群通风中适当布置吸出式风机可提高通风效率、减轻施工巷道的排烟压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尝试着用排放后处理措施及燃油乳化等化学法进行控制,并在6110A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显示,NOx等有害气体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陈锐朗  乔永平 《科技资讯》2012,(26):99-99,101
在汽车尾气排放中,二氧化碳(CO2)占了非常大的比重。由于其无污染性,因此没引起人们的重视。但CO2由于排放量巨大,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从火灾、水灾和有害气体三方面阐述了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分析了各隐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乌鞘岭特长隧道斜井施工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鞘岭特长隧道斜井施工通风为例,从施工环境、风量计算、风机选型、风向与风压控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尤其在负荷条件下,工程机械的进氧量不足,导致尾气CO、HC等的排放增多,尾气已为高原地区地下工程施工通风与污染控制的主要因素.结合关角隧道施工,对所使用的工程机械进行了尾气测试,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得到了高原地区工程机械尾气排放规律,为高原地区地下工程的施工通风设计、控制污染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处理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简称CFD软件)对紫坪铺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处理效果进行模拟,从瓦斯浓度降低方面来看,1m/s风速能满足通风要求,0.5m/s风速基本能满足通风要求,0.2m/s风速不能满足通风要求。通过现场风速与瓦斯浓度的监测,在掌子面风速为0.5~0.6m/s时,隧道内瓦斯浓度在允许浓度范围之内。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瓦斯隧道开挖过程中通风设备布置对通风效果的影响机制,以城开高速鸡鸣隧道为研究对象,考虑风筒直径、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风筒高度三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瓦斯平均浓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瓦斯浓度在施工通风影响下的分布特点,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9种布置方案下三个因素对三种施工情况下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掌子面顶角、底角及下掌子面底角处,瓦斯分布较为集中,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该区域的监测;回风侧瓦斯浓度高于进风侧。不同的施工情况下,三个因素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即在整体掌子面或仅有上掌子面施工的情况下,三个因素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风筒高度、风筒直径、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仅有下掌子面施工时则依次为:风筒直径、风筒高度、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台阶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工况下的以提高通风效率为目的的通风设备布置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不良冻土现象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铁路将遇到大片多年冻土 .讨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分布规律和不良冻土现象及其对青藏铁路修建的影响 ,提出一个针对铁路建设的工程地质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15.
再生工程机械化施工系统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再生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和施工机械的基本配置原则,给出了铣刨机、搅拌设备、摊铺机和压实机械等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各工作面施工机械的数量和初配机群参数的确定提供了计算依据。以设备台班费综合利用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机群配置优化模型,并结合广佛高速公路大修工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16.
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基于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优化和碳减排双赢的改进路径,构建基于工期-成本-质量-碳排放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选择模拟退火算法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参考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和《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计算施工机械的台班碳排放量;将新型机械配置纳入碳排放因素,建立以工期、成本、质量和碳排放为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目标偏好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考虑碳排放的机群配置优化模型,以滇中引水工程万家隧洞3号支洞为例开展多目标约束下的施工机群配置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目标偏好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全面地考量施工机群对环境的影响性;计算得出该施工机群主要碳排放源为隧道多功能作业台车和混凝土搅拌站,碳排放量(以CO2计)达到1 000.kg/台班。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可以有效增强全局寻优的搜索能力,识别施工机械中碳排放关键风险源,模型优化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运营隧道裂损衬砌置换后新结构受力特性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衬砌置换的适用性,依托某二级公路隧道治理工程,对裂损二次衬砌置换后的结构受力特性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原初期支护与新施作的衬砌间接触压力较小,其值低于围岩松动压力计算值,且其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二次衬砌内力分布规律与接触压力分布规律类似,其轴力及弯矩值整体较小,表明衬砌置换后并未发挥明显承载作用,反映出依托工程采用衬砌置换手段并不合理.结合现场测试结果及衬砌置换施工实际情况,对衬砌置换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衬砌置换的适用条件及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再生工程机械化施工系统的运行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工程机械化施工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研究了系统中铣刨、搅拌、摊铺和压实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依据再生工程中铣刨机、搅拌设备、摊铺机和压路机等主要机械的运行规律,分析了各子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各子系统在稳态时的状态概率表达式,从而推导出子系统中需要服务的运输车数、等待服务的运输车数、运输车辆的等待服务时间等状况指标。最后,基于施工系统的理想工作状态,建立了施工系统初配机群配置方案合理性的数值判断标准。研究表明,各子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机群合理性判断标准可为建立再生工程机械化施工系统优化配置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铁五号线近接玉蜓桥施工为工程背景,运用三维有限元程序ANSYS对地铁区间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隧道开挖对玉蜓桥桥台及地面环境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铁五号线近接玉蜓桥施工时,对地面环境和桥台的影响均可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无需采取额外的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