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工业设计是由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互交叉、渗透、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我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其机械工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近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如何依托机械工程学科的先进制造技术与设备条件及其较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来构筑工业设计特色教育平台,是当前工业设计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了我校机械学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造类高职教育注重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通过分析这一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满足毕业要求的13种能力。先进制造技术日新月异、内容广博,反映最前沿制造水准。结合高职教育机械制造类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结合13种能力的培养,从师资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和教学过程一体化5个方面阐述一体化的实施。在先进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基础,面向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实现对学生的机械设计、工艺、制造与检测一体化培养,注重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制造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出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原则,结合三年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标准,提出满足毕业要求的十三种能力。基于十三种能力,进一步细化专业培养目标,并与能力形成矩阵表,以便于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是促进国民经济和提高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保障.先进制造技术被看作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衡量指标,拥有先进制品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就掌握了激烈竞争中的主动权.但受我国基本国情影响,在此方面与国法发达国家对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生产中呈现组诸多不足.因此,我们对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研究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一切优越条件.笔者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各自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对其二者内在关系进行论述,并且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我国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课程体系改革的角度出发,探索"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群整体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的改革,解决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业工程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为例,根据该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教学理念,设计了一种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综合实验系统,该系统以现代供应链的运作为背景,突出生产制造、供应、物流及销售环节,具有系统化和综合性,真实性等特点,建成后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贾静 《科技信息》2011,(17):I0124-I0125,I0081
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日益旺盛,机械制造技术发展对机电类人才水平提高。因此,培养出大量的拥有先进制造观念、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本科层次机电类人才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本科层次机电类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以供实施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学校机电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机械制造工程"作为数控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对本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制造类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校所在的办学环境和企业需要,确立课程的知识主线和三个培养目标;将基于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和技术活动路线的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基于"双需求"的机械制造工程项目教学法及实施方案,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具备成为复合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制造工艺学》是热能动力类机械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有关机械制造加工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 ,对培养合格的工学类人才具有必要作用。当前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改进专业设置窄而细弊病 ,市场配置人才 ,人才培养要体现加强基础和拓宽专业口径 ,学生必须具有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作为热能动力工程类学生 ,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不仅为专业课服务 ,而且要求学生在日后 ,能独立从事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工作。本着这种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 ,作了大量的改革。1 精选教学内容在较短…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根据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国家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采用双语教学很有必要。针对目前双语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双语教学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制造工艺学》是热能动力类机械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有关机械制造加工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对培养合格的工学类人才具有必要作用.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进专业设置窄而细弊病,市场配置人才,人才培养要体现加强基础和拓宽专业口径,学生必须具有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作为热能动力工程类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不仅为专业课服务,而且要求学生在日后,能独立从事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工作.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作了大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体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3D打印技术引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势与可行性的探讨,对3D打印综合实验的内容建设与实施方法进行设计,结果表明,3D打印综合实验可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资讯榜     
我国先进制造业55项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先进制造领域,我国研发基础比较乐观,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设计制造和智能网络家电技术等7个方面研发基础较好。我国先进制造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快发展速度。未来5年,有55项技术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4.
孙丽丽 《科技信息》2013,(4):258-258
手表及精密机械领域是天津确定的"十二五"时期天津轻纺工业重点发展的九大领域之一,精密机械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为了培养精密机械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我院与企业合作,设计与落实"校企对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通过校企联动,为企业培养了符合精密机械行业相关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动了高端手表制造装配人才的培养进程。  相似文献   

15.
董双辉  吉典凯 《科技资讯》2009,(11):103-103
本文首先对先进制造技术这一概念做了解释,分析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并阐述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研究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新渝  戴宏骁 《科技资讯》2012,(10):101-101
机械制造自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机械制造技术主要致力于对工业机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与维修保养等方面的研究,制造行业的发展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熊学慧王锋 《科技资讯》2014,(5):118+120-118,12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论文依据国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介绍了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保障和内涵式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何瑾 《科技智囊》2013,(8):38-40
智能制造装备:集制造、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预测、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装备的总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之一,而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是制造装备的前沿和制造业的基础。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当今工业先进国家的竞争目标。"未来的制造装备需要软硬件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工""商"结合的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关问题入手,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针对机械工程学院和柳工西南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合作情况,把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工"和物流系统的"商"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工""商"结合的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打造具有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结合特色的工业工程类专业学科点的培养和工商结合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工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萍 《山西科技》1999,(6):46-47
文章介绍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征和内涵及其在机械制造工业方面的应用状况,提出了对于发展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