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盆栽法分别对10种北京地区常用园林灌木单株的耗水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试验苗木在不同灌溉量处理下的耗水特性及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0种灌木的总蒸散量排序为:金叶女贞≥金银木≥丁香〉胶东卫茅〉紫薇〉棣棠≥红瑞木≥紫叶小檗〉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强,10种灌木的蒸腾耗水量表现出依次下降的趋势,植物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与灌溉量成正相关,灌溉量越高植物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越大。不同处理下10种灌木冠幅、株高的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随灌溉量降低而减小的趋势,但叶面积随灌溉量增多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模式建构应该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地平和科学方法之上。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的全球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环境奴役,因而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将蕴藏在其文本中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练成一种显性的理论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图景——在现有条件下根据"全球视野"和"地方特色"设计出走向生态文明的思想方案和实践模式。构建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文明社会,要将系统论和整体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构建生态文明模式的基本方法;将遏制和超越资本逻辑,以人为本,调节生产和引导消费等作为生态文明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4.
论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机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文章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含义,考察了生态补偿的产生过程、经济学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研究了生态补偿的误区和症结,从提高自然资源的产权意识、完善生态税收制度等角度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作为一种先进的生态世界观,以人与自然界关系为基本问题,提供认识世界的新的理论框架。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石,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过程的现实,力图站在新的理论高度把握循环经济发展的本质与核心,探究循环经济发展的四重维度;科学技术范式的生态转向(知识维),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的生态转向(生产维),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制度维)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生态回归(文化维),从而揭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6.
7.
西方的深生态运动:生态危机的困惑和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生态运动企图通过经济途径,以价值的先在性,通过哲学来阐明某些基本假定。浅生态和深生态运动不同。浅生态认为,离开了人类的需要,自然是没有价值的。深生态坚持认为自然不依赖人类的利益,它有自己的权力和价值。深生态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哲理。在深生态中,提出了二个最终规范(自我实现和生物中心平等论)和八项基本原则。同时,对基本原则,作了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关于绿色消费的生态哲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绿色消费是一个全新的消费理念。它既是时传统消费模式的反思批判,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有必要通过对绿色消费可持续性的生态哲学反思以及时现实格局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消费重要性的学术探讨,来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全新消费模式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工具技术理性无度扩张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理性的成长将引导全球生态文明的展开。生态理性是智性分析与悟性体验相统一的综合性思维方式;遵循最优化价值原则;追求限度性和谐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在现实中发育、成熟的可能性突出存在于在以下方面:人类对自身理性边界的认知日益清晰,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趋势被控制;全球性生态危机戳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冲突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政治化,成为阻断资本与工具技术理性合谋的重要力量;生态理性支配下的文明方式曾经并正在局部地域展开。 相似文献
10.
工具技术理性无度扩张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理性的成长将引导全球生态文明的展开。生态理性是智性分析与悟性体验相统一的综合性思维方式;遵循最优化价值原则;追求限度性和谐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在现实中发育、成熟的可能性突出存在于在以下方面:人类对自身理性边界的认知日益清晰,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趋势被控制;全球性生态危机戳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冲突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政治化,成为阻断资本与工具技术理性合谋的重要力量;生态理性支配下的文明方式曾经并正在局部地域展开。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变革的、理论的、行动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使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学的某些基本话语发生了变革.在生态伦理付诸实践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原则、整体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技术支撑原则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必要的,而节制贪欲原则是关键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论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安全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的破坏或威胁。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生态安全问题的产生,研究了其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生态安全的特点,探讨了应对生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理性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密切关注。作为一个缘起于西方语境并超越不同理论视域的重要概念,其研究视角宽泛、内涵特征复杂,需从整体上把握。通过对生态理性核心内涵的系统呈现、建构逻辑的多元梳理、实践指向的深入分析来深化对生态理性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研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构建和谐教育的生态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理念是“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和借用,从生态学角度看,教育和谐就是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谐教育具有整体效应、边缘效应、耐度定律和最适宜原则、竞争机制和协同进化等基本生态规律,和谐教育构建的生态策略首要的就是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需要在世界大变局中深入地理解和阐释。首先,在二者概念产生的历史过程中,提出强化和弱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以及从生命共同体的集合实体概念类比扩展到方法论意义。其次,二者的逻辑建构,既体现在世界生态文明实践观念发展的新阶段和理论观念的创新,也体现在人类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