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利用郑州市考古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时期遗址文化层厚度的标准化,扣除自然因素,对郑州地区遗址的繁荣程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时期大河村遗址、古城寨遗址、伏羲台遗址和喂庄遗址、纸房遗址,分别是贾鲁河流域、双洎河流域、伊洛河流域和颍河流域的区域中心;大河村遗址为仰韶文化时期郑州地区的区域中心.  相似文献   

2.
山南邦嘎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与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辉 《西藏大学学报》2001,16(4):50-51,56
邦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现存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呈条状形分布,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30米,海拔3900米。该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由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区文物普查时发现。2000年9月至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博物馆及山南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田野考古考察与发掘,获得了重大考古发现。邦嘎遗址是继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昌果沟遗址在西藏腹心地区雅砻河谷地带发现的另一重要的史前遗址,其在西藏考古学的学术地位和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为进一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遗址的性质、绝对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堆积、出土物类型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科学认识,联合考古队于2001年5月至6月进行了第三次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在此,本文将对此次发掘情况做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为对象,对其特色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戚城文物景区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设集文物保护、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历史展示为一体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
就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未来建设中如何做到遗址保护管理与价值阐释的高度统一、文物保护与民生问题的高度和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协调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PS材料加固西北干旱区土遗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遗址是大遗址中最难保护的一类,而防风化加固是其中的难点,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和攻关的课题,PS材料用于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的防风化加固已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研究发现,强度提高幅度满足要求,材料具有可重复使用性;通过对PS材料加固土遗址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加固后X衍射图谱中部分矿物衍射强度降低和密集低矮的非晶体物相峰群的出现,定性说明,非晶质物相的生成加强了矿物间胶结作用;加固前后的红外谱图基本吻合,没有新晶质物相出现,仅是化学健间结合力略有提高;SEM图像显示骨架颗粒胶结状态由点状接触向胶结接触转变.研究表明PS材料与土作用后加强了土骨架颗粒的连结强度,而土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宏观上改善了遗址土的水稳定性,增强了工程力学性能,满足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图10,表2,参13.  相似文献   

7.
剑川海门口遗址通过三次考古,特别是第三次发掘工作后,对遗址情况的了解又前进了一大步。通过研究确定发掘点后,我们基本清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及有木桩柱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在海尾河西岸,南至河和公路交汇处北约50m处,北到育烟苗圃北界,南北距离约400m;西至环湖公路以西,东西最宽处约150m,总面积超过50 000m2,木桩分布集中区面积也达到20 000~25 000m2。保存之好,面积又如此之大的早期"干栏式"建筑遗址,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对遗址的堆积进行仔细工作划分之后,使我们清楚知道了每个层位中所伴出的器物,将第一、二次出土的许多文物的价值重新体现出来,为将来遗址考古年代学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保护露天发掘的杨官寨遗址——中国首个发现的庙底沟时期完整环壕的大型聚落免受自然环境破坏,急需研究考古发掘现场遗迹表面防风化材料。方法通过实验室内测试分析,筛选并确定遗迹表面防风化材料种类、配方及施工工艺,然后应用于考古发掘现场加固实验。结果通过室内渗透加固效果、防雨抑菌能力及加固强度等方面的对比,确定采用加0.2%MP3005S保水剂的2%水性环氧作为现场遗迹的防风化材料。在杨官寨遗址发掘现场遗迹实际应用中发现,防风化材料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经过室内和现场的实验表明:添加0.2%MP3005S保水剂的2%水性环氧树脂能有效提高遗迹表面的强度,保证杨官寨遗址发掘现场遗迹考古信息的准确提取及其长久保存,可望推广应用到与杨官寨遗址相类似遗址表面防风化保护中,减小自然环境对遗迹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剑川海门口遗址通过三次考古,特别是第三次发掘工作后,对遗址情况的了解又前进了一大步。通过研究确定发掘点后,我们基本清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及有木桩柱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在海尾河西岸,南至河和公路交汇处北约50m处,北到育烟苗圃北界,南北距离约400m;西至环湖公路以西,东西最宽处约150m,总面积超过50000m^2,木桩分布集中区面积也达到20000~25000m^2。保存之好,面积又如此之大的早期“干栏式”建筑遗址,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10.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设备设施配备的依据。随着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接待压力陡增,文物保护与开放的矛盾日益凸显,围绕文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使用、修缮、保养、迁移、利用的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与管控研究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文物保护单位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接着对文物保护单位常用的风险矩阵方法和ABC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社会治安、火灾、恐怖袭击、拥挤踩踏、大型活动等常见公共安全风险的风险评估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适用于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及风险态势管理流程,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读玉凌家滩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五联行政村凌家滩自然村.该遗址1985年发现,1987年至今,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四次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发掘.经钻探该遗址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22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氏族墓地一处,祭坛一座,红陶块铺筑的3000平方米神庙或宫殿遗迹一处,红陶块砌筑的水井一口,巨石遗迹三处,出土各种精美玉器与其它珍贵的文物1500余件,取得重大考古成果,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01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中国文物研究所碳-14年代测定,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300~55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罕见的区域性中心聚落遗址,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相似文献   

12.
酒泉西沟四、五号墓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3年清理发掘出土,发掘后原址保存,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出土发掘20年后,壁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酥粉、泛白以及壁画颜料层脱落等病害。通过对遗址产生病害部位的本体土样进行含水率、pH值、电导率和XRD物相分析、EDX能谱、可溶盐离子色谱以及SEM扫描电镜等分析,揭示了造成遗址产生病害的盐类主要是硫酸盐和氯盐;同时对病害盐对土遗址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和科研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切实提高了敦煌石窟的科技保护水平,开创了敦煌石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之路。先后承担了863国家项目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5日12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技术人员在拉孜县开展对查木钦墓群保护规划勘测补充工作时,根据当地百姓提供的线索,在该县曲玛乡境内发现了一处史前文化堆积的遗址。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综合的信息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工具,为文物保护部门对乾陵历史遗址的文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评估提供决策依据。文章采用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大型数据库技术和处理空间地理信息的GIS技术,开发了乾陵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ArcGIS平台上与空间地理矢量图相连接,构成一个数字化乾陵保护区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不仅能对乾陵保护区各种文物资源的现状进行评估,还能对文物保护区的保护规划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奇闻怪事》2013,(10):4+1-3
5000年前的人头骨上有个洞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南1公里的傅家村。为配合潍坊——高青公路建设工程,198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东营市博物馆对工程占地部分进行了联合挖掘;1995年和1996年为配合该公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又进行了两次挖掘。三次挖掘共揭露面积近600平方米,前后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400余罐、钵、杯等陶  相似文献   

17.
江敏  江腾 《科技信息》2013,(2):246-246,248
本文针对目前印江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文物保护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力学性能研究十分注重土体的抗压抗剪性能,而对土体的抗拉性能研究较少.遗址土作为一种人工处理的特殊土,其力学性能尤其是抗拉性能相对较高,独特的力学性能是土遗址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土遗址研究的重点.本文对遗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对干湿循环后的试样进行了低应力条件下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干湿循环对遗址土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改装后的单轴拉伸试验仪器及三轴拉伸仪,测试了遗址土的抗拉性能.论文的研究结果为新郑门遗址稳定评价提供了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论文的研究方法也为抗拉性能较高的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江苏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环境考古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龙虬庄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14C测年、器物排比法断代、孢粉、粒度、氧化物和磁化率等鉴定分析,探讨了遗址区古生民生存的环境。分析表明,龙虬庄地区在经历新仙女木寒冷期之后迎来了全新世暖期环境,10000-7000aBP间气候进入适宜期,但当时湿润程度尚不及此后7000-6000aBP间的新石器时期,当时 冬春季节应当有较大的风沙沉积。6300aBP前后的气温可能更  相似文献   

20.
位于余姚市河姆渡村东北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是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迄今我国所见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干拦式”榫卯结构建筑以及七千年的历史而闻名中外。河姆渡,由于河姆渡遗址,尤其是以河姆渡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而举世瞩目;但是,对河姆渡名称的来由未曾引起人们注意。就此,习作略作考证。一、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表明河姆渡原名黄墓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