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转炉炼钢知识发现的特点,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分析,应用数据清洗、标准化及离散等方式对转炉炼钢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炼钢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知识发现的条件属性,以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目标作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建立了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实现转炉炼钢生产知识的自动发现、获取和规则提取。以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做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采用210 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模型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提取出的铁水硅含量、铁矿石质量、氧气消耗量等影响因素对转炉冶炼钢水终点温度存在重要影响,且模型提取出的转炉炼钢终点钢水温度知识规则与现行转炉炼钢现场的变化规律一致,证明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二氧化碳与氧气混合喷吹(简称COMI)炼钢工艺热力学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建立了转炉全铁水COMI炼钢工艺物料与能量模型.研究发现:应用COMI炼钢工艺进行转炉全铁水冶炼工艺研究不仅能解决转炉全铁水常规冶炼过程中存在的大渣量及大喷溅问题,而且在提高转炉煤气热值,降低转炉吨钢氧耗及石灰消耗、调节矿石加入量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炼钢过程中脱硫工艺的好坏是炼钢质量好坏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研究了超低硫钢冶炼中的脱硫工艺,利用深脱硫工艺,通过转炉冶炼控硫,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弧炉冶炼周期综合控制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40年来国内外现代电弧炉炼钢技术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现代电弧炉炼钢技术是围绕缩短冶炼周期以满足高效连铸节奏要求这一核心发展起来的,提出了现代电弧炉冶炼周期的综合控制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一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发的包括电炉加铁水冶炼等一系列高效化电弧炉炼钢技术和在中国电炉钢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这一理论指导和推动了钢铁冶金及我国电炉钢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钢铁大学网络模拟转炉炼钢模块,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模拟冶炼结果,对转炉冶炼的供氧制度、造渣制度、温度制度以及不同供氧强度下的脱碳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网络模拟炼钢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氧气转炉炼钢法(包括顶吹、底吹、侧吹)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各国都在致力于大幅度提高炉衬寿命——炉龄的工作。氧气转炉炼钢法的特点之一,是冶炼时间短、反应速度快,使炉衬处于高温和十分苛刻的环境下工作。对炉衬寿命的影响又是多因素的,但总的来看,可包括耐火材料的质量和冶炼工艺操作(特别是造渣制度)两个大的方面。因而提高炉衬制品质量和合理控制熔渣的研究,便成为冶金界普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冶金行业利用微机分析、预测、指导电炉炼钢生产,从而降低电耗,是一种新的尝试。为了摸清电炉炼钢电耗与冶炼过程中诸因素的关系,在过去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多元回归、逐步回归、编码逐步回归方法在 BCM—Ⅲ型机上对两座电炉八个生产班组的1337炉钢的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找出影响各班电耗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改进操作的措施,实现节电。同时,结合生产条件及原材料的变化,利用数学模型预测炼钢电耗。今年二季度,用微机分析指导生产的两座电炉比未开展此项工作的一座电炉平均吨钢少耗电16.13度,二季度两个电炉实际少耗电14.46万度。按全厂三座电炉年产3.5万吨钢计,若全部采用微机分析、指导生产,则全年可少耗电56.455万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鞍钢炼钢生产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转炉炉龄,实现转炉三吹二以至阶段性三吹三作业,把转炉炉龄稳定在1000次以上,以便使转炉稳产、高产,保证炼钢生产技术向高水平迈进。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把大型转炉炉龄攻关列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李术川 《科技信息》2011,(8):I0331-I0331
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以上,转炉炼钢是我国粗钢的主要生产方式。炉渣在转炉冶炼过程中对钢水的洁净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热力学的角度,并结合实践经验,对转炉冶炼过程中炉渣的形成、炉渣中的化学反应以及炉渣成分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优化配料系统软件、依据转炉冶炼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的成分及冶炼钢种要求,对转炉加入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实时计算,优化配料,提高转炉生产过程中富余热量的利用率,节约原料消耗,降低炼钢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外先进国家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转炉冶炼的全过程,其结果大大提高了转炉钢质量及转炉生产率。我国除个别厂外,目前尚未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但它已成为当今转炉生产的必然趋势,为开展这个方面的工作,就必然要求研究氧气顶吹转炉的冶炼规律,尤  相似文献   

12.
大冶钢厂—炼钢分厂冶炼轴承钢,弹簧钢及合金结构钢等钢种,采用平炉—电炉混炼法,加RH循环脱气处理工艺。自1967年RH设备投产以来,RH设备的耐火材料内衬寿命较低、钢质量也因产品要求应进一步提高,本工作即为结合大冶钢厂条件,为提高轴承钢、弹簧钢的冶金质量而开展的设备与工艺改进的试验研究。 科技攻关主要技术措施为:(A)平炉出钢时在出钢槽上的分渣技术;(B)试用Cr-Mg质耐火材料制的RH设备循环管,并改进吹氩方式;(C)试验研究氩气保护浇铸(下注法)钢锭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离子喷焊法在Q235钢表面熔敷一层Mo-Fe-Cr-B合金覆层,借助光学显微镜、SEM、EDS、XRD、显微硬度计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该覆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Mo-Fe-Cr-B合金覆层组织由均匀分布的α-Fe、Mo_2FeB_2、(Mo,Cr,Fe)_3B_2和(Cr,Fe)7C3等相组成;覆层与Q235钢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在熔合线附近存在元素的相互扩散;覆层显微硬度最高可达871HV0.3,其为Q235钢基体硬度的4倍;覆层耐腐蚀性能强于Q235钢及Ni60覆层。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钢材料的耐磨性,以Ti、TiN和Ni60A三种粉末作为涂层材料,采用氩弧熔覆、原位合成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TiN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及滑动磨损实验机(MMS-2B)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TiN和α-Fe组成,TiN分布均匀且与基体呈现冶金结合,涂层显微硬度最高达738.17 GPa,耐磨性为Q235钢的8倍.涂层在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炉令是衡量转炉炼钢生产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向炉令要钢”,这就是说,转炉炼钢要高产、优质、低消耗,就必须做到炉令高。今年年初,我国工人阶级首创的氧气侧吹转炉炼钢法的炉令,连续创造了1043、1077和1257炉的新成绩,超过了国外首先投入生产的氧气底吹转炉的炉令的最高记录和氧气顶吹转炉炉令的最好水平,为我国氧气侧吹转炉炼钢法谱  相似文献   

16.
LD 转炉炼钢法是目前世界上的主要炼钢法。底吹氧气转炉问世后,由于加强了熔池搅拌,改善了转炉冶金特性,因此促使顶吹和底吹的技术合并,以兼其长。国内外已有改顶吹转炉为顶底吹转炉的趋势。但改顶吹为顶底吹亦要解决底吹介质来源、底吹构件、严格管理等问题。目前我国某些中小型企业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一时难以达到,可探讨采用基本接近顶底复合吹炼冶金特性而设备不太复杂,操作又较简单,可改善 LD 技术经济指标的旋转氧枪转炉炼钢法。  相似文献   

17.
韶钢新一钢两座130吨转炉配备有两套余热锅炉汽化冷却系统,可以在转炉运行过程中吸收高温烟气中的余热产生蒸汽,一方面降低了烟气温度,便于转炉煤气的回收;另一方面冷却产生的蒸汽可用于发电,有助于冶炼行业的节能降耗.通过分析余热锅炉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余热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使余热锅炉在转炉炼钢过程中运行更加稳定和节能.  相似文献   

18.
零件表面改性技术,是提高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之一,以Ni粉、Zr粉、Mo粉、WC粉和B4C粉为原料,采用钨极氩弧熔覆工艺在Q23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Fe,Mo,W)2B,(Fe,Mo,W,Zr,Ni)(B,C),(Zr,Mo,W,Fe)C0.7增强α-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仪(EDS)等分析手段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进行分析,采用显微硬度测试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熔覆层的硬度及其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熔覆层与Q235钢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未见气孔、裂纹等缺陷。其增强相颗粒有大的圆块状、不规则长条状和小的八面体状弥散均匀地分布于基体当中;部分八面体小颗粒镶嵌在大颗粒上。复合涂层区域平均显微硬度约13.7 GPa,最高可达14.6 GPa;在室温干滑动磨损实验条件下,熔覆层呈现优异的耐磨性,其耐磨性约为基体Q235钢的20倍。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京唐公司转炉双联工艺及其优势,重点就转炉双联法与常规冶炼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转炉双联冶炼法时脱磷率为92.86%,采用常规冶炼法转炉脱磷率为88.4%,转炉双联工艺脱磷效果明显。脱磷炉终渣中平均TFe含量是8.27%,脱碳炉终渣中平均TFe含量是18.92%,常规转炉终渣中平均TFe含量是18.98%,转炉双联冶炼过程不仅铁损低,而且金属料消耗少。辅原料消耗上转炉双联法白灰和轻烧白云石的用量比传统冶炼法分别减少9.7 g/t钢、9.3 g/t钢。转炉双联法和常规冶炼法终点钢水平均碳氧积分别为0.0023和0.0024,控制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20.
特鲁滨和奥依克斯合著的《钢冶金学》的内容包括平炉炼钢法的原理和工艺及铸锭的方法和钢锭的结构等,是第一本[1](第74页)按照炼钢专业学生的业专课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于1951年由苏联高等教育部批准作为冶金类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