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秋季洲滩植物种类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鄱阳湖洲滩植物面积在鄱阳湖占很大比例,在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选择鄱阳湖有代表性的蚌湖作为研究对象,对秋季洲滩植物群丛结构、分布范围、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历史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鄱阳湖洲滩植物在过去的45年中,特别是近15年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曾为鄱阳湖洲滩优势种的芦苇、南荻在洲滩的分布范围严重萎缩,且生物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鄱阳湖2010年水体中硝酸盐氮、氨氮及总氮浓度,分析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2010年硝酸盐氮、氨氮及总氮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2010年鄱阳湖水体总氮含量年平均值是1.50 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值为0.84 mg/L,氨氮含量年平均值是0.37 mg/L,丰水期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枯水期;在空间分布上,枯水期硝酸盐氮、氨氮主航道中游含量较高,上、下游稍低.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知,2010年硝酸盐氮与总氮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关联度分别达到0.99和0.95.减少硝酸盐氮与氨氮的输入有利于对富营养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王小红  涂祖新  王松 《江西科学》2016,(4):397-399,408
报导了2012年春季在鄱阳湖星子县梅溪湖草洲湿地发现成片的微型螺,一龄螺壳高在5 mm以下的占总螺数的41.5%,壳高在6 mm以下的占总螺数的75.5%。试验证明,在产卵旺季,壳高5 mm下者均无产卵力,壳高在5 mm以上者,产卵力亦显著下降。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成片微型螺的成因与鄱阳湖2011年水位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湖水退水过早、气候长期干旱及特殊的、局部的地理环境有关,鄱阳湖水情变化是钉螺消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南岸不同覆被类型土壤碳氮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南岸的鬼箭锦鸡儿灌丛、矮嵩草草地和油菜+燕麦混播农田为研究对象,对3个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0-30cm不同层次土体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所测样地土壤均呈偏碱性,土壤容重介于0.80-1.19 g/cm^3,农田土壤容重居高。不同覆被类型下,上层30cm土体单位面积有机碳、全氮储量由高到低均为:灌丛〉农田〉草地,分别为15.71 kg/m^2、10.16 kg/m^2、7.54 kg/m^2和1.76 kg/m^2、1.20 kg/m^2、1.11 kg/m^2,灌丛与草地、农田间差异显著(P〈0.05),农田与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覆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域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碳、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为研究区域,选取芨芨草草地、金露梅灌丛和冷地早熟禾草地为研究对象,对3个样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基本理化性质、0~30 cm土体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种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相比较,地上生物量从高到低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其中芨芨草草地和冷地早熟禾草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低于金露梅灌丛(P<0.05);0~30 cm土体总地下生物量从高到低亦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其中金露梅灌丛与其他2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所测样地土壤均呈偏碱性;土壤含水量介于13.94%~56.10%之间,3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以金露梅灌丛最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垂直变化规律均不相同。30 cm深度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从高到低均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其值分别为12.12、7.83、5.87 kg/m2和1.11、0.93、0.62 kg/m2,金露梅灌丛与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碳酸钙和有机碳测定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阿曼苏丹国的一千多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碳酸钙和有机碳测定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实际碳酸钙的含量可由“亚稳态”时碳酸钙含量乘以适当的因子代替,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利用有机碳/全氮(C/N)的特殊规律,则可建立一个确定“有机碳”实验中所需土壤样品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琪  罗群  刘平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3,(6):865-867
湿地生态系统价值体现在其特定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与功能上,而这种价值又因其地理位置、大小、构成以及对当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不同.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8)和《江西省地图集》(2008)资料统计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总面积为156.63万hm2,包括天然湿地(水域)66.54万hm2,人工湿地(水田)90.098万hm2,并对其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中的固CO2释O2和湿地营养循环功能价值进行评估,2项价值评估为16.22亿元.  相似文献   

9.
松嫩典型黑土带分布着高有机质和高肥力的黑土资源,长期超负荷耕作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开展土壤营养元素储量研究对黑土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典型黑土带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土壤样本化验分析数据,利用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0~20 cm耕层内土壤全碳(TC)、全氮(TN)和全磷(TP)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典型黑土带土壤TC、TN、TP储量均高于全国水平,含量分别达19.25 g/kg、1.88 g/kg、1.28 g/kg;TC、TN、TP高密度热值区和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典型黑土带北部,TC、TN、TP自北向南呈现降低趋势;C/N、C/P和N/P在该区北部空间聚集性较高;土壤粉粒含量在30%以上,TC、TN和TP含量较高,分别介于6.86~74.74 g/kg、0.94~5.93 g/kg、0.66~3.76 g/kg之间;TC、TN和TP储量受土壤pH、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为黑土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湿地保护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不同类型和不同开垦年限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视密度、土层厚度和面积的测量结果,估算土壤碳储量及农业开发50a以来的碳储量变化。对不同土壤类型碳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土壤碳密度变化模型。结果显示,湿地开发初期20a碳密度降低很快,之后逐渐趋于平稳。三江平原的湿地土壤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碳库,其有机碳储量为621Mt,该区湿地土壤碳储量随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丧失和退化、水土流失和不合理的耕作措施等是土壤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鄱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总氮(TN)含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快,2000年后缓慢增长,总磷(TP)含量保持稳定,TN、TP含量呈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征; 湖区氮磷污染总体呈东部和南部污染重,西部和北部污染轻的特征; 入湖河道输入是鄱阳湖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赣江贡献率最大,修河最小; 目前研究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草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浅水型湖泊草海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营养盐在草海湿地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和来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的TOC、TN含量普遍较高,且具有显著的同源相关性;TP含量相对较低,且与TN不同源。E区及近岸区域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陆源污染相对较重。草海沉积物TOC和TN含量足以造成严重的生态毒性效应;而TP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较小。草海各采样区表层沉积物TOC和TN的污染程度为S区>N区>E区,TP的污染程度为E区>S区>N区。  相似文献   

13.
在春季生长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典型区内沿水位梯度采集6种优势植物群落样品,进一步区分植物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根系,以及优势种和伴生种.通过测定群落不同组分的全碳含量和生物量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碳分配与碳储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37.12%~47.30%,地下根系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24.32%~38.33%,地上部分大于地下根系.总碳储量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范围为229.29~581.37 gC·m-2,表现为灰化苔草群落最高,菰群落最低.不同群落物种的碳分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灰化苔草和狗牙根地下根系碳分配远高于地上部分,虉草和芦苇则将更多的碳分配至地上部分,菰和南荻地上和地下碳分配较为均衡.碳储量在种间分配上主要集中于群落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了解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状况,为该海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TOC、TN和TP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TOC、TN和TP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基于表层沉积物中TOC和TN的摩尔比值探讨其有机质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富集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为0.180%-0.920%、0.006%-0.210%和0.015%-0.059%,表现出南澳岛南北两侧高、东西两侧低,南澳岛以东由岸及海,含量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与国内相邻海域相比,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TOC、TN和T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根据TOC和TN摩尔比值推断,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为主。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TOC和TP污染,但大部分区域受到TN污染;40.6%的表层沉积物处于较清洁及以上水平,59.4%的表层沉积物为轻度污染到中...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鄱阳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泗洲头、常湖池以及蚌湖季节性淹水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湿地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苔草(Carex spp)和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基于DNDC模型模拟和预测不同湿地植被下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mSOC)动态变化,估算土壤碳储量和CO2的年排放量.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研究区不同典型植被下的mSOC动态变化,δRSME<30%,R2>0.9.敏感性分析显示:影响mSOC动态变化的敏感因素是初始土壤有机碳和黏粒含量.常湖池、蚌湖和泗洲头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6.71、17.12和11.47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8 738、66 090和21 174 t,常湖池具有较大的碳储量.苔草、南荻和芦苇平均土壤碳密度分别为21.96、21.86、15.98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933 928、62 933、166 458 t,苔草固碳能力巨大.基于DNDC模型模拟预测表明:在未来120年内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将呈稳定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胶体有机碳、氮和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至 1998年间在青岛胶州湾对海水中的胶体有机碳、氮和磷进行了初步研究。胶体有机碳 (COC)的浓度范围为 33.9~ 5 4 .0 μmol·L-1,约占总溶解有机碳的 31%。在总溶解氮和磷中 ,胶体氮和磷均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胶体有机氮 (CON)的浓度范围为 2 .13~ 4 .5 1μmol·L-1,平均 3.0 7μmol·L-1,约占总溶解有机氮 (DON)的 31%。胶体有机碳、氮、磷季节变化幅度并不很大 ,表明胶体物质在水体中输入和输出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武汉莲花湖沉积物氮磷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以来,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了各部门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其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对莲花湖的沉积物中氮、磷含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单项评价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莲花湖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较高,各监测点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0.130%0.170%、0.074 4%0.170%、0.074 4%0.137%,单项评价指数的结果表明莲花湖沉积物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