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也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这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2014年8月,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的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主要标志,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史."智慧城市"预示着城市文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城市"的概念正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以来,以资本积累、机器生产为主的竞争逐渐转向以高新信息技术为着力点的竞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新世纪战略规划中,借此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取优势。目前,全球至少有200个城市正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亚欧美非各洲均有分布,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发展领域,其中一些智慧城市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已经挤上了通往智慧城市的列车,已有22  相似文献   

4.
全球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智能)城市的实验,我国也已有近5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通过对新加坡智慧国建设的愿景、发展目标、关键策略和经验的分析和介绍,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个范例和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智慧城市的构建过程中,物联网技术是其核心手段和途径,提高物联网技术水平,也能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了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然后分析了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构建的关系,最后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措施,以期提升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6.
如今,“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已成为上海和全国许多个城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发展目标。智慧城市是全球新型城市化和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交汇,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李玥 《信息化建设》2013,(12):40-41
随着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现代化城市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广泛覆盖于电子化政府、智慧交通运输、智慧绿色建筑、智慧医疗服务、智慧电子商务交易等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台湾地区台北市与山东省青岛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机构设置、职权范围、运作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近之处,但台北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早已“开花结果”,曾被国际性组织评选为全球智慧城市.因此,对于还在智慧城市建设道路上摸索的青岛而言,研究分析台北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取经台北“智慧”,必然会对智慧青岛建设带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IBM曾于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其具有感知更加透彻、互联互通更加广泛、智能化更加深入的特点,以当时金融危机后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的,并在短时间内被全球各大城市视为一种战略决策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和振兴经济。该文从各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有关智慧城市的内容,剖析了智慧城市的优越性,探究性总结了建造智慧城市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肖玲玲 《安徽科技》2013,(11):55-56
智慧城市是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全球展开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以实现人口、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快速跃升,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全球背景下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国家"和"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将建设"智慧城市"提上了议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4月,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51个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城市化管理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四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本文通过比较它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共性内容和差异化内容,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劣,以期为我国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球持续火热上演。目前全球大概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正在实施中,其中,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突出了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互联、协同、创新和持续怍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互联”要求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子系统和整体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更加注重吸引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创新”关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商业化模式的创新;“持续”体现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化、低碳化、治理的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无疑是21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化建设最富有创造性的理念和实践.它是以便捷、安全、稳定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产业体系高度发展为支撑,以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融入整合思想,统筹考虑人的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市政府提出的全新发展目标.过去十年以来,上海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今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区别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课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转什么?怎么转?为谁而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球城市发展的视野,从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境。面向未来,如何构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和国家层面的发展蓝图,以此制定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策略,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方兴未艾。近日,全球智能经济峰会暨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行,全球专家学者齐聚,探路"智慧发展"的"中国解法",助推智能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李旻 《世界知识》2020,(18):64-65
<正>在"城市病"日益严重的今天,"智慧城市"被认为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日韩均制定了相应政策支持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三国在该领域面临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发展潜力巨大的智慧城市产业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的城市化率在2018年已达到55%。在主要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9.2%,美国为82.3%,日本为91.6%,韩国为81.5%,东盟地区为48.9%。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化率将突破60%,到2050年将进一步提升到68%。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对住宅、交通、能源、基建、就业、教育、卫生保健等领域的管理要求也水涨船高,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智慧城市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此滋生的拥堵、事故、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瓶颈。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而作为2011年国家物联网专项资助项目.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智慧出行”业务为我国智麓城市建设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以全球城市发展的视野,从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境。面向未来,如何构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和国家层面的发展蓝图,以此制订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策略,本文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实践反思:智慧城市建设对空间维度复杂性和网络安全问题的相对忽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缺失尽管智慧城市正成为我国越来越多城市的发展目标,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以全球城市发展的视野,从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境。面向未来,如何构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和国家层面的发展蓝图,以此制定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策略,本文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具有借鉴意义。问题观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境理想层面——智慧城市建设被视为化解城市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许多海外国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方兴未艾,国内已有上百个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计划和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智慧社区建设也被不断提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智慧社区从理论到实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广州的智慧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摸索并梳理出了许多国内领先的理念和做法.近日笔者赴广州调研学习,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智慧社区建设带来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