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双向旋转泵,可用于各种需要泵油润滑的机械设备上。双向旋转泵结构包括高度集成的泵壳、摆线转子、输入轴、钢球和外壳。通过泵壳上的配油槽和摆线转子结构上的特点,可实现单向供油,双向旋转的功能。通过系统试验,测试其在不同输入转速下的排量、流量和抽空高度。该双向泵保证同等排量的情况下,简化系统结构,减少布置空间,降低成本,易于普及。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有杆抽油泵流体进泵过程中,固定阀阀球的运动规律是影响固定阀开启程度、过阀流量以及流体进泵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详细描述分析固定阀阀球的运动规律,对有杆抽油泵进泵流量和开启程度的准确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以往的固定阀阀球运动规律模型在对阀球受力分析以及求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综合考虑泵阀开启和关闭阶段对阀球运动的影响,对阀球的受力和运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完善的固定阀阀球运动规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模拟分析不同因素对阀球运动规律的影响,并对泵阀开启和关闭阶段出现的滞后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纵横》2006,(3):21-21
沈阳海陆采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装置为国内、国外首创的新型采油设备,现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申报多个国家的国际专利。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装置采油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悬浮直线往复运动与泵柱塞的上下运动方式一致的特点,通过直接驱动泵柱塞达到举升油液的目的,取消了地面电机驱动装置、地面设备及地下机械传动部分。属于一种可大大降低载荷传递过程中功率消耗的新式抽油泵。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装置取代原有磕头机在地表面抽油方式,通过油井将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装置下到油层中,将石油直接举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采煤机牵引箱铰接孔的不同加工方式的分析,阐述了调头镗削、单向旋转支撑镗削的缺陷和双向可转支撑镗削的优点。并论述了一次装卡镗削方式下,单向旋转支撑镗削时长镗杆的支撑端发生"咬杆"的原因。通过改变镗杆的支撑结构,将以往单向旋转支撑形式改为双向可转支撑形式,克服了以往镗杆在镗削过程中被"咬杆"的现象,在机械加工行业镗杆应用中实属创新。  相似文献   

5.
对含级联双向放大器的双向波分复用传输系统中的受激喇曼散射(SRS)效应进行了研究,对照单向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在放大器对称放置的情况下双向系统中SRS效应可以通过对应的单向系统来等效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6.
有杆泵采油占我国油井的80%,由于与抽油机联合工作的井下抽油泵载荷交替变化造成地面系统工作不平稳,加剧了动力系统的无功消耗,导致抽油系统的低效率运行,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通过抽油机电机的输入功率等电参数、油井示功图、油井生产参数的测试、录取和系统效率计算工作,对测试数据进行系统的节点分析,确定了造成抽油机系统效率低的因素,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常规泵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工作特性及阀球运动规律的研究,设计出改进型斜井抽油泵。并将两种泵的工作特性曲线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抽油泵泵效开始降低的临界倾角,同时分析了倾斜角度和冲次对泵效的影响以及改进型斜井抽油泵泵效高于常规泵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斜井泵的内部结构的改进和材质的优选是泵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成果为现场斜井泵优选和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直线电机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应用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直线电机在机床进给系统中应用的进展情况和发展前景 ;把数字控制的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与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指出了数字控制的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优点 ;在分析了直线电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直线电机在设计和应用中应着重解决磁路设计、控制策略和散热问题 ;并给出了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在活塞异形外圆加工上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满意的运动精度,针对以往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研究中被忽略的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直线电机进给实验台的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同时分析讨论了机械系统频率特性对进给系统运动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械环节结构简单,但依然具有复杂的动态特性,影响系统运动精度;伺服控制速度环增益越高,机械系统进给方向固有频率越高;随着进给速度的提高,工作台各方向振动频率与幅值均增大,当速度提高1倍时,俯仰振动和偏摆振动致使工作台产生的位移波动增大2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单向耦合方法对汽车瞬态侧风稳定性预测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车身运动与流场的耦合作用,结合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双向耦合方法。基于考虑驾驶员模型的二自由度整车操稳模型,对某汽车模型进行了伪阶跃瞬态侧风工况条件下的双向耦合数值分析,并与传统的单向耦合数值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双向耦合计算得出的汽车侧向位移和横摆角变化更为显著,驾驶员控制模型有利于提高高速汽车侧风稳定性,双向耦合方法分析汽车侧风稳定性问题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井口回压对抽油井泵效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井口回压对抽油井泵效的影响。计算泵效时考虑了抽油杆-油管的弹性伸缩、抽油泵漏失、抽油泵充满程度等因素,利用编制的抽油井泵效与井口回压关系计算程序,对葡北的11口油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葡北地区泵效与井口回压基本成线性关系,井口回压每增加1Mpa,泵效降低1%~2%。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机采井作业成本高,工序复杂的问题,开展了软密封柱塞抽油泵研究,探索降低作业及抽油泵成本新思路。软密封柱塞抽油泵采用聚醚醚酮作为柱塞泵密封环,改变了常规柱塞泵活塞与泵筒的刚体之间的硬摩擦,大大减少了柱塞往复运动时对泵筒的磨损,实现了检泵作业时只更换柱塞即可完成检泵作业,从而达到即节省泵筒、又节省作业费用的目的。截至2009年共进行现场试验20口井,平均免修期达到378天,最长免修期达到509天,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车载双向充放电系统存在体积大、灵活性差、功率小等不足,提出了由空间矢量控制的双向PWM整流器和PWM控制的双向DC/DC变换器、220 V/380 V电源以及并网接口、电机驱动电压输出端组成的系统;该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220 V/380 V之间的切换,增强了灵活性和电动车的续航能力;用到的功率器件均是电动汽车系统中的原有器件,节省了成本和车载空间,且在电动汽车闲置时可作为移动电源对电网进行反馈能量;通过仿真实验并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能够实现基于V2G技术的车载双向充放电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神钢电机株式会社生产的两相混合式直线脉冲电机SLPMU-025A为样机,对直线脉冲电机的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采用专用的恒流细分驱动器,设计制作了驱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具备了对样机启停、正反向调速、定位等控制及记录和显示的功能。运行试验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结构简单,调试方便,可作为对直线脉冲电机本体进一步研发的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5.
对含级联双向放大器的双向波分复用传输中的受激喇曼散射效应进行了研究,对照单向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型小直径抽油泵是一种针对低产井的产品,解决常规抽油泵低产时效率低、偏摩和泄漏大的问题。新型泵在泵柱塞表面设置矩形槽,与泵筒配合形成迷宫密封,这样可以调大柱塞与泵筒的配合间隙,减少了间隙泄漏及摩阻。为揭示此种迷宫密封结构的"增阻减漏"的机理,应用CFD技术对间隙密封结构进行了流体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计算表明,带槽间隙密封结构对泄漏流的流动起到阻碍作用,矩形槽具有耗散能量减小流压的作用。随着矩形槽个数增加,平均泄漏率呈递减规律,但当矩形槽个数达到一定值时,间隙泄漏率的减少并不明显。矩形槽开设在抽油泵进口附近时,密封效果更明显。笔者完善了抽油泵泄漏密封理论,为小直径抽油泵合理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间来控制活塞位移的方法,建立了动磁直线电机驱动的压缩机的机械系统、热力系统及电磁系统数学模型.用该模型分析了压缩机的动态性能,得出了不同导通时间的电机线圈电压、电流及活塞行程和上死点位置.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控制及求解方法是正确的.由于考虑了等效阻尼系数的可变性、电机参数的准确性及算法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使得仿真与实验结果误差小于10%,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该模型具有可靠性好、准确性高、应用方便等特点,为压缩机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作为设计开发直线压缩机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国外直线电机驱动新产品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进化,涵盖了关于直线电机的种类、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优点、成功的要点等内容,简述了日本及欧美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新产品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于工程装备的混合动力交直交电驱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在进行再生制动时往往回馈过量的电功率至直流母线上,容易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泵升,影响发动/发电机组的运行性能.为解决该问题,从电机制动时逆变器和储能系统双向DC/DC占空比匹配不一致的角度分析母线电压泵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传统逆变器双闭环矢量控制的转速外环上添加前馈补偿的控制策略,通过将直流母线电压与其参考值的误差进行比例-微分调节,并利用其输出的补偿量作为下垂因子作用于q轴电流给定值上,减小电机制动阶段的转矩电流和逆变器的占空比,限制电机回馈的电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改善混合动力电驱系统电机制动阶段母线电压泵升的问题,能较好地保护母线电气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超声直线电机三维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压电耦合理论、有限元理论和技术,开发了超声直线电机的虚拟样机系统;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型电机的关键结构参数;对超声直线电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瞬态分析.瞬态分析结果表明,单脉冲驱动进给量可以达到纳米级;其z相位移与时间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根据仿真研究结果,加工制造出了超声直线电机.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直线电机工作性能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