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爆炸焊接是以炸药为能源的金属焊接新工艺.它为相同金属和不同金属之间的任意组合提供了新的焊接方法,也为复合材料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国防和科研等领域.国内外在爆炸焊接的理论研究方面基本上分为两大学派,即流体力学学派和金属物理学派.然而,长期以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侧重于爆炸力学过程的研究和焊接机理的研究,对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长径比为2.5∶1的纤维复合材料增强金属内衬代替复合材料柱形爆炸容器的筒身,研究不同装药质量下筒身的破坏特征.得到了筒身最大环向应变与装药相对质量的关系,理论计算得到的环向最大变形与实验吻合较好,可预测一定装药质量下复合材料柱形爆炸容器是否发生破坏,为复合材料柱形爆炸容器的设计及科学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有关爆炸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评述。利用这些方法测定了TA2/A3爆炸复合材料结合界面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爆炸冲击载荷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一爆炸复合板相对于起爆点不同位置处结合界面的力学性能变化以及爆炸复合材料消除残余应力热处理后结合界面力学性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压力容器是可能引起爆炸等危害性较大事故的特种设备,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由于其先漏后爆等特性在石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纤维缠绕工艺特点提出无焊缝连接金属内衬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通过缠绕工艺解决内衬封头与筒体间连续性问题,发明辅助成型工装实现新型内衬结构缠绕成型问题,新型容器可承受110Mpa爆破设计压力。  相似文献   

5.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新型多孔材料,由于其合成简单,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等特点在超级电容器、催化剂和吸附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是将金属-有机框架和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结合,通过两种材料的协同效应使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部分原有性能增强,甚至使复合材料集成新的性能,形成具有优异协同性能的复合材料,解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稳定性差、机械强度弱、不易回收等问题,拓展其应用范围。文章综述了目前研究中最常使用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Fe3O4与金属-有机框架形成的复合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混合法、嵌入法、逐层生长法、干凝胶转化法等合成Fe3O4/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方法,并且讨论了复合材料在环境修复,生物医药,催化和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最后,对Fe3O4/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木材-金属复合材料综合了木材和金属的优点,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如耐磨、耐热及电磁屏蔽等,木材金属的复合是实现木材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提高木材附加值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木材和金属都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已开发的木材-金属复合材料的品种有金属化木材、金属覆面板、复合管及表面金属化木材等,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金属复合材料的兴起,其具有的高强度、耐磨损、质量轻等优势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当中.分析应用于机械制造的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优势,介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提升机械制造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6月30日,市科技局副局长代德才一行深入惊雷科技调研惊雷科技新材料产业发展,惊雷科技总经理范志涛、副总经理林正其热情接待。范总详细介绍了惊雷科技作为中国首家实现爆炸焊接工艺应用于金属复合材料工业化生产的企业,生产能力、质量管控和销售量均为国内之首,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  相似文献   

9.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结合性能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质量是评价其复合性能的主要指标。介绍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结合性能的主要评价方法,分析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及无损检测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评价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复合材料性能要求及复层尺寸等具体情况来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0.
稀土在WC颗粒复合耐磨材料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WC硬质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向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中加入了不同数量的稀土。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台式冲击试验机以及销盘式磨损试验机等试验手段,对稀土加入量不同的几种WC硬质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进行了稀土分布及显微组织的分析,测定了基体组织的显微硬度及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富集于奥氏体与碳化物和奥氏体与共晶体两种界面处,少量固溶于奥氏体中。加入适量的稀土产生了明显的微合金化作用,使共晶组织显著细化,提高了金属基体的硬度和韧性以及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了金属基梯度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金属环境材料、金属功能材料等新型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论述了先进金属材料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器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显微硬度等手段对铝 (L2 ) 铜 (T2 )爆炸焊接复合板结合界面的组织、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Al Cu复合板的结合界面呈波状结构 ;结合区发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 ,产生形变流线和加工硬化 ;结合界面两侧存在原子扩散及漩涡 ,漩涡内汇集有金属熔体、气孔、疏松和金属碎块等 ;在结合界面上发现很薄的白亮层。据此 ,探讨了结合界面组织形貌与爆炸焊接工艺及质量的关系 ,从而为爆炸复合板的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装药壳体材料对爆破威力影响,对典型复合材料壳体、D6A钢壳体装药在空气中的爆炸破坏效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同样装药情况下,复合材料壳体装药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超压较钢壳体装药大;碳纤维复合壳体装药爆炸不会产生破片对远距离目标造成破坏;而D6A钢壳体装药爆炸产生的破片对远距离目标具有一定的杀伤效应.进行了2种材料壳体装药在空气中爆炸毁伤威力对比试验,试验超压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爆炸抛撒指含能材料爆炸产生的瞬时高压对周围介质产生驱动作用的过程,这种驱动方式在军事和民用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整理了国内外涉及爆炸抛撒武器的研究资料,详细分析了爆炸抛撒在化学武器、FAE、灭火弹药、金属颗粒流毁伤元中的应用,从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等方面对爆炸抛撒过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系统总结了爆炸抛撒过程中云雾范围、颗粒速度、尺寸、浓度和温度效应等主要参数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各参数规律性的表现,提出了今后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结合金属爆炸焊接的实例,对爆炸焊接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金属爆炸焊接参数的确定和量化,该方法对爆炸焊接的参数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由于具有可调控的孔道、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特点,在药物运载、气体吸附和分离、传感、发光、催化以及质子传导等领域备受青睐,但MOFs普遍具有较大的带隙以及相对较低的电荷分离效率.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_2)作为半导体材料之一,有高耐用性、低成本、低毒、超亲水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粒径小、带隙宽、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两种材料的缺点限制了它们在光催化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二氧化钛/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TiO_2/MOFs composites)作为新型复合材料,兼具二者优点,可以有效弥补二者缺点,在解决环境、能源问题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本文基于四种典型结构的二氧化钛/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即TiO_2生长于MOFs表面、MOFs包裹在TiO_2表面、MOFs与TiO_2夹心型结构以及TiO_2生长在MOFs孔道内,介绍了二氧化钛/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该类复合材料在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不同合成方法对于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复合材料在应用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多金属氧酸盐为构筑块的功能性复合材料在无机化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在催化、导电、磁性等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简单评述了近年来合成的此类复合材料的功能(催化、导电、磁性)、性质及其结构,并展望了其潜在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高能加工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爆炸加工技术又有较大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金属画的爆炸成形和脆性材料的爆炸焊接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能源汽车、火箭发动机系统、卫星等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不断发展,对其携带液体燃料和高压气体的压力容器提出高气密、轻质量、长寿命的苛刻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含超薄金属内衬轻量化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了缠绕纤维与芯模表面间滑线系数的表征方法,提出了基于工艺可实现的精密缠绕理论;研制出0.8mm厚超薄铝合金内衬;建立了仿壁虎脚结构的界面层设计理论模型,制备出超薄金属内衬与复合材料层间的超强界面层;掌握了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自修复方法,提高了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可重复使用次数,所研制的轻量化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相比同容积、同压力的金属容器减重70%.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由于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优异的力学性能、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吸引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综述了石墨烯与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组装法、化学还原法、水热法、电化学沉积法和热蒸发法等,以及其在化学催化、超级电容器和导电薄膜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烯与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