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才能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很多思政课教师都感觉课难上,教学效果不好,本文是在半年的实际教学改革之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思政课改革的一些经验,并予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但在发挥"微课"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中对微课教学作用的认知还存在偏差、微课的设计制作过于依赖技术手段等现象。所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需要探索建立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的有效机制,以促进"微课"在思政教学中的良好应用,提升高职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党和国家空前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有力建构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需求。目前思政课教学话语还存在价值引领缺失、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支撑不足、实践根基薄弱等教学话语体系偏移现象,尝试构建"价值为先、形式为引、内容为王、实践为本"的新时代思政课话语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构建实践化教学体系是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现有的成教思政课实践化教学体系存在教师队伍理论化、平台建设空置化、教学过程说教化、保障机制形式化等问题。以最终实现学生成人与成事相统一的培养目标为指向,高校思政课应从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想意识、推动专兼结合的队伍建设、构建多形式的实践化教学模式、建立网络化的思政课实践化教学平台、完善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创新思政课的实践化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金课”问题从2018年“金课”概念提出起便逐渐受到学界关注。通过对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的意义、内涵、标准及打造路径等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金课”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课“金课”问题仍然需要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深入研究,并且研究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思政课“金课”与其他课程“金课”协同创新研究以及实证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有较显著影响,微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在各领域被不断尝试,该文从分析微课与思政实践课的结合入手,从微课与高校思政实践课的契合点、微课与高校思政实践课结合模式以及微课在高校思政实践课中应用的注意方面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微课与思政实践课的互往共通,力求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崔政  李丽 《华东科技》2023,(2):137-139
<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各类智能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同时解构了传统思政课知识传播过程。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从宏观角度出发,在把握思政课德育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而培养学生整体、理性、辩证思维,建构符合时代需求且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大思政课”德教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达到新高度、新境界。讲好“大思政课”,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应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讲清、讲活思政课程。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成为时代有作为的新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困境,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找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聚合点,不断优化教师培养、资源整合、场域合作和育人效果等路径,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军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3):161-1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发展,宗教信仰开始在社会上升温,在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消解宗教信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即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道德情操培养的主阵地。它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树立,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十分重视两课的教学工作,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之实效性有待提高。应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两课课程的特点,以科研实践引领教学,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玲 《科技信息》2010,(5):173-173,181
“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德育教育要在新的形势下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营造教学环境等方面,对高校德育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也要充分发挥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有氧运动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设计了一种高等学校健美操课的新的教学方式,经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力量、柔韧、协调、速度等素质,并能更有效地掌握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思政课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道路的关键航标。高校思政课通过PBL的教学模式,在问题教学的基础上做“科研”,旨在“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以“教研”结合为目标开展高校思政课建设,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真正达到“教研”相辅。  相似文献   

17.
张敏华 《科技信息》2010,(32):86-86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上,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好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便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政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思政基础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以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化下的思政基础课改革思路,以贴近学生实际为立足点,设计学生主体性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真正提升思政课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抠字眼教学法具有简单明了、形象直观、可操纵性强和逻辑严密等特点。它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较广泛,但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总结了高校思政课中的六种抠字眼教学法,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是新近诞生的新的教育办学机制,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许多问题,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等。独立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扬长避短,贴近生活,加强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并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