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60名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年龄处于18~35岁占75%,表现为高热占55%.实验室检查:8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6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8%C反应蛋白(CRP)增高.CT影像表现:病变累及单个肺叶占73%,累及右肺下叶占47%;小叶中心分布占90%;呈团片状占62%,呈磨玻璃影占80%,肺实变占38%;病灶边缘欠清占68%,75%见树芽征,85%支气管壁增厚,38%见支气管气象;2%见胸腔积液,未见合并空洞.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大多数见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以高热常见;常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增高且不伴有WBC增高.CT以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常见小叶中心分布的团片状、边缘欠清的磨玻璃样影,伴或不伴肺实变,罕见胸腔积液及肺空洞,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多见,支气管气象相对少见;不同于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以实变为主并伴支气管气象;虽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同样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但支原体肺炎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伴有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  相似文献   

2.
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小儿肺炎患者112例,并将其划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另选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阳性检出率。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C-反应蛋白作为反映小儿肺炎疾病的敏感指标,便于早期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潘云燕  赵有利 《甘肃科技》2014,(14):122-123
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PCT及CRP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PCT及CRP水平改变在发病中的作用和关系。选择7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其中重症支气管肺炎30例,轻型支气管肺炎组45例;健康对照组30例,均为同期儿保门诊体检健康者。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血浆PCT及CRP水平的变化。治疗前重症组、轻症组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PCT、全血CR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症组患儿PCT、C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治疗后,重症组、轻症组患儿血浆PCT、全血CR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检测血浆PCT及CR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和机体炎症强弱的预警指标,且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选取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适于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24例儿童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线索及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KD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心脏彩超测量冠状动脉内径。结果:KD发病以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居多,发热、唇及口腔黏膜改变、皮疹、球结膜充血(非化脓性)、手足硬肿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高达100%、88%、83%、79%、21%、2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血沉增快,CRP升高,血小板计数,分别占87.5%、83.3%、82.6%、75%和83.3%。结论:发热患儿早期出现唇充血皲裂及口腔黏膜充血、皮疹、球结膜充血(无分泌物),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血沉增快和CRP升高要高度怀疑KD的诊断,及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冠状动脉扩张,以确定KD的诊断。3岁以下的男孩,ESR、CRP、肿计数明显升高是冠状动脉扩张(CA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热患者中的鉴别意义.将200例肿瘤合并发热患者经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PCT、CRP阳性率情况分为肿瘤感染组及肿瘤发热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肿瘤感染组与肿瘤发热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升高(χ2=44.5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χ2=45.298),CRP升高(χ2=55.354),PCT升高(χ2=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而表明PCT和CRP检测有助于鉴别肿瘤患者的发热原因,为抗感染及肿瘤的治疗提供指导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2011-12-2012-12住院的600例肺炎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MP-IgM阳性者给予肝功能、肝脏B超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6-12岁阳性率占60%,且常在感染同时出现肺外并发症。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多侵犯肺部,但易引起肺外并发症,故在治疗过程中有发热、咽痛症状,而且又同时或先后出现多系统器官免疫损害时应考虑到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婴幼儿哮喘发病情况,探讨婴幼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7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与4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35例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婴幼儿哮喘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达到25.3%,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婴幼儿哮喘中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刘菲 《科技信息》2009,(2):319-3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86例,占56.6%;3岁以上患儿66例,占43.4%。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48例,占55.8%;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12例,占18.1%,二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26例,占30.2%;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34例,占49%,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霞霞 《甘肃科技》2022,(23):121-123
探讨分析红霉素、阿奇霉素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式。笔者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医院诊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此次探究的样本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将其分配为探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探究组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25例患儿选择阿奇霉素进行单一治疗。治疗完成后,将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痊愈时间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定研究疗程结束后,经统计比对数据发现,探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效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痊愈时间方面,探究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再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症状缓解见效快,痊愈时间短,不仅提升了治疗质量,而且更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浆α -颗粒膜蛋白GMP - 14 0在小儿肺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分别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4 1例小儿肺炎和 2 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GMP - 14 0 .结果表明 :肺炎组 (包括重症和轻症组 )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 (P <0 .0 1) ,重症组血清NO水平较轻症组亦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肺炎组 (包括重症和轻症组 )血浆GMP - 14 0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 (P <0 .0 1) ;且肺炎患儿血清NO水平与血浆GMP - 14 0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73,P <0 .0 1) .提示肺炎患儿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 ,NO和血小板活化可能共同参与了肺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将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到2018年12月的80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阿奇霉素治疗组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用药组对于本次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机体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更高,P0.05。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是100%,其中40例均有效,而阿奇霉素治疗组的疗效是77.50%,其中31例有效。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机体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少,明显少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5。其中,阿奇霉素治疗组静脉炎2例,总发生率5.00%,而联合用药组患儿1例腹泻,1例恶心,发生率5%。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患儿的机体炎症,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0月~6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为10月~6岁.其诊断标准符合小儿肺炎诊断,2组患儿病情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01年3月-2007年3月间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为主,伴喘憋,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病变右下肺多于左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肺外脏器受损。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获痊愈。肺外疾病需要对症处理,有时需应用激素。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但体征较轻微,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本病的特点。对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证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做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3,(5)
非典型肺炎:相对于典型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而称“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通常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A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A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A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晓芳 《甘肃科技》2014,(2):118-119
研究分析了初发急性白血病首诊时血细胞分析参数的特点,探究血细胞分析参数在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初诊和检验人员复检血细胞分析提供依据。对已确诊的36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与参考值进行对照分析。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主要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异常百分比(升高或降低)82.06%、中性粒细胞(NEU)降低(55.16%)、升高(27.72%),淋巴细胞(LYM)降低11(30.44%)、升高(51.90%),单核细胞(MONO)降低(29.08%)、升高(54.62%),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53.26%)、升高(5.44%),嗜碱性粒细胞(BASO)降低0、升高(54.6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低(66.30%)、升高(10.60%),淋巴细胞百分比(LYM%)降低(5.98%)、升高(57.88%),单核细胞百分比(MON0%)降低(12.23%)、升高(51.36%),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降低(51.90%)、升高(5.71%),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降低0、升高(59.24%)。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异常率增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降低。但对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的初诊患者,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升高,也应行血细胞镜下检查。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肺炎系由肺炎主原体(MP)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其仅占受感染的3%HO%。临床上以顽固性剧烈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我院自1990年10月至1995年朋月收治23例文原体肺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3例中女:13例,男:10例;发病年龄为2H4岁,其中2ed岁3例占13%,5—7岁15例占65%,8—14岁5例占22%;发病季节冬季则例,秋季8例,其它季节5例。二、临床症状与体征症状:23例患儿均有咳嗽。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18例占78%,阵咳5例占22%。咳嗽伴有白色钻液痰14例占61%,血丝痰1例占宅%,历经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