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11,(2):42-43
师昌绪、王振义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获颁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院士1920年出生,河北徐水人。1945年由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毕业后  相似文献   

3.
<正>1月14日,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师昌绪、王振义获得了此次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最高奖。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10年来共有16位科学家荣获这一殊荣。此奖项每年的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评选极其严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小行星命名的历史和现在的命名规则;整理出了以43位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表及以10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表,该表包含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国际命名、科学家中文译名、发现时间、发现者等信息;对被命名小行星的43位中国科学家的主要科技贡献予以了简要介绍;对其他79位命名小行星的中国人分类予以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王振义院士一生中拿过无数奖,其中最有份量的,除开美国"凯特林医学奖"、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外,国内就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是中国的诺贝尔奖.业内称,王振义院士是中国唯一一个拿过除了诺贝尔医学奖以外所有国际医学大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的中学高二学生孟奂成了名人。最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13人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以孟奂的名字命名一颗编号为12106的小行星。“孟奂”星直径约6千米,目前正在人马座和巨蛇座的方向上绕太阳高速运行与此同时,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华演同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叶佩玉老师也得到了这项荣誉。据国际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成员、国家天文台朱进博士介绍,小行星是目前发现的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去年,为了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投身科学,美国麻省理  相似文献   

7.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10,(2):43-44
谷超豪、孙家栋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  相似文献   

8.
搜新吧     
王忠诚、徐光宪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月9日,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与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科技》2010,(26):30-30
[文汇报]9月20日,南京大学收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来的贺电,祝贺国际编号为185538号和185640号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方成星"和"孙义燧星"。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闵恩泽院士和吴征镒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其中一位获奖者吴征镒院士是北京大学校友。吴征镒1916年6月出生在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1940-1942年入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2010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孙家栋院士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刊随后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20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吴征镒先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精神遗产。"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这是从事植物科学研究60多年的吴征镒院士送给年轻科学家的一句教诲,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真  相似文献   

13.
李玉明  吴凡 《科技馆》2004,(4):30-30
2004年9月28日,国际数学大师、天津科技馆名誉馆长、启明星奖获得者陈省身先生又获得一项殊荣: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在第52733号“小行星公报”上正式向世界公布,将中国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所发现的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11月2日,  相似文献   

14.
语丝拾粹     
《创新科技》2011,(2):44-45
<正>人活着为了什么,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就是人生观。——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自"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揭晓后",师昌绪"这个名字随着媒体的蜂拥报道进入公众视野。这位老人一辈子和各  相似文献   

15.
<正>谷超豪、孙家栋获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关注指数:★★★★★]11日,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1  相似文献   

16.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2):16-17
闵恩泽、吴征镒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  相似文献   

17.
 师昌绪,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8.
张衡的伟大才智成就了中华文明史上辉煌的篇章,他对天文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所作出的贡献比伽利略要早一千多年,他的非凡业绩受到全人类的崇拜与敬仰.国际天文学组织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将国际编号为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也因张衡的伟大,"南阳星"成为国际永久编号9092号小行星的代词.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10,(2):8-8
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此项殊荣。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三巨头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20.
1月31日,由九三学社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王选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国际小行星中心通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913号小行星,已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王选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