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高校运动员训练满意度与竞技动机的关系,研究采用训练满意度量表和竞技动机量表对1 000名高校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校运动员的训练满意度、竞技动机均受地域特征的影响。(2)高校运动员训练满意度与竞技动机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724。(3)高校运动员的训练满意度各维度均作为解释变量显著解释竞技动机55.4%的变异,训练满意度对竞技动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2.
韩静 《科技信息》2010,(36):I0185-I018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广东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竞技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整体的竞技动机积极,不同年龄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努力取向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感性体验和竞技水平分量上有差异,在社会认可和娱乐分量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进入决赛的344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从结构特征、性别特征、项目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第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可划为4个年龄段,20~24岁和25~30岁是运动员争夺金、银、铜牌的主要年龄段.本年龄段运动员心理、生理、身体素质以及参赛经验可达到最优组合;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和奖牌获得者,在人数上存在区别,24岁以前,男子运动员多于女子,25岁以后,女子明显多于男子.男子运动员整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女子运动员在25~30岁之间个人竞技能力处于最高峰.田径项目自身和项群特征的不同,使运动员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分区.分别为快速力量项群耐力类项群全能类项群速度性项群;投掷项目超长距离项目跳跃项目全能项目短跨项目中长跑项目.同时,男子、女子运动员在项群归属上也体现出年龄段的不同,其中男子方面:投掷类项目短跨项目跳跃项目超长距离项目全能项目中长跑项目;女子方面:超长距离项目跳跃项目投掷类项群全能项目中长跑项目短跨项目.竞技年龄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20岁以下)、巩固阶段(20~24岁)、最佳并保持阶段(25~30岁)以及最佳年龄消退阶段(31岁以上).由于项目特征的不同,对运动员个人能力要求也不同,但每个年龄段都具有夺奖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竞技动机量表(Competitive Motive Inventory)对28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运动员在娱乐动机追求和努力取向上的分数明显高于男性;运动年限十年以上的在娱乐动机上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10年以下的运动员;努力取向可以对正性情绪进行预测,而运动年限10年以下和运动员二级有调节作用;竞技水平提高动机和性别变量可以对努力取向进行预测,运动员二级有调节作用;努力取向可以对竞技水平提高动机进行预测,且运动员二级有调节作用;运动年限可以对娱乐动机进行预测。无变量可以对社会认可动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谢科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0):72-7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思想的重新定位;逐步建立合理、完善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机制;建立以高校为枢纽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培养体系;推进教练员岗位专职化,完善教练员培养体系;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河池学院、玉林师院、柳州工学院7所在校体育专业竞技健美操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区体育专业竞技健美操队伍的训练现状、训练手段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体育专业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应遵循科学性、实效性的训练原则,合理地搭配训练内容,并运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孙利伟 《科技信息》2011,(12):24-24,2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河南省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认为当前影响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教练员因素、运动员学习和训练因素、管理因素、后备人才选拔和培训因素等。针对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我省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卫星 《科技资讯》2010,(25):228-228,230
通过对21世纪初中国和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点比较研究,发现进入新世纪,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结构分布广,主要集中在22~27岁之间。而我国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范围在21~23岁之间,离差范围小,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最佳竞技年龄要小3~5岁。  相似文献   

9.
大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追踪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等方法对构成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系统的运动员、学校、教育部、体育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等范围内影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目前影响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因素有11类影响因素:体制因素、生源因素、教练员因素、学习因素、训练因素、需求因素、科技因素、环境因素、就业因素、管理因素、评价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竞技能力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决定因素.随着大学生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成为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训练学、运动生理学、控制论等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应用,开发大学生运动员竞技能力信息监控分析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分析和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对于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开展项目优秀运动员的选材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具有很高的辅助决策作用,同时,该研究对未来我国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运动员本科学习的学习动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优秀运动员方向)的95名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和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属于远景的间接动机,内部动机水平不高且外部动机较为显著;女性运动员内部动机方向性更强、男性运动员外部动机方向性更强;处于退役期的运动员学习目的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竞技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届比赛中,运动员的平均竞技年龄为29.22岁,总体竞技年龄离差较大,运动员竞技年龄与名次不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0.1570.05);运动员总体发挥失常,世锦赛整体发挥率略高于奥运会,冠军发挥率优于前八名运动员平均发挥率,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10.05);四届比赛中运动员各轮次发挥率总体均值与轮次成负相关关系(r=-0.551),相关不具有显著性(P=0.2570.05),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的竞技稳定性高于世锦赛;四届比赛中,冠军成绩的平均变异系数(CV)最大,运动员六次有效成绩变异系数总体均值与比赛名次成负相关关系(r=-0.333),相关不具有显著性(P=0.4200.05),奥运会运动员成绩平均变异系数(CV=4.03%)高于世锦赛平均变异系数(CV=3.18%),世锦赛运动员竞技表现较奥运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竞技运动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需要竞技运动项目,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离不开竞技运动项目。正确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运动项目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竞技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顺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教育部培养真正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走向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奥运会的战略目标,为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尝试,高校的竞技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关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对策,供主管部门参考,以改进高校竞技体育工作,使其向积极、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体育统计学,对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水球八支参赛队伍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特征和各支参赛队伍进球丢球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世界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年龄在24-28岁左右;中国女子水球队员的竞技能力全面发育成熟期应该在2012-2016年;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对比赛名次的影响已经达到了统计学上显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字统计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2011年安徽省CUBA选拔赛为契机,对安徽省高校篮球竞技现状进行调查。主要结论如下:(1)安徽省高校篮球具有较高的普及度,但训练提高工作尚有待加强,整体竞技水平较低。(2)安徽省高校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均低于国内CUBA强队。(3)安徽省高校篮球攻、防战术略显单一,缺乏变化。在现状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安徽省高校篮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国家的政策性安置变得困难.一些优秀的运动员退役后出现就业难,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现有体制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生存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围绕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运动员退役后的保障制度和运动员自身素质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陕西省田径运动员的成才年龄特征和竞技能力的年龄结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调查,筛选出男、女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年龄、最佳竞技能力形成阶段年龄等若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陕西省优秀径赛运动员的年龄分布具有明显的项群特点,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为20~25岁,径赛运动员的平均运动寿命为8年,保持3~5年。结论田径训练应该按照每个运动员的特点,把握各个竞技年龄段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训练,以实现训练效益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19.
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为实验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普通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再认测验与偏好测验匹配使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投射测验法,通过两个实验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攻击行为特点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所有被试在外显社会认知上具有相同的再认能力,且都具有较强的内隐攻击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内控水平不存在差异,外控水平也不存在差异,而两组的内控水平都显著高于外控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疆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瓶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竞技体育和高等教育视角出发,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竞技体育在新疆高校发展主要受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培养目标、经费来源、生源、教练员水平、训练模式和科学化训练水平,以及竞赛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管理体制、运行中的条块分割、经费来源、运动员招生体制是制约竞技体育在新疆高校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